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3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21.
在江苏省黄河故道低肥力土壤条件下,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明确低肥力土壤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规律和潜力。田间试验于2017年10月布置,设置6个不同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量化肥(F)、常量化肥+40%有机肥(FM_(0.4))、NPK总养分相等情况下分别用有机肥替代20%(F_(0.8)M_(0.2))、40%(F_(0.6)M_(0.4))及60%(F_(0.4)M_(0.6))化肥。结果表明:(1)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小麦季产量明显降低,其中有机肥替代60%化肥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而在玉米季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2)施肥提升了小麦玉米和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提升8.07%~36.61%,水稻小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质提升7.69%~40.22%。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全氮及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磷素及碱解氮含量逐渐升高;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土壤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逐渐升高。(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黄河故道地区由于基础地力较低,有机肥替代化肥并未表现出对作物的增产作用,但有机肥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因此该区低肥力土壤在作物栽培中应当维持化肥用量并增施有机肥,以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22.
为全面了解旱地两熟区典型轮作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风险状况,通过采集150个耕层土壤样品调查分析了我国高利用强度下麦玉轮作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Ni、Cr、Cu、Cd、Zn、Pb、Hg、As),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富集因子(EF)和生态风险评价(RI)4项指标进行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PN和RI指数表明,旱地两熟区土壤整体为清洁状态。As(29.04±9.21 mg·kg-1)、Cd(0.15±0.14 mg·kg-1)、Pb(17.84±18.10 mg·kg-1)含量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除As处于轻微污染外,其他重金属均未达到污染水平。不同区域间,云南地区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区域,处于较低潜在生态风险,但逼近中等生态风险警戒。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成土母岩和人为活动,其中Ni、Cr、Cu、Cd和Zn含量受成土母岩影响更大,而Pb、Hg和As含量受人为活动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在成土母岩的基底含量基础上通过人为活动进一步积累。  相似文献   
123.
施肥对丹参的生长及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猪粪、菜籽饼和无机肥的不同配施,研究了施肥对丹参的生长及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试验设2个营养水平:Ⅰ.每盆含N1.25g、P0.99g、K1.46g,Ⅱ.每盆含N2.50g、P1.98g、K2.92g。结果表明:施用1/2猪粪Ⅰ+1/2无机肥Ⅰ混合肥料(每盆含N1.25g、P0.99g、K1.46g)的丹参,其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最高;施用1/2菜籽饼Ⅰ+1/2无机肥Ⅰ混合肥料(每盆含N1.25g、P0.99g、K1.46g)的丹参,其根干质量最大,单株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总量最高。表明,N、P、K用量分别为每盆1.25g、0.99g和1.46g且有机与无机肥配施有利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积累。  相似文献   
124.
对雷琼地区发育于玄武岩跨度为0.01~6.12 M a时间序列土壤中植硅体的含量和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中植硅体的含量为1.54~21.95 g kg-1,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新成土到富铁土阶段急剧降低,从富铁土到铁铝土阶段降幅明显减少,进入铁铝土阶段则基本趋于稳定。(2)植硅体主要源于禾本科、棕榈科植物,大小在5~130μm之间,形态包括刺球型、哑铃型、扇型、长方型、方型、鞍型、帽型、棒型、尖型、齿型、圆型和其他12种植硅体类型。所有样品中的温暖指数值均大于0.5,说明6.12 M a以来研究区域基本以温暖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125.
2003年4~10月在江苏大丰明天滩涂科技有限公司布置氮磷对滩塘养殖水体理化及浮游植物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放养结构和数量一样及同等少量投饵的条件下,水体NO3^ -N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0月份以后开始上升;NH4^ -N含量呈波浪形变化,变化比较复杂;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9月份以后开始上升;总氮和总磷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其变化比较复杂;同时N、P营养盐的添加使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物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处理3中白鲢的增重量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处理,说明以处理3的施肥量和氮磷比培养的浮游植物较适合白鲢的滤食、消化和吸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6.
干土效应对土壤生物组成及矿化与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将经过风干、过筛后的2种旱地红壤加水培养,并和新鲜土培养条件相比较,研究干土效应对土壤生物组成及矿化与硝化作用的影响.试验共4个处理(1)农田旱地风干土加水培养(RU);(2)农田旱地新鲜土培养(FU);(3)苗圃旱地风干土加水培养(RN);(4)苗圃旱地新鲜土培养(FN).结果表明红壤风干土加水预培养5 d后,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比新鲜土显著增加(p<0.01),细菌数量增加最为明显,农田旱地和苗圃旱地风干土处理分别是新鲜土的6.26倍和6.84倍,红壤风干土加水培养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也随之增加.培养28 d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趋于稳定,与预培养5 d时的数量相当或稍有下降,但风干后加水培养处理的微生物数量仍保持大于新鲜土的趋势(农田旱地的放线菌除外),微生物量碳、氮也存在同样的趋势.风干土加水培养后微生物数量的迅速增加,使得氮素矿化速度加快,由此导致NH+4-N量显著增加(p<0.01),培养28 d后,NH+4-N量较预培养5 d时有所增加,且明显高于新鲜土培养处理;NO-3-N含量也增加,但新鲜土处理显著高于风干土处理.土壤风干处理对土壤自由生活线虫的影响比较大,农田旱地和苗圃旱地风干土加水培养28 d后,其自由生活线虫数量仅为新鲜土的16.0%和30.1%,显示风干土加水培养难以恢复土壤微型动物的数量.28 d的矿化和硝化培养试验结果显示,风干土加水培养处理的净矿化量和矿化率均高于新鲜土处理,苗圃旱地风干土处理的增量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是硝化作用却刚好相反,农田旱地和苗圃旱地的净硝化量及硝化率均是新鲜土处理显著高于风干土处理(p<0.05),其原因是对硝化作用起重要作用的硝化菌(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细菌)数量在经历了风干过程后很难恢复到新鲜土水平.  相似文献   
127.
以茶渣蚓粪为原料,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体积复配成育苗基质处理1 (1:5:2:2) 、处理2 (2:4:2:2) 、处理3 (3:3:2:2) 、处理4 (4:2:2:2) 、处理5 (6:0:2:2) 进行番茄育苗试验,通过分析番茄穴盘育苗植物学性状指标,探讨茶渣蚓粪基质在番茄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除处理1 外,其他茶渣蚓粪复合基质处理下的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均优于对照处理 (市场上常规育苗基质) ,其中以处理4 效果最好,处理5 次之。随着茶渣蚓粪比例的提高,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SPAD值、根系形态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本实验中,采用适当配方的茶渣蚓粪基质可明显提高番茄幼苗的品质,以处理4 的番茄幼苗各项指数均为最好,可推荐用于番茄的穴盘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28.
主要通过土柱模拟试验探究不同有机物料对渗滤液的盐分和可溶性有机碳(DOC)以及不同深度土壤盐分、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设置有机硅功能肥(WO)、颗粒状有机物料(YP)、粉末状有机物料(GG)、颗粒状有机物料和粉末状有机物料各50%(YG)以及不添加有机物料(CK)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添加提高了渗滤液的EC值及水溶性Ca2+、Mg2+和Na+含量,YP处理的渗滤液盐基离子含量最高,而WO处理的渗滤液中DOC含量最低;与CK处理相比,WO处理显著提高各深度土层的水溶性Ca2+、Mg2+和K+含量,显著降低各深度土层的pH、交换性Na+、碱化度(ESP)和0—20 cm土层的水溶性Na+和钠吸附比(SAR),但其他有机物料的处理对pH、EC值和盐分等无显著影响;淋洗作用使表层土壤(0—20 cm)盐分向土壤深层移动,淋洗结束后,各处理的土壤EC值、水溶性总盐、交换性Na+和ESP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与CK处理相比,GG和YG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3.97%和20.53%。研究结果为有机物料的添加对盐碱地淋洗过程中盐分和有机质的变化提供了理论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9.
餐余蚓粪的基质配方及对小白菜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餐余废弃物进行滤干、脱油、脱盐处理,与菌渣按一定比例复配进行蚯蚓堆肥,形成餐余蚓粪。将餐余蚓粪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进行小白菜育苗基质试验研究,通过分析小白菜生长情况,筛选出适合小白菜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流程的处理后,餐余废弃物的EC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养分含量均很高,可以作为蚯蚓饲料;与常规基质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的餐余蚓粪均不同程度地促进小白菜出苗率、株高、茎粗、地上部生物量、根系活力等。所有处理中,以40%餐余蚓粪+20%泥炭+15%珍珠岩+25%蛭石的综合效果最好,是适宜小白菜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30.
按照江苏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平均施肥水平,选用当地常用的猪粪、鸡粪、菜籽饼、无机肥为供试肥料,进行菊花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改善菊花的植物学性状,使菊花生物量显著增加;施用猪粪、鸡粪、菜籽饼等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菊花的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有效改善菊花品质,其中以菜籽饼的效果最好,猪粪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