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6篇
  5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对象山港海区网箱养殖的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自交以及正反向杂交子代进行生长特性观察。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0~526 d),官井洋大黄鱼自交子代(GG)和反交子代(GD)(官井洋♀×岱衢洋)大黄鱼较岱衢洋自交子代(DD)和正交子代(DG)(岱衢洋♀×官井洋)大黄鱼生长快,到526 d实验结束时,GG和GD体重分别达到330.514 g和336.694 g,而DD和DG则仅为278.975 g和243.297 g。对其各阶段生长速度分析,发现虽然一龄DD生长较慢,但过冬后DD生长明显加快,体长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各群子代,体重增长也达到GG和GD增长水平,即有后期增长潜能。对比各群子代肥满度发现,526 d时,DD肥满度最低(1.675),GD肥满度(1.779)虽高于DD,但显著小于GG(1.933)。鉴于GD生长速度高于DD,与GG相当,而体型又优于GG,认为GD具有较大的经济养殖和优良品种选育的潜力。拟合各阶段体长体重数据,得出各群体生长曲线公式如下,DD:W=0.0206L2.9427, R2=0.9949;GG:W=0.0139L3.0994,R2=0.9785;DG:W=0.0229L2.9136,R2=0.9905;GD:W=0.0177L3.0079,R2=0.9949,拟合度较好,可通过体长估算体重,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2.
(鱼免)鱼亲鱼培育及其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然苗培育成的1龄(鱼免)鱼,通过“春肥、夏育、秋繁、冬保”8字方针培育成亲鱼,性成熟率达到95%.经LHRH-A3 0.8~1.8μg/kg催产并放人产卵池自行产卵,获产率达到96.83%。获受精卵650万余粒,受精率达到52%。受精后21.8h孵化出鱼苗,孵化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23.
香鱼优质受精卵和发眼卵的大量获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从提高香鱼受精率和发眼率两方面介绍了香鱼优质受精卵和发眼卵的大量获取技术,以期为香鱼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从患病香鱼的体腔液中分离获得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经培养稀释的菌液,腹腔注射人工感染健康香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症后,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病鱼红细胞数量为(1.21±0.08)×1012个/L,血栓细胞数量(189.00±5.19)×1012个/L,较健康香鱼红细胞[(2.41±0.16)×1012个/L]、血栓细胞[(380.0±20.00)×1012个/L]呈极显著降低(P0.01),血红蛋白含量呈显著减少(P0.05),而白细胞数量却显著增加(P0.05)。染病香鱼总蛋白为(47.56±2.63)g/L,健康鱼为(49.23±3.06)g/L,经检验无显著差异;而碱性磷酸酶、Cl-、Ca2+等3项血液生化指标值均呈极显著减少(P0.01),乳酸脱氢酶呈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25.
维生素是维护鱼类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适当地使用维生素可以增进鱼体健康,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和促进鱼体生长。本文主要研究在Vc、甜菜碱2种抗应激免疫药物共同作用下,提高大黄鱼对台风、低温等应激能力的效果以及生产性示范应用提高越冬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研究成果可为制订防灾减灾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应用与示范,对于养殖业增效、  相似文献   
26.
香鱼背部有一较为特殊的脂肪腔,但迄今尚未对脂肪腔形态、结构和成分进行研究。本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了形态解剖、显微结构观察及内容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腔开始于头部上枕骨,止于脂鳍下方,呈长梭形,横切面倒三角形;脂肪腔质量[(1.95±0.86)g]占鱼体总质量[(39.31±5.12)g]的4.96%,长度[(9.17±0.82)cm]占鱼体全长[(17.23±0.72)cm]的53.22%;脂肪腔内有上下腺体、肌肉组织、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脂肪细胞以及分布其中的微血管;内容物的主要成分为粗脂肪(49.10%)、水(42.4%)、粗蛋白(6.8%)和灰分(1.13%);脂肪酸占内容物总量的34.266%,包含5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棕榈酸(11.800%),最低的为月桂酸(0.022%);氨基酸在脂肪腔中总含量为7.1%,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1.18%),最低的是蛋氨酸(0.10%)。  相似文献   
27.
快长、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种东海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鱼东海1号是以2000年采捕自浙江岱衢洋的野生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基础群体,采用群体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和耐低温为选育指标,经过十余年、连续5代选育而获得的水产新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该品种19月龄时体长生长速度比当地商品苗快6.06%,体重生长速度快15.57%;10月龄鱼在6℃条件下,存活率比当地商品苗高22.5%。2010~2012年,繁育的东海1号大黄鱼中试规模累计达7万m3水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东海1号选育过程、品种特征及优良性状和中试情况,并初步分析了该品种优良性状的分子(理论)基础,为该品种的推广养殖以及其他水产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信息和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28.
中国凫溪香鱼与日本琵琶湖香鱼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国凫溪香鱼与日本琵琶湖,冲绳香鱼的形态特征比较研究,三者之间种间差异显著。凫溪香鱼与琵琶湖香鱼24项目中,有4项差异显著,13项差异极显著。凫溪香鱼与时鱼可数性状5项,全部有显著差异;10项频数分布有6项存在着差异。凫溪香鱼是一个既不同于琵琶湖型,又不同于琉球群岛型的地方种群。  相似文献   
29.
香鱼隶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香鱼科,香鱼属,是中国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香鱼属亚冷水性鱼类,适宜温度为10~30℃,喜栖于水质清新、水流湍急、水温偏低、河底多石砾的河流中,主食藻类。人工条件下,幼香鱼经过  相似文献   
30.
东海北部哈氏仿对虾的种群动态及其最高持续渔获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明云 《水产学报》2000,24(4):364-369
哈氏仿对虾是东海北部主要的拖虾渔业对象。在雌性的体长组成中,70-90mm的个体占优势,占总数的63%。应用ELEFANⅠ和ELEFANⅡ技术对哈氏仿对虾每月的体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参数K=1.7,极限体长L∞=128mm,自然死亡系数M=2.7427,总死亡系数Z=8.323,利用率E=67.06%,极限年龄为1.3234岁,选择体长为59.67mm,补充类型为二季补充型。通过单位补充量产量Y/R和单位补充量产值Yv/R分析表明,该群体的利用已到了相当充分的水平,若保持现有的捕捞水平,把开捕体长增大至70mm时,单位补充量产量可增加1.77%,产值可增加10.78%。但若捕捞死亡水平继续增加,产量几乎不再增加,而产值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