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5篇
  28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讨连续定位试验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产量和棉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在阿拉尔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纯氮处理:0(N0)、90(N1)、180(N2)、270(N3)、360(N4)、450 kg·hm-2(N5),研究了定点定量施氮对棉花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植株干物重及含氮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收获期棉田0~6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无显著差异,全氮、碱解氮含量整体表现为N0、N1和N2处理低于N3、N4和N5处理,速效磷含量变化则反之;不同年限处理间速效钾含量基本以N3处理最低,至2020年N3处理0~60 cm土层速效钾平均含量较其他处理低23.49%~51.13%。棉花地上部单株干物重和单株含氮量均以棉铃占比最高,不同处理分别为59.04%~62.91%和56.48%~65.16%。各处理地上部单株干物重、单株含氮量、皮棉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均在N3处理达到最大,试验年内N3处理平均单株干物重和单株含氮量分别为117.25和1.96 g,皮棉产量2 419.39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29.75%、14.32%、8.18%、8.54%和10.21%,氮肥表观利用率也最高,为47.26%。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推荐南疆阿拉尔地区棉花氮肥适宜用量为270 kg·hm-2。在此施用量下可获得棉花高产,并减少收获期土壤养分残留。本研究结果为棉花精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探索尿素配施不同生物刺激素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选择氨基酸、海藻酸、γ- 聚谷氨酸和糖蜜发酵液4 种常见的生物刺激素,在棉花苗期进行叶面喷施,分析各处理对棉花苗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茎粗、株高、叶面积、SPAD 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应用叶面肥的处理棉苗总干物质量、茎粗、SPAD 值和叶面积均有所提高;且配施生物刺激素处理较单施尿素对棉花苗期总干物质积累、茎围和叶片扩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增加比例分别在19.94% ~ 43.56%、1.43% ~ 18.05%、13.34% ~ 50.67% 之间。不同生物刺激素促进棉苗各器官发育的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尿素配施γ- 聚谷氨酸处理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最高,分别为149.36 cm2/ 株、4.68 g/ 株;尿素配施糖蜜发酵液处理棉苗茎粗、株高最高,分别为4.12 mm、15.75 cm。综上,尿素配施γ- 聚谷氨酸或糖蜜发酵液在棉花苗期叶面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3.
为揭示连续定点不同氮用量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于2018~2020年在阿拉尔连续3年定点设置6个氮处理:0 kg/hm2(N0)、9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360 kg/hm2(N4)、450 kg/hm2(N5),研究了连续3年定点施氮对0~60 cm土层三大菌群数量及结构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连续定点施氮可分别提高0~60 cm土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总数,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基本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在N3处理达到峰值,其数量变化均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0~40 cm细菌占其总数的71.92%~79.65%,0~40 cm放线菌占其总数的77.21%~92.06%);真菌数量在N4处理达到峰值,其数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0~20 cm真菌占其总数的35.62%~65.84%)。随施氮量的增加,三大菌群总数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至N3处理最高,为9.70×106 CFU/g,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真菌基本呈降低的趋势,真菌占比则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因此,南疆阿拉尔地区推荐施氮量为270 kg/hm2,可平衡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获得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4.
通过学习和考察美国马铃薯新品种研发、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及行业立法与标准等,结合"中国薯都"甘肃省定西市的实际与现状,借鉴美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提出了健全行业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强化科技创新、推行标准化生产、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及健全服务组织建设的发展策略,为当地马铃薯产业转型跨越发展明确目标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5.
几种保温覆盖材料对葡萄安全越冬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时测量温度变化情况的U盘温度计录仪,研究了冬季严寒条件下几种保温覆盖材料对葡萄不同深度根系的保温效果,以及冬季葡萄根系不同深度抗寒性的变化规律;通过调研翌年春夏季节萌芽、开花结果情况,研究新疆严寒条件下几种保温覆盖材料对戈壁地葡萄安全越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保温覆盖材料对戈壁地葡萄安全越冬效果较好,地表温度都较对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D900无胶棉+增强膜提高11.69℃,无纺布+埋土提高10.09℃。采用D900无胶棉+增强膜覆盖葡萄地表≤-5℃持续天数相对无纺布+埋土减少8d,地下30cm处减少5d。D900无胶棉+增强膜覆盖葡萄地下最低温度较无纺布+埋土有显著的提高,地表温度提高1.57℃,地下30cm处温度提高1.08℃,地下60cm处较埋土处理温度提高了1.54℃,保温效果显著。表明在新疆严寒条件下,采用D900无胶棉+增强膜等方式覆盖葡萄可安全越冬,既保障了葡萄的越冬安全,又提高了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不同保温材料覆盖越冬对葡萄根系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全球红葡萄(Vitis vinifera L.cv.Red Globe)为试材,采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温被覆盖葡萄越冬,测定越冬过程中根系组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等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1)各种材料覆盖葡萄越冬温度的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覆盖物下0~60 cm深度土壤温度提高0.34~2.32℃;(2)保温材料覆盖越冬前后,各种生理指标变化较大;(3)玻璃棉覆盖越冬后,根系中组织含水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脯氨酸和电导率较低.[结论]不同材料覆盖对葡萄根系抗寒生理指标影响较大,但并不能改变葡萄根系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97.
定西41号是由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自育品种8124-10为母本,外引材料东乡77-0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及宁夏海原、西吉等省(区)以及生态类似地区旱地川台地、山坡地种植.2010年3月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戈壁地克瑞森无核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运用开放式气体交换CI-34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克瑞森无核葡萄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C)、细胞间CO_2浓度(InTCO_2)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通过果实品质测定实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葡萄在不同灌水条件下Pn年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曲线,在年灌水量为6 750 m~3/hm~2时年平均Pn为13.19μmol/(m~2·s),而年灌水量为4 500 m~3/hm~2时年平均Pn为11.66μmol/(m~2·s),提高了11.6%;E也是灌水多高于灌水少,年平均分别为4.18和2.91mmol/(m~2·s),提高了30.5%;WUE则不同,灌水多低于灌水少,分别为3.13和3.97 mmolCO_2/molH_2O,降低了26.9%。在试验条件下,灌水量越多葡萄产量明显提高,但果实品质随着降低。【结论】在灌水多时葡萄Pn升高,但蒸腾速率也明显增大;在灌水少时,虽然光合速率有所减小,但蒸腾速率大幅度减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表明高的土壤水分显著增大了葡萄蒸腾强度,适度干旱则有利于提高葡萄水分利用效率。另外,在适宜的灌水条件下,既稳定了葡萄产量又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9.
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棉花幼苗干物质积累和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苗期为棉花对磷吸收最敏感时期,然而现有研究未能明确土壤有效磷含量对苗期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碳氮代谢的影响以及适宜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本研究以"中棉所79"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有效磷水平下,五叶期棉苗干物质质量、碳氮代谢、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磷的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棉苗干物质质量逐渐增加,根冠比逐渐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9.0 mg·kg~(-1)时,棉苗干物质质量达到最大值,根冠比最小;过高的磷素营养对干物质质量的积累没有显著促进作用。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7.2 mg·kg~(-1)时达到最大值。各处理棉苗中的蔗糖、可溶性糖、淀粉和氨基酸总量先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在9.0mg·kg~(-1)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棉苗的磷吸收量和磷根效率比,抑制磷利用效率,但对磷转移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低磷会降低棉花幼苗叶绿素含量、糖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导致棉花生长受到抑制,适宜棉花幼苗生长发育的土壤有效磷的临界含量为9.0 mg·kg~(-1)。  相似文献   
100.
通过总结果树生理、生长及果园生态因子对土壤水势响应及相关阈值界定的研究进展,提出土壤水势与果树生命互作尚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果树生物节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