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54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失累积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缓释复混肥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复混肥料较普通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增产10%左右,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降低20%~70%,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生态风险。与施用常规化肥的传统施肥方式比较,缓释复混肥料可作为基肥一次性使用,故其具有省工省时和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不同分子量风化煤腐殖酸对玉米植株主要代谢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决定了其功能特性,研究不同分子量腐殖酸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腐殖酸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郑单958’为供试玉米品种,以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溶液进行水培试验。选择分子量为> 50 kDa (HA_H)、10 kDa~50 kDa (HA_M)和<10 kDa (HA_L)三种腐殖酸,添加量均为碳10 mg/L,以不添加腐殖酸为对照(CK),共四个处理。幼苗生长20 d后收获,分为根、茎和叶样品,烘干称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型号VERTEX 70,德国Bruker公司)检测玉米植株根、茎和叶的光谱特征。【结果】腐殖酸处理玉米根、茎和叶的干物质重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91.07%、89.27%和88.53%。三种腐殖酸处理,以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L)对玉米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根、茎和叶的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143.14%、123.41%和150.54%,其次为10~5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_M),大于50 kDa分子量腐殖酸(HAH)效果又次之。腐殖酸处理的玉米根系FTIR光谱在3420 cm–1和1655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低于对照,茎FTIR光谱在3420 cm–1和1655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高于对照,表明腐殖酸处理能增加玉米根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类物质的含量,减少其在茎中的积累,腐殖酸各处理玉米叶片在3420、2920、1735、1655、1518、1380、1250和1050 cm–1波数附近的透射率均低于对照,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表现尤为明显。这表明不同分子量(尤其是小于10 kDa分子量)腐殖酸能够增加玉米叶片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物质和核酸等的含量。【结论】外源添加腐殖酸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重,引起玉米植株不同器官中碳水化合物、脂类物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物质及核酸发生变化,小分子量(<10 kDa)的腐殖酸对玉米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大分子量的,在生产中应尽量选择小分子腐殖酸产品,以充分发挥其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33.
氧化/磺化腐殖酸对潮土中Cu、Zn、Fe、Mn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较改性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开发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专用腐殖酸功能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培养法,将腐殖酸 (HA)、氧化腐殖酸 (YHA) 和磺化腐殖酸 (SHA) 分别按30、100、300 mg/kg用量与干土混匀装入培养瓶中,调节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60%,置于25℃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并保持土壤湿度恒定。分别在培养第3、7、15、30、60天取样,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结果】三种腐殖酸对土壤Cu、Zn、Fe、Mn有效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HA>YHA>SHA。施用30~300 mg/kg 腐殖酸 (HA) 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铜含量,特别是在15~30天内,土壤有效铜含量提升幅度可达51.3%,明显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施用三种腐殖酸30~300 mg/kg可在15天内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其中以腐殖酸 (HA) 效果最好,土壤有效锌含量增幅可达11.8%~20.3%,优于氧化腐殖酸、磺化腐殖酸;30~100 mg/kg用量下,施用腐殖酸 (HA) 可在15天内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5.6%,效果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300 mg/kg用量下,磺化腐殖酸可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13.6%;施用30~300 mg/kg的腐殖酸 (HA) 一周后,土壤有效铁含量提高4.3%~7.2%,磺化腐殖酸或氧化腐殖酸用量分别在30 mg/kg和300 mg/kg时可提高土壤铁有效性。【结论】施用腐殖酸可显著提升潮土铜的有效性,但对潮土锌、锰、铁有效性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不同结构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以HA对元素有效性的影响最大。因此,腐殖酸应用于提升微量元素有效性时,需考虑腐殖酸本身性质及施用时期等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方式结合施用对土壤中锌有效性及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探究氮锌相互作用机制,为锌与尿素科学配伍及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按0.5%和5%的重量份与尿素分别进行物理掺混(U+Zn)和熔融混合(UZn),制备含锌尿素试验产品:U+Zn0.5、U+Zn5、UZn0.5和UZn5。采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方式结合施用对土壤有效锌含量、土壤酰胺态氮含量、土壤NO3-N和NH4+-N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锌与尿素不同结合方式对锌有效性和尿素转化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8个处理:①CK(对照),不施任何肥料;②U,施用普通尿素;③Zn0.5,单施ZnSO4·7H2O;④Zn5,单施ZnSO4·7H2O;⑤U+Zn0.5,施用含锌尿素U+Zn0.5;⑥U+Zn5,施用含锌尿素U+Zn5;⑦UZn0.5,施用含锌尿素UZn0.5;⑧UZn5,施用含锌尿素UZn5。其中,处理②、⑤、⑥、⑦和⑧的氮用量相同,处理③、⑤和⑦的锌用量相同,处理④同⑥和⑧的锌用量。【结果】(1)与单施锌肥相比,锌与尿素以物理掺混和熔融混合方式结合后施用均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且熔融混合方式对锌有效性的提高效果强于物理掺混。在0.5%水平下,锌与尿素混合施用较锌肥单施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提高17.3%,而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平均提高了10.9%;在5%水平下,锌与尿素混合施用较锌肥单施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提高13.1%,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则平均提高了12.7%;在熔融混合方式下,0.5%用量(UZn0.5)的锌固定率较5%用量(UZn5)的降低了23.93个百分点。(2)与普通尿素(U)相比,4种含锌尿素均可减缓尿素水解,其中锌与尿素熔融结合较物理掺混结合更有利于延缓尿素水解,且以0.5%的用量时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锌与尿素结合可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NH4+-N含量,以UZn0.5提高幅度最明显。与普通尿素(U)相比,U+Zn5、UZn0.5和UZn5处理在培养后期可显著提高土壤NO3--N含量,且UZn0.5处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UZn5处理。(4)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在培养后期可提高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与U处理相比,UZn0.5和UZn5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7.6%和1.9%,且UZn0.5较UZn5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仍高出5.6%,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5)锌与尿素结合在培养前期可抑制土壤脲酶活性,熔融混合较物理掺混抑制效果更强;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可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脲酶活性,UZn0.5处理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的程度高于UZn5处理。【结论】锌与尿素结合(物理掺混、熔融混合)均可减少土壤对锌的固定,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以氮锌熔融混合效果更好。锌与尿素结合能够延缓尿素水解,在培养后期提高土壤NH4+-N、NO3-N和矿质态氮含量,以熔融混合方式和锌添加量以0.5%效果较好。0.5%添加量的七水硫酸锌与尿素熔融混合制成含锌尿素产品,在生产中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5.
苦瓜又叫凉瓜、锦荔枝、癞葡萄、癞瓜等,为葫芦科苦瓜属的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因其果实中含有一种糖甙,具有苦味而得名。  相似文献   
36.
长期施肥对褐潮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了14年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对褐潮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土壤的全磷、速效磷、无机磷总量以及各组分含量较长期休闲处理均明显降低;施用磷肥的处理则相应提高。施肥对Ca2-P含量的影响最大,减少幅度最高为94.7%,几乎耗竭;施磷增加幅度最高可达34倍。其次是Ca8-P和Al-P。有机肥配施磷肥更有利于土壤中积累磷素的有效性转化,转变成的Ca2-P为34.5%,明显高于单施磷肥所形成的23.1%,转变成的Ca10-P和O-P(闭蓄态P)仅为7%和1.6%,明显低于单施磷肥所形成的11.4%和2.6%。  相似文献   
37.
不同铁制剂与施用方法对矫正花生缺铁黄化症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叶面和土壤施用铁肥以及土施酸化肥料对纠正花生缺铁黄化症的作用效果。在盆栽条件下,叶面喷施黄腐酸铁(FeFA)、土施硫酸亚铁及酸化肥料都可以提高花生新叶中活性铁以及叶绿素含量,促进花生植株的生长;在田问小区栽培条件下,叶面喷施FeFA可以提高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尿素与FeFA结合使用的作用效果大于单喷FeEA。土施硫酸亚铁在花生生长前期提高了花生叶绿素含量,后期作用不明显。叶面喷施与土施铁肥都可以增加花生产量,土施铁肥的作用效果不如叶面喷施效果明显,酸化肥料对提高花生叶绿素含量及产量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8.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有机复混磷肥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但施用磷肥,无论是磷酸一铵化肥还是有机复混磷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施用有机复混磷肥提高土壤速效磷的幅度(67.5mg/kg~80.4mg/kg)高于施用磷酸一铵化肥处理(62.3mg/kg);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含量高低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不大。2)单独施用有机物料具有提高土壤Ca2-P含量的作用,且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但对Al-P、Fe-P、O-P、Ca10-P含量影响不大;施用无机磷肥和有机复混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Ca2-P、Ca8-P、Al-P含量,而对Fe-P、O-P、Ca10-P含量的影响很小;与磷酸一铵化学磷肥处理相比,施用有机复混磷肥对Ca2-P含量影响较小,但明显提高了Ca8-P含量,Fe-P含量也表现增加的趋势,而Al-P含量明显降低,O-P和Ca10-P含量的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有机复混磷肥中有机物料的比例高低对土壤无机磷组成变化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3)施用磷肥引起速效态Ca2-P和缓效态Ca8-P的变化最大,其它形态无机磷的变化相对较小。与磷酸一铵化肥处理相比,有机复混磷肥处理Ca8-P的变异提高幅度增加,而Al-P的变异提高幅度减小,其它指标库容的变异幅度与之相近。4)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Ca2-P、Ca8-P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88、0.9867,而Al-P、 Fe-P、O-P、Ca10-P与土壤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磷肥施入土壤后,土壤无机磷库中Ca2-P、Ca8-P的变化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9.
锌与磷肥不同混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磷、锌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锌与磷肥科学配伍及新型含锌磷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七水硫酸锌(Zn)按0.5%和5%(W/W)的添加量与磷肥(P)分别进行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制备含锌磷肥试验产品:P+Zn0.5、P+Zn5、PZn0.5和PZn5。采用玉米土柱栽培试验,设置8个处理,包括分别施用以上4种含锌磷肥(P+Zn0.5、P+Zn5、PZn0.5和PZn5)、普通磷肥(P)和硫酸锌(Zn0.5、Zn5),以不施肥为对照(CK)。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 0—30 cm 土层。玉米成熟后,收获、考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茎秆、叶片、苞叶、穗轴、籽粒)干物质量、磷和锌含量,以及采集 0—30、30—60、60—90 cm 土层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锌含量。  【结果】  1)与普通磷肥相比,锌与磷肥混合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5.18%、7.70%,反应混合(PZn)效果优于物理混合(P+Zn),PZn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现增产,锌肥低添加量PZn0.5增产效果显著优于高添加量PZn5。2)与普通磷肥相比,PZn0.5处理玉米地上部和籽粒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40% 和 16.67%,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5.03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1.91%和11.64%;与PZn5相比,PZn0.5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4.78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4.57%和3.58% (P<0.05)。3)与普通磷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籽粒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1.90% (P<0.05);与P+Zn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地上部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5.70%,锌肥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3个百分点(P< 0.05)。  【结论】  锌与磷肥混合后施用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其中反应混合方式在提高玉米对磷、锌的吸收量和磷、锌肥利用率以及提高土壤速效磷、有效锌含量等方面的效果优于物理混合,且以硫酸锌0.5%添加量与磷肥反应混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磷肥施入石灰性土壤后,易与土壤中的Ca2+等结合生成沉淀,降低磷肥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作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本研究将柠檬酸与磷肥复合,研究其复合反应的特征及其对水溶性磷固定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中和法将预先加有柠檬酸的磷酸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备柠檬酸改性磷肥。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31P固相核磁共振技术 (31P-NMR) 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 等手段分析柠檬酸改性磷肥结构,分析柠檬酸与磷肥的反应特征。通过CaCl2沉淀实验测定柠檬酸改性磷肥中水溶性磷的固定率,结合柠檬酸改性磷肥结构特征,探究柠檬酸与磷肥反应对水溶性磷固定率的影响机制。   【结果】   1) 柠檬酸与磷肥反应改变了磷肥的结构:与不添加柠檬酸的磷酸二氢钾肥 (CAP0) 相比,柠檬酸改性磷肥的FTIR在1088~1077 cm–1出现了磷酸酯 (P—O—C) 伸缩振动,是柠檬酸改性磷肥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标志;31P-NMR分析发现,柠檬酸改性磷肥中除在6.60 ppm处检测到与CAP0相一致的K2HPO4位移峰外,还在12.28和4.80 ppm处分别检测到K3PO4和正磷酸单酯的位移峰,积分结果表明,以正磷酸单酯形态存在的磷占改性磷肥总磷量的16.48%。LC-MS分析发现,柠檬酸在高温下与磷酸发生脱水反应,柠檬酸中的羟基O—H和磷酸中的P—OH化学键发生断裂,柠檬酸中的氧原子与磷酸中的磷原子发生结合生成磷酸酯 (P—O—C)。2) 柠檬酸与磷肥反应降低了磷肥的水溶性磷固定率:将柠檬酸以0.2%、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磷肥中,制备的柠檬酸改性磷肥均能降低水溶性磷固定率,添加量在0.2%时水溶性磷固定率降低效果显著,固定率为59.52%,低于CAP0 26.49个百分点,磷酸酯的存在有利于使磷不被Ca2+固定,提高了磷肥有效性。   【结论】   柠檬酸通过与磷酸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了含有磷酸酯的柠檬酸改性磷肥。柠檬酸与磷肥反应显著降低了磷肥水溶性磷固定率,且柠檬酸微量添加即可达到显著的防磷固定效果,为高效磷肥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