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88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60篇
  39篇
综合类   477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10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传统耕作方式和秸秆焚烧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一个重要排放源,本文旨在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稻田CH4排放通量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为评价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减排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稻田CH4排放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稻田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在秸秆还田情况下,早稻生长季旋耕和翻耕的CH4排放量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免耕;晚稻生长季旋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冬闲季节各处理CH4排放量较小,翻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旋耕和免耕。在翻耕情况下,秸秆还田处理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全年CH4排放特征基本相同。秸秆还田主要增大晚稻生长季和冬闲季节的CH4排放,对早稻生长季CH4排放影响较小。全年CH4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为RTS>CTS>NTS>CT,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全年CH4排放主要来自早晚稻生长季,冬闲季节占的比重很小均不到1%。与翻耕相比,旋耕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翻耕的1.98倍,而免耕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15%。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不还田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42%。【结论】目前双季稻区推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旋耕秸秆还田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秸秆不还田和免耕均有利于减小温室效应。但考虑到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地力,且秸秆以其它方式处理导致的温室效应还有待于研究,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992.
电容式粮食水份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电容式粮食水分检测系统,为了能够实现粮食含水量的现场检测并能使其广泛应用,本系统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准确度高的电容式传感器进行数字采集.它是利用水分含量影响电容量的原理通过电容传感器检测水分含量.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式散转结构设计,主程序根据键盘指令实现散转,调用各功能程序模块.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共享服务模式的农业资源管理WebGIS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现有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可视化表达和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农业资源共享服务模式为基础,结合富客户端WebGIS可视化表达与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思路,并将该设计思想运用在“贵州省安顺市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具体案例中。实践表明,运用共享服务模式来构建农业资源管理WebGIS系统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系统的业务需求,还能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之间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互操作难的问题,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还可以直观的描述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动态分析区域农业资源状况,为农业资源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快速、直观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优良品系申福2的丝状体和叶状体分别进行了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 结果发现: 9#引物(序列为F: TCACAATGGGTGATATGGC; R: CCACAT TTAAGTCCGACTCTG) 申福2丝状体的DNA进行扩增, 出现了能区别于其他14个品系(6个优良品系, 3个杂交品系, 5个野生品系)的特异性条带。用该引物对室内培养的申福2叶状体的DNA进行扩增, 也均获得了与丝状体相同的特异性条带。此外, 用该引物分别对栽培在不同海区和不同时期采收的申福2叶状体进行验证, 结果均出现了与丝状体相同的特异性条带。该特异性条带的DNA测序结果证实, 9#引物产生的SSR标记反映了微卫星DNA重复序列的变化。通过SSR Hunter软件搜索到了设计引物时的核心序列, 所得产物大小在预期长度范围内, 是特异性扩增。通过BLAST比对得知, 该序列在核酸数据库中没有同源序列, 是一个新序列。通过DNAMAN软件分析得知, 申福2申福1之间序列差异较小, 与坛紫菜霞浦野生种差异较大。这证实该标记反映的是种内品系间的差异, 可以用于种内品系鉴定。上述结果表明, 9#引物扩增出的这一特异性条带可以认为是申福2丝状体和叶状体的特异性标记, 可用于该品系的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995.
在我国,奶牛、生猪的养殖在畜牧业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奶牛、生猪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奶牛、生猪养殖应用的设施设备对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有效防制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病对雏鹅的危害,分别选用免疫原性良好的小鹅瘟JLDA株和鹅副黏病毒JLSY株制作抗原液,应用PALL浓缩技术进行浓缩,保证灭活病毒抗原含量足,比例均衡。选取10号白油佐剂,按油相与水相比1∶1配制成复相制备二联灭活苗,黏稠度低。结果显示,对鹅的免疫效力不低于相应单苗,两种病毒之间没有交互抑制作用,且二联灭活苗安全性能好,疫苗吸收良好。种、雏鹅产生抗体快,免疫种、雏鹅,具有产生免疫力早,保护期长等特点,于2~8 ℃至少保存12个月。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牛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α)基因的内含子3,获得589 bp的片段,利用DNA测序技术发现1个新SNP位点,即44087(G/A);同时利用PCR-RFLP技术对这该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分别分析了771头中国荷斯坦牛、136头鲁西黄牛和37头渤海黑牛PPAR-α基因该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这3个群体中PPAR-α基因44087(G/A)位点普遍表现为GG基因型频率最高,优势等位基因为G;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位点在中国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群体中都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这个基因座位上均有丰富的多态信息含量。对中国荷斯坦奶牛44087(G/A)位点不同基因型与SCS、产奶性能及耐热性能进行最小二乘均值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PPAR-α基因该位点GA基因型是优良基因型,其个体的SCS值显著低于GG基因型(P<0.05),并且GA基因型乳蛋白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在炎热环境中产奶下降率显著低于GG基因型(P<0.05)。由此分析GA基因型可能有利于提高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选择GA基因型的个体,可以降低热应激给奶牛带来的危害,同时又能够提高牛奶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998.
2012年7月山西省中南部一次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琳  常泽堃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2):174-180
为了研究山西省中南部的强降水天气形成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系统提供的资料,使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2年7月8—10日发生在中南部的强降水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发生强降水的影响系统和高低空流型配置,以及产生较强降水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较强降水发生在700 hPa与850 hPa“人”字型切变线的暖式切变线之间;低层幅合大值中心,对应降水较强;低层水汽幅合,中高层水汽幅散的长时间维持,保证了水汽上升运动的较长时间维持;高能舌走向与700 hPa切变线走向一致,与干线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999.
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植物源农药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探讨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形态及发育的调控效应,全面了解苦豆子生物碱的生物学效应,为其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番茄为供试植物,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苦豆子生物碱不同浓度(333.0、166.5和111.0 mg·L-1)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果实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总数、最大叶长和宽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苦豆子生物碱对番茄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66.5 mg·L-1处理对番茄幼苗的刺激生长作用最为明显,与空白对照(清水处理)相比,每次施药后第7天,番茄的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分别增加55.07%、103.03%和60.60%,茎粗净增长量分别增加31.54%、225.80%和185.45%,但叶片形态无明显变化;在333.0和166.5 mg·L-1浓度下,与空白对照相比,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可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升高6.16%-13.79%和6.89%-17.12%,而111.0 mg·L-1浓度处理的番茄叶绿素含量较空白对照却下降0.60%-9.40%。田间小区产量测定结果表明,333.0、166.5和111.0 mg·L-1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相比,番茄第一穗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3.07%、20.92%和9.15%,第二穗果实平均单果重与空白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第三穗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2.23%、20.86%和17.27%;且166.5 mg?L-1浓度下,番茄前期产量较对照增加16.48%,而333.0和111.0 mg·L-1处理下,产量无显著增加。田间小区试验果实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333.0和111.0 mg·L-1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下,与空白对照相比,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明显下降,而166.5 mg·L-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333.0、166.5和111.0 mg·L-1浓度下,可滴定酸含量平均值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37.01%、23.88%和27.16%;333.0、166.5 mg·L-1浓度的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与空白对照相比,番茄第一穗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下降28.06%和21.91%,第二穗分别下降27.37%和26.34%,而第三穗分别增加7.28%和7.69%,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111.0 mg·L-1浓度下,第一、二穗果实维生素C含量较空白对照显著下降,第三穗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苦豆子生物碱处理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且浓度越高,硝酸盐积累越多,但仍远远低于中国蔬菜硝酸盐允许量。【结论】在田间常用浓度(166.5 mg·L-1) 下,苦豆子生物碱能够在番茄营养期促进生长,生殖期促进果实增产,对果实品质无不利影响,作为一类新型、安全的植物源农药,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以新鲜牛乳中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泌产生的耐热性脂肪酶进行纯化,并研究不同温度、pH值、Ca2+质量浓度对该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初步纯化的脂肪酶分子质量为55 kD,纯度为91.5%,并且发现该耐热性脂肪酶在50℃、30 min,63℃、30 min,72℃、20 s,90℃、10 min,121℃、0.1 MPa、20 min处理之后,相对酶活力分别为75.02%、86.21%、73.25%、17.62%、13.63%;并且该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63℃,最适pH值为8.0;在荧光假单胞菌体外,Ca2+质量浓度对荧光假单胞菌脂肪酶的活力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