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自发现性激素以来,人们就开始广泛讨论用性激素防治害虫的可能性,但只是在最近几年,才有了商业性突破,发展的方向也明朗了。 一、性激素的特点 昆虫排出性激素,一般是为了交尾,有时也是聚集一起的联络讯号或对某种危险发出的警报。  相似文献   
62.
大蒜有性生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可控条件下实现大蒜有性生殖的可能性, 1996~2004年, 从国内外搜集的160份大蒜种质中筛选出41份抽薹早、总苞发育好的品系, 于现薹后8~10 d (打弯期) 切取带茎花总苞, 剔除营养芽(气生鳞茎) , 置温度(25 ±2) ℃, 日光照13~16 h, 相对湿度75%的培养室液培促进开花, 延长开花时间, 花期最长达76 d。混合花粉人工授粉426朵花, 其中319朵( 78.6% ) 子房明显膨大。从11份子房、胚珠发育好的品系中选膨大的子房固定, 石蜡切片, 用普通光镜观察到完整的有性胚结构; 选240个膨大子房接种在B5 +蔗糖4%~12%培养基上, 置培养室内培养47~56 d, 53个子房继续膨大, 保持绿色,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胚, 其中34个子房发育出76个完整胚。将完整胚接种到MS +BA 0.01~0.05 mg/L +NAA 0.05~0.10 mg/L +蔗糖40~80 g/L培养基上, 置同上条件的培养室内培养42~47 d, 发育成有性生殖的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63.
我国北方地区大豆品种资源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2~1994年共鉴定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和山东的大豆品种资源1131份,经田间摩接SMV弱毒株初鉴和防虫大棚内摩接强毒株系复鉴,鉴定出免疫材料14份,抗病材料40份,中抗材料37份。  相似文献   
64.
我国大豆根腐病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大豆根腐病的症状、病原菌种类、主要病原菌的寄主范围、主要病原菌在大豆上的致病力分化、传播途径、消长规律、影响发病的因素、大豆抗根腐病鉴定方法等作了介绍,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不同药剂对麦蚜的防治作用及对麦田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明确杀蚜药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适宜的防治时期、对生态环境安全性和粮食作物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对4.5%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40%毒死蜱、3%啶虫脒、10%吡虫啉等9种防治麦蚜的药剂进行了筛选,发现各药剂对麦蚜的防效较好,喷药后7 d防效均在90%以上.9种农药在喷施后的3 d内,对麦蚜的主要天敌蚜茧蜂和瓢虫影响较大,两种天敌数量锐减,但到7 d时各处理蚜茧蜂数量均有回升,其中不同剂型的吡虫啉、啶虫脒和鲁植顺克处理的蚜茧蜂数量同对照相差不大.由于瓢虫本身数量较少,而且喷药期内麦田瓢虫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种群数量回升不明显.在5月3日、5月8日、5月13日用4.5%高效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5%蚜螨虫净超微乳油、20%吡虫啉可湿性液剂四种药剂进行了不同时期防治麦蚜农药试验,表明在麦蚜发生初盛期喷施杀蚜剂可以有效防治麦蚜.各农药处理小麦收获晒干后的农药残留量均在国家安全标准之内.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麦蚜发生初盛期喷施吡虫啉或0.7%阿维.BTWP,可以减少喷药次数,提高作物产量,同时保护田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6.
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毒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RDV)。蚜虫是SCMV-SD的主要传毒介体,灰飞虱是MRDV的传毒介体。  相似文献   
67.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各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1930年发现于意大利,196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1965年由williams等明确了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 mosaic virus MDMV)侵染所致。我国最早于1968年在河南辉县发现,随后扩展到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在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山东、山西、辽宁等地都有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近年来随着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断演变,该病在我国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山东省淄博、潍坊、泰安、莱芜、济南、济宁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了解植物根面(或根际)定殖的专化微生物组成的动态是开展生物控制土壤病原、有效地利用促进植物生长有益微生物的基础。多数根际细菌的研究,往往涉及一般细菌群的密度,诸如所需氨基酸、格兰氏染色阴性或阳性  相似文献   
69.
农业转基因工程及其产品安全性检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和论述了农业基因工程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前景 ,转基因生物产品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及国内外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