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低磷胁迫下小麦地上部某些性状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液培方法并结合田间试验研究了低磷胁迫下小麦的磷素利用效率、光合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抗衰老能力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效基因型相比,磷高效基因型的叶绿素含量和CO2固定速率分别高320%和26.0%,叶片膜脂抗过氧化能力高75.0%,蒸腾速率低130.0%,根际土壤含水量高56.6%。在低磷条件下,所有基因型的磷素利用效率都显著提高,但磷高效基因型提高563.0%,而磷低效基因型仅提高66.0%。说明小麦的光能利用效率、植株的保水能力、生物膜的抗氧化能力都与基因型的磷素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云南的城乡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利用VAR模型,对云南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做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云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收入差距二者互为格兰杰原因,云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3.
3种溶解性磷肥对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肥效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磷(P)效率小麦品种(品系)对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3种P肥的相对肥效.结果表明,施用各种P肥均有效增加小麦分蘖数,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但P肥类型以及小麦品种间表现出较大差异.相同施P量条件下,重过磷酸钙的肥效最高,其次是钙镁磷肥,而磷矿粉也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钙镁磷肥表现出对小麦品种间的差异最大.如施用钙镁磷肥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15.82g/盆,其中"洛夫林"较平均产量高17.8%,"冀87-4617"较平均值低8.7%,"秦麦1号"较平均值低9.2%;重过磷酸钙处理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17.18g/盆,其中"洛夫林"较平均值高10.4%,"冀87-4617"较平均值低2.0%,"秦麦1号"较平均值低8.0%,表现出不同P效率小麦品种间的明显差异.说明采用不同溶解性P肥可作为鉴定不同P效率小麦品种的一种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34.
钾营养效率不同的小麦品种间根际钾营养动态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以土培技术,研究了钾营养效率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根际速效钾、缓效钾的动态变化与钾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施钾条件下,低效低响型品种京核1号根限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较大。相反,高效低响型品种太核5025、低效高响型品种6154的根限速效钾和缓效钾的耗竭程度都较小。而中间类型品种京选偃6的根际钾耗竭程度更小。小麦根际钾的变化与根系分泌H^+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植物吸收硝态氮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植物吸收NO3-分为高亲和力(HATS,high.affinitynitratetransportsystem)和低亲和力(LATS,low.affinitynitratetransportsystem)转运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编码基因均已被克隆,其中HATS由NRT2基因家族和NAR2基因家族共同编码,LATS由NRT1基因家族编码。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转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这方面的最新进展,概要性地介绍了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同时摘要点评了该研究领域中还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6.
“种几年苜蓿,收几年好庄稼”,这句农谚概括的说明了苜蓿对土壤改良的作用。菖蓿是一种多年生的豆科植物,它是牲畜的良好饲料,同时它有发达的根系能够改良土壤。我国栽培苜蓿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到目前为止,在华北、东北与西北各省皆有苜蓿栽培,特别是西北各省栽种得尤为普遍。为了进一步研究苜蓿对土壤改良以及增产的效果,我们曾于1953-1955年在山西省苜蓿分布最多的运城地区作了一些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工作中有关苜蓿栽培与論作部分已在1957年8月份发表于农业学报“关于晋南的苜蓿栽培与論作”一文中,这里,再就苜蓿对士壤改良的作用与增产效果提出一些资料,以供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7.
李继云  汪夕彬  刘志远  辛业全 《土壤》1975,7(5):213-217
锌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许多研究已证实植物缺锌多发生在pH≥6的土壤上[1-3],并且还证明玉米是对锌最敏感的一种禾谷类作物[4-6]。  相似文献   
38.
钼肥对农牧交错带豆科作物增产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内蒙古多伦不同类型土壤施钼试验表明,该地区绝大多数土壤有效态钼含量低,钼是豆科植物根瘤菌中固氮酶的重要组分,该区种植豆科作物面积大,施钼对豆科作物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蚕豆增产率为30.2%-33.7%,芸豆增产率为9.4%-12.4%,现已大面积推广,这对我国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李继云 《农业考古》2008,(6):257-259
本文采用调整后的人口从业结构指标来估算红河州城镇化水平,并对其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程度进行测算分析,探讨了红河州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0.
植物矿质营养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养分胁迫是全球性问题。实践证明,通过育种手段,改良植物的矿质营养遗传特性,使其能活化和利用被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为无效态为有效态,以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一条可行的途径。随着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日益严重的经济和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一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较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矿质营养育种的发展历史,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高效益,低投入,少污染的农业持续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