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2篇
  12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水稻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在云南省涛源乡和福建省龙海市追踪观察了一批我国新近育成的水稻超高产品种,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与单个构成因素一般无显著相关,与穗数,每穗粒数,粒重三者乘积-库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水稻因品种类型不同表现出多种样的产量构成,但都具有库容量大的共同特点。(2)产量与收获指数无显著相关,与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超高产水稻的生物产量积累优质在中,后期,中,后期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是生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说明库容量大和生物产量高是超高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2.
籼稻巨胚种质的诱变获得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诱发产生巨胚突变的频率和巨胚基因的遗传规律。【方法】以11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通过60Co-γ射线辐射干种子,种植后收获自然成熟的M2代种子。将种子去壳后肉眼鉴别巨胚突变体(比原胚大至少1倍),计算水稻巨胚性状的突变频率;用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2个籼稻巨胚品系98-14geB和Mge86与其相应原亲本杂交配成一套F1、F2和BC1F1材料,调查种子胚的大小,研究巨胚性状的遗传。【结果】在M1代混收的M2种子中,水稻巨胚突变的出现频率平均为0.00125%,变幅为0.00029%~0.00285%。本研究以250Gy和350Gy2种剂量分别照射11个籼稻品系的干种子,在其中9个品系中获得巨胚突变体。【结论】本研究取材的2个籼稻巨胚突变体均为单隐性基因突变,且均与粳稻巨胚品种1137的巨胚基因等位,无非等位巨胚基因发现;胚的大小直接由种子基因型决定,而同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体基因型及细胞质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93.
籼稻温敏核不育5460S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4.
杂交稻混杂退化问题,是我省当前继续发展杂交稻生产的障碍之一。搞好三系的提纯工作,是杂交稻生产上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县积极并展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95.
籼稻诱变糯质基因的回复突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辐射诱变籼型杂交稻亲本育成的糯质基因突变系南恢175wxR、湘恢288wxR、明恢86wxR、蜀恢527wxR、明恢63wxRI、I-32wxB、龙特浦wxB和D62wxB为材料,借助肉眼观察和1%KI-I2溶液鉴定各自交后代糙米粒胚乳性质,首先发现诱变糯质基因wx发生回复突变(即胚乳性质由糯质回复突变为非糯质),回复突变频率为0~6.34×10-5,平均为3.74×10-5。遗传分析表明,回复突变是显性突变。糯质基因突变系与糯质基因回复突变系和野生型亲本间除千粒重差异显著外,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提出杂交糯稻亲本原种生产及种子保纯技术。  相似文献   
96.
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书标  杨仁崔 《作物学报》2003,29(6):919-924
研究了e-杂交稻的株形、产量构成、茎秆抗倒性,并分析了e-杂交稻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与原杂交稻相比,e-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生育期外;植株生长较繁茂,各个生育期的植株高度略有增加,但分蘖数略有降低;构成产量因素中的有效穗、结实率和穗粒数略有降低,但千粒重增加,保持原杂交稻的产量水平.茎秆的倒伏指数  相似文献   
97.
水稻恢复系IR_(24)恢复基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杨仁崔 《作物学报》1984,10(2):81-86
花粉育性是衡量稻株育性的根本指标。以穗颈抽出程度、花药的形态和颜色来判断稻株育性,简便可靠。IR_(24)具有二对独立主效显性恢复基因 R_(f_1)R_(f_1)R_(f_2)-R_(f_2),其中R_(f_1)的作用大于 R_(f_2)。  相似文献   
98.
我国早籼品种主要花器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效低成本的杂种种子生产是种植杂交水稻的重要条件;而改良水稻的花器性状,使之适合异交,则是进行杂交种子生产的前提。随着杂交稻的种植推广,选育具有异交特性优良的花器性状的三系已列入育种计划。为了指导育种实践,提高育种效率,研究稻花器性状的遗传力及其诸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Virmani(1972)研究过包括野生稻和栽培稻各亚种的29个品种、类型的若干花器性状,认为柱头外露率  相似文献   
99.
以核辐射诱变育成的长穗颈不育系 (eA系 )及原不育系 (A系 )为材料 ,早晚种两季 ,对eA系与A系的包穗与节间长、花器及若干其它重要农艺性状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对缓解大多数不育系包穗有明显作用 ,对部分不育系可以基本解除包穗。eui基因对多数不育系倒一节间长、颖花长与株高有显著增效 ,对不育度基本无影响。eui1基因的效应强于eui2基因。eui基因的作用会因季节及遗传背景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0.
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鉴定和利用各种白叶枯病抗源,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一直是水稻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我国长期为发掘和利用野生稻中的白叶枯病抗源作出不懈的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