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利用沙漠腹地地基GPS数据、周边探空资料、MODIS近红外水汽数据,分别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水汽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了解该区域的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结果的分析可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西北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相对高值区,水汽值普遍高于其周边山区;沙漠西南部靠近青藏高原一带为水汽的低值区。无论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周边山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年内变化都是一致的,夏季最大,秋季高于春季,冬季大气可降水量最低。  相似文献   
242.
为检测祁连地区牦牛自然感染的主要消化道线虫对伊维菌素的抗药性,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选取60头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试验牦牛,随机分为4组,1-3组分别按0.1 mg/kg、0.2 mg/kg、0.3mg/kg.b w剂量口服伊维菌素片剂,4组为阳性对照组。在给药前1 d、给药后7 d和14 d,检查统计给药后虫卵减少率,进行抗药性评价。结果表明:给药后7 d和14 d, 0.1 mg/kg剂量组对奥斯特线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96.7%和98.1%,对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均为100%;0.2 mg/kg剂量组及0.3 mg/kg剂量组对奥斯特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均为100%。试验证明祁连地区牦牛主要消化道线虫对伊维菌素尚未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43.
24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明确了480 g/L灭草松水剂对马铃薯一年生阔叶型杂草的防除作用,确定了最佳施药剂量,为480 g/L灭草松水剂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5.
通过对山东滨海植棉区2013—2014年成本、收益调查资料数据的汇总分析,明确了转基因棉和非转基因棉在施药和不施药条件下的成本投入及收益的差异,并分析了植棉投入中各植棉投入的总体比重,为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46.
247.
248.
棉花抗蚜性鉴定方法及分级标准修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棉花抗蚜性鉴定方法及分级标准修订IdentificationofCottonResistancetoAphisgossypiiandRevi-sionofClassifyingStandard1986年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依据...  相似文献   
249.
于2010年在山西阳高县和浑源县杏园分别进行了性信息素监测食心虫成虫发生期试验和采用埋茧法调查桃小食心虫出蛰期试验,并根据性信息素监测结果对杏园施药时期进行了指导.结果表明,利用食心虫性信息素可以准确地监测杏园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其监测到的成虫发生期与采用埋茧法调查食心虫的出蛰期相吻合;用性信息素监测结果指导杏园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50.
为了解我国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主要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的血清流行情况,使用抗体检测试剂盒,对4个省份的28家奶牛场采集的1 601份血清样品进行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奶牛IBRV、BVDV、BPIV3和B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2%、60.5%、63.2%和45.4%,奶牛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2%、75.0%、85.7%和89.3%。不同省份奶牛IBRV、BVDV、BPIV3和B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1%~90.3%、42.3%~81.3%、26.9%~81.1%和32.2%~51.9%,奶牛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0%~100%、57.2%~100%、75.0%~100%和75.0%~100%。奶牛IBRV、BVDV、BRSV抗体阳性检出率在3—5月最高,BPIV3抗体阳性检出率在12月到次年2月最高。奶牛场存在IBRV、BVDV、BPIV3和BRSV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且各病原流行存在一定的地区和季节性差异。结果提示应加强对上述病原流行的控制,提高奶牛场管理水平。本研究为奶牛场呼吸道相关病毒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