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6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给养猪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与商业损失,种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引起母猪发情障碍、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伪狂犬病病毒先天感染或早期感染引起哺乳仔猪的神经症状和高死亡率,而对于生长育吧猪,伪狂犬病是呼吸系统疫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病原,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和生长迟缓。对种猪场来说,伪狂犬野毒阳性对种猪的销售和品睥效应造成不利影响,而对于出口企业,猪场伪狂犬病呈阳性面临着经济和贸易的双重损失。随着高效的基因缺失疫苗和免疫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消灭了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222.
在75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化种猪场,由于引入未经检测的带毒公猪导致猪群感染伪狂犬病,通过对所有公猪和其他猪群抽样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果断清除带毒公猪,采用人工授精配种以及选用高质量班基因缺失弱毒活苗强化母猪群和仔猪群伪狂犬病免疫,加强消毒隔离,提高生物安全措施,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净化了伪狂犬病,明显提高了种猪的繁殖表现和生产成绩,伪狂犬病净化取得显著成效。由于伪狂犬病在中国呈流行性发生,为消除伪狂犬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猪场有必要考虑控制并最终净化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223.
为探究西农萨能奶山羊不同泌乳时期乳成分与血液指标间相关性,本实验选取150只奶山羊,在泌乳初期(15±5)d、泌乳盛期(60±5)d、泌乳中期(160±5)d、泌乳末期(230±5)d采集乳样及血样,测定表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不同泌乳期内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均在泌乳初期含量最高,且随泌乳时期延长先降低后升高,MUN随泌乳时期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在泌乳末期含量最低;血液中TP、GLB、TG随泌乳时期延长逐渐升高;ALB、A/G、GLU、TG随泌乳时期延长先降低后升高;BUN、Ca在不同泌乳阶段的含量稳定;不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乳成分和血液指标。(2)乳中尿素氮与血液尿素氮在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末期极显著相关,相关性拟合方程分别为:y=-0.0001x3+0.0143x2–0.2891x+7.5897(R2=0.5047);y=0.0001x3–0.0054x2+0.0685x+6.4737(R2=0.4567);y=-0.0002x3+0.0099x2–0.0474x+6.1687(R2=0.7175),x为乳中尿素氮含量。表明不同...  相似文献   
224.
比较了不同淹水发生时间与持续时间对退化盐沼芦苇生长生理以及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持续时间的增加,芦苇株高显著增加,长期淹水条件下芦苇株高最高(FD_5),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淹水持续2月(FD_3)的生物量最高,Na~+,K~+浓度虽然不规则变化,但最低浓度值出现在FD_3处理中。另外,盐碱土壤理化指标(pH值,EC,Na~+,Ca~(2+),HCO_3~-和CO_3~(2-)含量)随着淹水持续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最优的处理为FD_3。随着淹水发生时间的后移,芦苇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不变,地下生物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Na~+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芦苇地上器官的K~+含量以及盐碱土壤的pH值,EC,Na~+,Ca~(2+),HCO_3~-和CO_3~(2-)含量表现为生长初期淹水低于生长后期淹水处理(FO_1,FO_2优于FO_3,FO_4)。无论淹水发生时间还是淹水持续时间均对土壤的有机质,K~+,Mg~(2+),Cl~-,SO_4~(2-)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6月,7月份是芦苇生态需水期,在此阶段补充充足水分对芦苇的生长恢复具有显著意义,并能改善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225.
通过精制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肥效试验,研究其对马铃薯鲜薯产量的影响,为该肥料在马铃薯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精制有机肥对马铃薯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就增产(产量和纯产值)幅度来说,以处理4施精制有机肥80 kg/667 m2最高,就投产比来说,以处理3施精制有机肥60 kg/667 m2最佳(投产比为1:3.46)。  相似文献   
226.
为进一步了解天然草与人造草混合系统草坪的特点,以纯天然草坪为对照,通过模拟践踏处理,对混合系统草坪表面反弹、摩擦及滚动等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系统草坪的扭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反弹率及滚动距离均随践踏胁迫的强度增加而具有上升的特点,其中间隔铺设4cm人造草坪处理(A4)的混建草坪和间隔铺设6cm人造草坪处理(A6)的混建草坪均始终保持较高的扭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7.
以沿黄区域山东段为例,建立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2000—2018年展开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并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沿黄区域山东段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由“不安全”向“比较安全”转变,子系统中生态响应和生态状态增加的幅度高于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的幅度,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市级尺度下,山东段17地市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倒“N”字形演变,生态安全类型以“一般安全”为主,高等级类型较少,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比较严峻;城市生态安全内部空间差异明显,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向东、向北转移,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高低错落分布,高等级生态安全区域从东部沿海向鲁北扩散,“临界安全”区域缩小至鲁中南和鲁西北。最后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优化调控三大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28.
目的植被群落随山地海拔升高呈现有规律的垂直分布,能够引起样地微气候及土壤性质的改变,进而影响碳氮在土壤中的沉积。因此,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山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明南滚河自然保护区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沿海拔形成的3种典型植被类型(沟谷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线性回归和RDA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沿海拔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储量随海拔升高呈现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P < 0.05),即沟谷雨林(89.10 t/hm2,11.94 t/hm2) < 半常绿季雨林(190.30 t/hm2,25.34 t/hm2) <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508.05 t/hm2,56.55 t/hm2),这种变化规律与凋落物厚度、年均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及全氮沿海拔的变化相一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垂直变化规律,而土壤全氮储量则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与海拔、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凋落物厚度和年均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土壤密度、pH、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冗余分析表明凋落物厚度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主导因子。结论热带地区植被类型沿海拔梯度有规律的分布,能够通过改变样地微气候(如温度、水分)、凋落物输入(凋落物厚度)及土壤理化环境(如土壤密度、C与N含量等),进而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29.
坡面草带分布对坡沟水土流失的防控作用及其优化配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深化植被措施对坡沟系统水蚀过程的调控机理及其优化配置,成为土壤侵蚀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该研究以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辨析了不同植被空间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功效,动力调控途径,提出了低覆盖度下调控侵蚀的植被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从减水减沙的角度,不同位置的草带布设更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水蚀动力的角度,草带对其坡面上方来水来沙和下方径流产沙的水蚀动力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分别发挥出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水土保持功效,且这2种功效调控侵蚀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与草带布设位置密切相关。草带位于坡面中下部,兼具较好的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依靠缓流拦沙的功效可以有效减缓坡面范围内的侵蚀强度;依靠滞流消能的功效能够有效减缓坡面下部和沟道范围内的侵蚀程度。植被在坡沟系统中的位置参数指标与侵蚀产沙量之间满足二次幂函数关系,该指标在0.571~1.200之间,为植被调控侵蚀最优布设区域。在此区域内布设植被,能够有效发挥出植被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坡沟系统植被配置对土壤侵蚀产沙过程以及对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30.
酿酒酵母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聪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9):302-306
为了确定酿酒酵母的最适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及最适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3)正交试验研究影响酿酒酵母生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摇床转速;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并进一步筛选出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9℃,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27 h,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粉10 g/L,KH2PO4sub> 1.5 g/L,MgSO4 1 g/L。结论:影响酿酒酵母生长的关键因素为摇瓶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