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为了明确葡萄栽培中氮肥的适宜用量及施肥方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措施对"巨玫瑰"葡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肥品种为控释尿素,施氮量为180 kg/hm2,施入方式为一次性施入时可以显著增加葡萄的果粒横径和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固酸比,从而有效地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的果粒横径增加了11.65%,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1.34个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0.19个百分点,固酸比增加了12.27%,产量增加了3.62%;成熟期氮、磷、钾含量分别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加了36.20%、77.93%和56.43%.综合分析,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控释氮肥一次性施入是葡萄生产中较为适宜的氮肥施用措施.  相似文献   
102.
烤烟多功能叶面肥对烟草生长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自制的新型烟草多功能叶面肥“烟博1号”(FFF1)和“烟博2号”(FFF2)喷施对烟草生长及品质影响。研究表明:在烟株生育期内喷施2种多功能叶面肥2~3次,均能显著地促进烟苗生长发育,提高了烟叶还原糖和钾的含量,降低了氯离子含量、烟碱含量及总氮含量,使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趋于协调,对改善烟叶品质有良好的作用,以“烟博2号”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3.
为优化健脾降脂复方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工艺,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中药提取工艺及颗粒制剂成型工艺。结果得出中药复方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85%,料液比1∶3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颗粒制剂最佳成型工艺:提取物浸膏与辅料比为1∶3(浸膏∶甘露醇∶MCC=1∶2∶1),用70%乙醇作为润湿剂制粒。本研究表明该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操作简单、稳定性好,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04.
核苷酸作为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参与生命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全过程,在细胞结构、代谢、能量及调节功能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农业生产上,核苷酸常作为调节作物生长发育及补充施肥的一种绿色健康农业生产资料,其无毒无害、高效环保等特点符合新时代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在总结目前生产核苷酸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核苷酸叶面肥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水果、蔬菜)在生长生理、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我国目前核苷酸叶面肥在农业生产上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原因,展望了核苷酸肥发展方向,提出了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农业核苷酸肥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氮高效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三个中强筋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特征以及茎叶中氮组分、氮代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施氮可显著促进小麦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存在明显差异。3个小麦品种中,郑麦0943氮素吸收量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氮素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且籽粒中氮素来源以后期根系氮素的吸收和转移为主,前期地上部营养体的氮素转移能力也明显强于其他两个品种;不施氮条件下,郑麦0943开花期茎叶中具有较高的营养性氮含量和较低的结构性氮和功能性氮含量,且施氮后功能性氮含量增幅最大,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最高;不施氮条件下,郑麦7698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最低,郑麦0856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但氮素收获指数低于郑麦0943。综合而言,郑麦0943的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而郑麦0856的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二者的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均高于郑麦7698。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小麦-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的大田试验,分析了0、1/3、2/3和100%玉米秸秆还田量处理(CK、S3、S6和S9)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细菌群落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S6和S9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12.9%和14.4%)、碱解氮(21.4%和25.6%)、有效磷(17.9%和20.5%)和速效钾含量(25.9%和29.8%)。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脲酶、纤维素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2.5%~44.6%、23.9%~52.1%和16.6%~46.7%,且S6和S9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了木聚糖酶活性(32.7%和21.2%)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53.5%和54.4%)。与CK处理相比,S6和S9处理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增加,而S3处理则无显著变化。放线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其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在秸秆还田处理下显著降低了2.6~4.7个百分点,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在S6和S9处理下显著增加了3.8、4.9个百分点;热酸菌属、布氏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在秸秆还田处理下显著增加了1.2~2.9个百分点,而布氏杆菌属相对丰度在S6和S9处理下显著降低了1.4、1.8个百分点。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脲酶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综上,在砂姜黑土区,2/3(6 000 kg·hm-2)和100%玉米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均能够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生物学特性,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