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探讨泥石流频发流域的不同气候与区段对失稳性坡面土壤pH值的影响,掌握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规律,以蒋家沟流域温带湿润山岭区、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亚热带干热河谷区的典型失稳性坡面不同区段(堆积区、失稳区、稳定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共采集0—20 cm的土壤样本135个,结合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和失稳性坡面区段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带湿润山岭区、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失稳性坡面土壤pH值总体偏酸性(pH<6.5),与总体偏碱性(pH>7.5)的亚热带干热河谷区之间差异显著(p<0.05)。亚热带干热河谷区的堆积区、失稳区、稳定区土壤pH值均大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区及温带湿润山岭区且差异显著(p<0.05)。失稳性坡面土壤pH值与气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降水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气候、区段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失稳性坡面土壤pH值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01)。除大凹子沟阴坡和查菁沟阳坡两个样地外,大地阴坡、小尖风阳坡和多照沟阳坡的失稳性坡面区段pH值均表现为堆积区>稳定区。蒋家沟流域失稳性坡面土壤pH受气候和区段的共同影响,气温、降水及土壤含水量是主要影响因子,同时还受到灾害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木麻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及其适应策略,开展其不同发育阶段植冠的枝系特征分析,并以此为中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对福建省大鹤国有防护林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木麻黄的枝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SBR1:2无显著变化,但逐步分枝率SBR2:3在成株阶段与幼树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幼苗阶段的1级枝倾角及2级枝倾角与成株阶段及幼树阶段均表现出显著差异;通过对各种枝系特征分析,发现成株阶段高生长不明显,受风力胁迫影响,枝系水平向下生长;幼苗阶段表现出高生长,为获得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向上生长,其,1级枝倾角及2级枝倾角总体表现出水平向上的趋势;在幼树阶段,同样表现出枝系水平向下生长的趋势。小枝的枝长、枝宽在幼苗、幼树到成株阶段表现出无明显的规律性,小枝节间数从幼苗、幼树到成株阶段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以同一基因型的‘惠安1号’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水培幼苗为材料,研究两种木麻黄化感物质槲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化感物质A)和槲皮黄素-3-β-葡萄糖苷(化感物质B)0(CK)、12.5、25、50、100、200、400 mg/L浓度模拟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根系活力及内源激素含量0~15 d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化感物质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木麻黄根系活力除12.5 mg/L化感物质A胁迫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外,其余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木麻黄幼苗根系中赤霉素(GAS)、生长素(IAA)含量均显著下降,脱落酸(ABA)含量显著上升;相同处理时期和胁迫浓度下化感物质A胁迫处理木麻黄幼苗根系的GAS、IAA含量及根系活力下降幅度低于化感物质B胁迫处理,ABA含量升高幅度高于化感物质B胁迫处理。木麻黄幼苗对化感物质A的胁迫具有更好的抗性,能够忍受轻度(12.5 mg/L)和短期胁迫(5 d),而化感物质B对木麻黄幼苗的根系功能有较大损伤。  相似文献   
74.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柳桉、邓恩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林分根际土壤中均存在大量的解磷细菌,其中的解有机磷细菌数量为(2.23~4.17)×104cfu·g-1,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为(2.05~4.00)×104cfu·g-1,解有机磷细菌数量多于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不同林分根际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大小为:柳桉尾巨桉邓恩桉.(2)筛选到12株溶无机磷细菌和14株解有机磷细菌,且不同解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12株溶无机磷细菌在无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55.854~367.169μg·m L-1,最大为P7菌株;14株解有机磷细菌在有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11.374~30.330μg·m L-1,最大为YP菌株.溶无机磷细菌溶解的无机磷含量与蒙金娜无机磷培养基的p H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解有机磷细菌分解的有机磷含量与卵黄培养基的p H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26株解磷细菌中,P7菌株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最强,YP8菌株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这两个菌株可作为下一步研制桉树微生物肥料的重点菌种.  相似文献   
75.
不同地理种源雷公藤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APD技术,对25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雷公藤进行了多态性分析。采用POP-GENE32软件对25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DPS(9.5)软件对所有个体进行聚类分析,并用UPGMA法对扩增DNA片段数据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1.14%,Shannon's信息指数I=0.447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973,观测等位基因数Na=1.911 4,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120。这表明25个种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因此收集不同种源以保存尽可能多的遗传多样对于雷公藤的良种选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6.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和野生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萝卜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生境的改变对雷公藤化感物质的表达可能有重大影响,野生雷公藤水浸液大多对萝卜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人工栽培雷公藤水浸液大多对萝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根和鲜叶水浸提液的抑制效果最为强烈,因此在雷公藤田间栽培推广中应慎重与萝卜间作、轮作或者混交。  相似文献   
77.
主成分分析和投影寻踪法在雷公藤优树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主成分分析和投影寻踪法对野生雷公藤进行优良单株生长性状选择标准的探讨,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应用于雷公藤优良单株的选择,其中主成分分析法主要选择指标为盖度、主藤长和地径,而投影寻踪法主要选择指标为主藤长、地径和盖度。对比2种选优方法优缺点,确定主藤长和地径为野生雷公藤优树选择的指标;根据综合评价,共选出20个优良单株,并发现2种方法所选出的优良单株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8.
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以麦洼牦牛脾脏cDNA为模板扩增牦牛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扩增得到的麦洼牦牛HIF-1α基因编码区长为2 472 bp,编码823个氨基酸;蛋白质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分子质量为92.13 ku,等电点5.09,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随机卷曲和α-螺旋为主,有69个磷酸化位点和4个N-糖基化位点;系统进化树显示,麦洼牦牛与牦牛、野牦牛、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本试验成功克隆麦洼牦牛HIF-1α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HIF-1α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采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对灵石山米槠林不同海拔优势种群不同年龄叶片的SPAD值进行野外测定,分别对各海拔不同年龄不同优势种以及各年龄不同海拔不同优势种的叶片SPAD值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群叶片SPAD值存在叶龄、种间以及海拔梯度问的差异。对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群不同年龄叶片SPAD值与室内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氮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PAD值与叶片单位面积叶绿素及氮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SPAD值是叶绿素含量的真实反映,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可以快速有效的诊断种群氮素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0.
雷公藤叶面积测算模型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积是冠幅特征的重要标志,是估算植物特征的重要参数,其大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产力.提出雷公藤叶面积测算的一系列改进模型,并应用改进单纯形法优化求解模型参数,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结果说明,提出的改进模型测算雷公藤叶面积优于前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