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以百日草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克隆到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片段和actin基因片段,分别用链霉菌769发酵液和百日草黑斑病病菌悬浮液处理百日草植株,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了不同处理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链霉菌769发酵液和百日草黑斑病病菌悬浮液均能诱导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其最大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24 h和6h.百日草黑斑病病菌优先诱导植株体内几丁质酶的表达,而链霉菌769的诱导滞后.当用病原菌处理36 h后喷施链霉菌769发酵液,链霉菌769对几丁质酶基因的诱导表达高峰出现在喷施后的36 h,比单独喷施的诱导表达推迟了12h,暗示了生防菌链霉菌769可以诱导植物的系统诱导抗性,且和百日草黑斑病病菌引发了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减轻由病原菌侵染引发的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52.
为明确公主岭霉素在草莓生产中的防病诱抗效应,于大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公主岭霉素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及对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并于室内采用生测法测定其对草莓叶片防御酶活性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以公主岭霉素水浸提液100倍稀释液进行灌根并协同叶面喷雾对草莓白粉病的预防效果为71.90%;单独叶面喷雾对草莓白粉病的治疗效果为69.90%;灌根协同叶面喷雾预防与叶面喷雾治疗的综合防控处理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5.37%。公主岭霉素水浸提液100倍稀释液灌根后草莓幼苗的株高、叶柄长、叶长、叶宽、叶数、径冠等方面均优于清水对照;叶面喷施可提升叶片中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喷雾后1 d内即较清水对照显著提高;5 d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清水对照。灌根后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在用药后15 d内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表明合理施用公主岭霉素可实现对草莓白粉病的有效防控,并诱导提升草莓植株的抗病性,改善草莓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53.
杜茜  鲍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6,(34):157-159
对现代较为流行的日本花道主流插花流派小原流进行了分析,对小原流的基础理论花意匠进行了探讨,对花意匠的插花形式和花型,以及日式花道的精神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现代插花艺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4.
以粘土和花生粉为主原料制作人工种子,添加不同含量的蚕沙(5%、10%、20%、40%,分别记为SE5、SE10、SE20、SE40)模拟不同程度被昆虫取食损坏的种子,研究啮齿动物对昆虫取食损坏种子的取食和搬运行为策略。结果表明:1种子投放2 d后,纯粘土(NC)种子的留存率最高(92.9%),其次为蚕沙含量较低(SE5)的种子(47.1%),不含蚕沙种子(SE0)的留存率最低(36.1%);种子投放4 d后,NC种子和SE40种子留存率仍分别高达76.4%和60.8%;NC种子在投放10 d和17 d后仍分别有6.8%和5.6%留存,但其他类型种子留存率均为0。2NC种子被啮齿动物的就地取食率最高(63.2%),SE40种子次之(59.2%),且随种子蚕沙含量的减少呈波动性降低趋势;种子被搬运后的取食率以SE20种子最高(45.0%),SE0种子略低(33.7%),NC种子仅有4.1%;SE0和SE5种子被动物搬运后的贮藏率分别高达34.1%和22.9%,NC、SE20和SE40种子均低于1.5%;3SE0种子被动物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平均距离最大(5.9 m),且随蚕沙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NC种子被动物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距离均最小(分别为1.2 m和0.1 m)。  相似文献   
55.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 769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较高的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769(简称链霉菌769)原生质体产率,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索链霉菌769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包括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渗透压稳定剂.试验结果表明,链霉菌769孢子在溶菌酶浓度为3.5 mg/mL,酶解温度为36℃,酶解时间3h,以P缓冲液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62.5%.链霉菌769原生质体的获得为以原生质体为基础的基因转移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片段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鲁  张佳诗  隋丽  李启云  王金刚  盛岩  杜茜  汪洋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56-10258,10398
[目的]克隆百日草几丁质酶的基因片段,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以百日草“梦境”系列为材料,提取其叶片总RNA,并根据其他植物几丁质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克隆百日草几丁质酶基因片段(ZEchi),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的片段长度为227 bp,共编码75个氨基酸残基;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ZEchi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几丁质酶基因同源性达70%以上,其中与葡萄的同源性最高,为74%;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几丁质酶多肽属于18家族几丁质酶,且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几丁质酶氨基酸序列具有70%以上的相似性;氨基酸聚类分析表明,该几丁质酶多肽与白车轴草和蒺藜苜蓿的几丁质酶聚类;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由该基因片段编码的多肽为非跨膜蛋白,主要含α螺旋和随机线圈螺旋等二级结构.[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几丁质酶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球孢白僵菌有性世代培养及子代毒力稳定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有性态改良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研究中,菌株的选择非常重要,其中利用交配型基因选择菌株是必要手段。而且虫生真菌的有性态能够使菌株间产生基因交流,促进其进化的过程。为更好地研究球孢白僵菌的遗传规律,以获得避免菌种衰退的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分别以柞蚕蛹为活体寄主和糙米培养基为基质的2种人工培养有性世代繁殖体系。结果表明,交配型为MAT1-1-1型和MAT1-2-1型混合型菌株BbDPSD5,经过自交在2种基质上均能够产生有性态。而具有2种单一交配型的菌株BbOFDH1-5和BbDPSD2进行配伍试验,BbOFDH1-5×BbDPSD2、BbOFDH1-5×BbDPSD5和BbDPSD2×BbDPSD5在2种基质上均没有有性态产生。对获得的有性态子囊孢子经无性繁殖产生的菌株进行r DNA-ITS片段以及交配型基因检测,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r DNA-ITS序列和MAT1-2-1交配型基因与亲本序列同源性为100%,而没有检测到MAT1-1-1型。2种培养方式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对有性态子代子囊孢子产生的株系进行毒力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子代菌株与原始菌株BbDPSD5的毒力差异不显著,子代交配型基因虽然缺失了MAT1-1-1,但是毒力没有衰退,未出现菌种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58.
宁夏甘草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茜  沈海亮 《草业科学》2006,23(4):23-25
采用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宁夏地区野生与人工种植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资源现状,提出适合当地甘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得出结论:常年连续采挖是导致甘草资源破坏的直接原因,加强野生甘草资源保护和优质人工甘草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是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9.
银川绕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兴富  杜茜 《北方园艺》2008,(2):133-136
边坡绿化是银川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和市区环境建设与改善的基础性工程.结合银川市的自然概况,对银川绕城高速公路的边坡绿化的功能、绿化植物的选择、边坡绿化的生态修复功能和边坡绿化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边坡绿化工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种子萌发对不同光照强度遮阴处理(55.44% NS、21.12% NS、3.47% NS和0.86% NS)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4个遮阴处理的合欢种子萌发率分别为42.2%、65.6%、37.8%和32.2%,其中21.12% NS处理的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处理(P0.01)的。虽然适度遮阴有利于合欢种子的萌发,但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大,种子的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持续减小,而且萌发进程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