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55篇
  55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为了探明覆膜技术对辽西半干旱区土壤氮磷钾累积量及其剖面分布状况的影响,本试验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设置裸地种植、春季覆膜、秋季覆膜3种处理,通过对土壤剖面各层次全量氮、磷、钾的测定,定量分析辽西半干旱区覆膜条件下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及剖面分布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覆膜处理对土壤全量氮、磷、钾累积量影响各不相同。2种覆膜处理可有效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全磷累积量,与裸地相比,春覆膜与秋覆膜处理可使土壤全氮提高34.4%和21.0%,秋覆膜处理可使全磷累积量提高17.0%。40~60 cm土层,裸地处理全氮、全磷累积量显著高于覆膜处理,其中全氮累积量较春覆膜处理提高65.7%,且为秋覆膜处理的2.16倍;全磷累积则表现为裸地种植比春覆膜和秋覆膜处理分别提高44.2%和39.4%。不同处理间全钾含量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秋覆膜春覆膜裸地。3种处理土壤养分的剖面分布规律也各不相同,覆膜处理土壤全氮和全磷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的规律,而不覆膜处理则呈现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土壤全钾的剖面分布规律相似,即随剖面加深全钾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即使是表层土壤也未显示出全钾聚集的特征。  相似文献   
62.
B型清道夫受体是清道夫受体超家族成员,可识别多种配体,在机体脂类转运及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三疣梭子蟹B型清道夫受体(Pt-SRB)的功能,本实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构建了Pt-SRB胞外结构域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rPt-SRB。利用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rPt-SRB,并将纯化rPt-SRB蛋白免疫大鼠获得抗rPt-SRB重组蛋白免疫抗血清以用于后续研究。SDS-PAGE检测发现,体外诱导表达重组rPt-SRB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大肠杆菌BL21裂解液的沉淀中,分子量大小约为49.18 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大鼠抗rPt-SRB血清能与rPt-SRB特异性结合。本实验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Pt-SRB在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细胞的定位及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t-SRB在三疣梭子蟹消化道、肝胰腺、鳃、心脏、肌肉组织中均有分布,但不同组织中Pt-SRB的分布不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绿色荧光信号在消化道及腺体结缔组织中较强,另外在肝小管上皮、鳃丝上皮细胞中亦有较强的阳性信号,表明PtSRB蛋白在上述组织结构中分布较广;在血淋巴细胞中,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细胞核中没有明显荧光信号,提示Pt-SRB在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表达。本结果将为三疣梭子蟹B型清道夫受体蛋白的生理及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在超净台内剖取、研磨褐牙鲆头肾,用Ortuńo的方法分离头肾巨噬细胞;无菌抗凝尾静脉抽血分离外周血白细胞。用含有0、0.1、0.5、1.0、1.5mg/mL和2.0mg/mL大豆异黄酮的细胞培养液分别体外培养这些细胞,24h后分别测定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力、增殖活力及吞噬活力等免疫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下,大豆异黄酮显著影响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力(P0.05),且随着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上述细胞免疫力先增后降。当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mg/mL时,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力、增殖活力以及吞噬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当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达到2mg/mL时,显著抑制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力(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细胞培养中添加0.5mg/mL大豆异黄酮促进了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免疫力;2mg/mL大豆异黄酮则明显抑制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ABA调控下冬小麦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抗寒分子机制,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在外源ABA及氟啶酮处理后,于大田自然降温至4 ℃和-25 ℃时取分蘖节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对各处理组的双向电泳结果进行软件分析可知,4 ℃下得到可匹配的蛋白点587个,-25 ℃下得到可匹配蛋白点394个。筛选后选择差异显著的24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 经鉴定这些蛋白包括逆境蛋白(WCI16、LTR-Rbps、CORs)、代谢相关蛋白(PGAM、PGK、26sRP、ATPase-β、GST1、GST、GSTF5)、转录翻译相关蛋白(BTFs、 eIF4A、eIF5A)和未知蛋白。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外源ABA对miRNA响应低温胁迫的影响,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miRNA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出了与糖代谢相关差异表达的miR5049-3pmiR1120a,预测出其靶基因分别为 6PGL(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基因)和FBA(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两种miRNA的前体序列均能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但其成熟体的碱基保守性较差,它们的启动子序列包含多种响应环境因子的顺式作用元件。经qRT-PCR分析,随着温度的降低,miR5049-3pmiR1120a分别与其靶基因呈负相关调控;外源ABA处理后,随着温度的降低,miR5049-3pmiR1120a的表达量皆呈“升-降-升”的趋势,其靶基因表达则相应明显降低,表明mi5049-3pmiR1120a可能分别负向调控靶基因 6PGLFBA,进而介导糖代谢途径来响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66.
多元微肥对马铃薯减量施肥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验证多元微肥对马铃薯减量施肥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年份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多元微肥对马铃薯生育期和出苗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增加茎粗、降低株高、提高产量。同时明确了马铃薯高产稳产的施肥总量上限为2 550 kg/hm~2。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PCV2感染后对仔猪空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PCV2感染组和空白组,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仔猪空肠中诱导部位和效应部位相关免疫细胞变化.[结果]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CV2感染组诱导部位PP结中总T淋巴细胞、活化/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百分率极显著增高(P<0.01),B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效应部位固有层中树突状细胞(DCs)、B细胞、活化/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百分率极显著增高(P<0.01),DCs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CD80/86与MHCⅡ表达量、总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显著上调(P<0.05),而黏膜层中总T淋巴细胞、活化/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百分率极显著增高(P<0.01).[结论]结果表明PCV2感染导致空肠黏膜免疫系统中树突状细胞及各类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影响了空肠黏膜的免疫功能,提示其与PCV2临床感染引起肠炎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适合南阳烟区种植的特色、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烟草品种,以云烟105、NC71、NC297、K326、豫烟6号、豫烟7号、豫烟9号、豫烟10号、豫烟11号、豫烟12号为试验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对照,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大田农艺性状、植物学性状、田间自然发病率、经济性状、常规化学成分、烤后烟外观质量、烟叶感官质量等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生育期差异不明显,株高最高的是云烟105,达1493 cm,茎围和节距均大于对照品种的有云烟105、豫烟6号、豫烟12号,云烟105、NC71、豫烟9号、豫烟12号分层落黄难;豫烟11号、豫烟12号的抗病性表现最好,各病害发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产值以豫烟6号最高,其均价也最高;与对照品种云烟87相比,豫烟6号、豫烟11号、K326的烟叶浓香彰显程度较高、感官质量较好。总的来说,在南阳烟区,豫烟6号和豫烟11号田间长势强,产量、产值高,抗病性强,内在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均较好,可以在南阳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69.
菌渣部分替代草炭对樱桃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大规模基质栽培中高效利用草炭资源,开展了菌渣部分替代草炭的栽培基质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利用充分腐熟的菌渣部分替代栽培基质中的草炭,以草炭和蛭石(2:1,V:V)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菌渣的栽培基质理化性状,及其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渣替代草炭混配基质,其基质容重、孔隙度和pH均在理想基质要求范围之内,和对照相比,添加草炭后,基质碱解氮含量降低,钾元素含量升高,较高比例的菌渣复合基质导致樱桃番茄叶绿素含量降低,产量下降,而适宜比例的菌渣复合基质适宜樱桃番茄生长。T1(草炭:菇渣:蛭石:珍珠岩=3:3:3:1)处理适宜樱桃番茄生长,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实品质好。适宜比例的腐熟菌渣替代草炭,既能保证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又能降低基质配制成本。  相似文献   
70.
山药连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药连作(0 a,1 a,2 a)和轮作(山药—小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耕作模式对山药种植地耕层土壤(0—30 cm)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山药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山药—小麦轮作模式则有助于恢复地力。山药连作、轮作的土壤均以细菌所占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与对照(0 a)相比,细菌、放线菌数量均随着山药连作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但放线菌的降幅明显大于细菌,表现出对连作年限更强的敏感性;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山药连作可以明显降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轮作模式则可以激发该三种酶的活性,其中轮作较连作2 a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 < 0.05)和极显著水平(p < 0.01)。说明山药连作会破坏土壤耕层微生物种群结构,并抑制土壤酶活性,轮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