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26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玉米、小麦细胞磷、锌营养及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玉米、小麦在不同磷、锌浓度下细胞磷、锌营养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外界磷浓度(0,0.12,0.6,3.0mmol/L)的提高,玉米、小麦根系和叶片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磷含量也随之增高,但细胞壁和液泡中磷的含量高于细胞质中的含量。介质中磷浓度的提高使根细胞壁中锌的含量增加,但高磷(3.0mmol/L)处理使细胞质、液泡中锌的含量下降。高磷处理抑制了两种作物的锌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同时叶片中大部分锌被结合在细胞壁中,因而叶细胞中的细胞质和液泡处于相对的低锌状态。与足量锌(2.0mol/L)供应比较,低锌(0.1mol/L)处理使玉米、小麦根系和叶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磷的浓度增高。低锌和过量磷的供给抑制了植株的生长,最终使干物质的积累下降。  相似文献   
162.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和水稻秸秆混合热解制备了稳定化材料(nHAP@Biochar),通过吸附试验研究了其配比对镉(Cd)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土柱试验考察了表层柠檬酸-氯化铁淋洗、深层稳定化对不同Cd污染程度耕地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 表明,稳定化材料对Cd的吸附随nHAP与水稻秸秆的比例增大而提高,适宜的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163.
为优化重庆地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厌氧发酵过程,提高沼气产量和沼液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采用均匀设计,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总固体(total solid,TS)浓度,进料比和搅拌频率)对猪粪和玉米秆混合半连续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探讨了适宜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产气的适宜条件为TS 7%、进料比5%、搅拌频率2次/d;COD去除的适宜条件为TS 5%、进料比10%、搅拌频率1次/d;TS和搅拌频率越小,COD去除率越高,原料的利用程度越好。综上考虑,选择后者为猪粪与玉米秆混合发酵的最优条件,整个过程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498 L/(L·d);增大换料程度后,产气率由0.405 L/(L·d)提升到0.592 L/(L·d),COD去除率为82.7%,且发酵环境中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细菌和古菌的优势种群都达到了微生物种群的80%以上,细菌主要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59.1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26.89%),古菌主要是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占65.88%)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占18.01%)。本研究为户用沼气池的稳定产气和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重庆市畜禽粪污的区域分布及其水环境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解决常见畜禽养殖排污量估算方法存在的缺陷和核实重庆市畜禽养殖目前污染状况,在调研当地畜禽养殖业及其排放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计算规模化养殖场排污量的校正方法,核算在现有治污模式下的典型畜禽排污量;以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比法,研究了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等标排放量的功能区分布及其潜在水环境响应特征,进而确定了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物,为重庆市不同功能区的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重庆市2013年畜禽养殖量为411.81万猪当量,粪便、尿、CODCr、TN、TP实物排放量分别为2.27×106 t、1.66×106 t、3.03×104 t、0.72×104 t和1.87×104 t。CODCr、TN、TP等标排放量分别为1.44×109 m3、7.94×109 m3和1.02×1011 m3。主要污染区域为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主要污染物为TP,且重庆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与功能区划有着显著相关关系。因畜禽养殖污染引起的全市水环境水质综合指数在0.22~4.12。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水质超过标准,其余功能区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65.
针对农用地土壤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等问题,从外部因素、时间属性、内在状态等方面诠释了土壤基线水平的内涵特征;从来源、构成等方面构建了农用地土壤基线水平指标体系;从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采样、专家咨询等途径分析了农用地土壤基线水平信息的获取方法;从基于时间参比的背景值或本底值、基于空间参比的对照值、基于统一尺度的标准值或基准值、基于生态风险的剂量/强度-效应值和基于头脑风暴的专家判定值等方面比较了5种农用地土壤基线水平值的特点和适用情形,并提出了农用地基线水平优先顺序的确定程序与方法,最后对未来土壤基线水平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6.
本文结合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的关键节点,总结提炼了鉴定评估实践中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损害范围确定缺乏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识别、损害程度确定缺乏合理的农业生态环境基线、损害溯源确定缺乏足够的现场监测数据支撑、损害修复确定缺乏可行的恢复/替代方案、损害数额确定缺乏科学的核算参数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以提高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的可靠度与采信度。  相似文献   
167.
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复合氨基酸与维生素添加剂对育肥肉牛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试验选取日龄相近、体重(485.82±12.50) kg的健康育肥西门塔尔杂交牛1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肉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 g/kg精氨酸+15 g/kg谷氨酰胺;试验B组日粮中添加5 g/kg精氨酸+70 mg/kg复合维生素;试验C组日粮中添加15 g/kg谷氨酰胺+70 mg/kg复合维生素。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试验A组肉牛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镁含量及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肉牛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无机磷含量及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肌酸激酶、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C组肉牛血清总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尿素氮、镁含量及γ-谷氨酰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肌酸激酶、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肉牛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胆固醇、葡萄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A组肉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研究表明,育肥肉牛日粮中添加复合氨基酸与维生素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一定影响,精氨酸+谷氨酰胺能够提高育肥牛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8.
为探究燕麦(Avena sativa L.)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及变化特征,选取领袖(Souris,S)和爱沃(Everleaf,E)2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0(Y0)、3(Y1)、6(Y2)和9(Y3) g·kg-1NaCl胁迫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盐胁迫处理下燕麦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盐胁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燕麦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在4种盐胁迫处理下存在差异,其中S-Y2的群落丰度最高,S-Y3的多样性最丰富。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细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根瘤菌目(Rhizobiales)、norank_c_Subgroup_6科和norank_c_Subgroup_6属的相对丰度较高。盐胁迫影响燕麦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其菌落组成的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操作分类单元(OTU)丰度的16S功能预测和COG、KEGG代谢通路数据库对比发现,燕麦根际微生物的功能富集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环境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  相似文献   
169.
谷草是谷子成熟后其叶秆部分,可作为反刍动物的饲草食用。谷草研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文章重点总结并介绍了目前谷草在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方面的应用及其对反刍动物生长性能、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0.
为明确凹凸棒土的添加对结球甘蓝废弃物堆肥腐殖化的促进效果,以结球甘蓝废弃物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CK)、2.5%(T1)、5%(T2)、7.5%(T3)的凹凸棒土进行好氧堆肥,探究不同添加量的凹凸棒土对基本理化性质、有机质组分、腐殖化的影响,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影响腐殖化过程的途径。结果显示,凹凸棒土的添加使堆肥高温期延长了1~3 d。与CK相比,T2和T3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27.97%和42.06%,有机质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67%和6.92%,腐熟状况更好。此外,与初始状态相比,堆肥结束时CK、T1、T2和T3处理的富里酸(FA)含量分别下降39.88%、42.92%、47.28%和47.68%;胡敏酸(HA)含量分别上升89.08%、129.78%、135.83%和162.50%,使得堆体芳香度增加。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表明,凹凸棒土的加入使水溶性有机碳(DOC)与腐殖质组分、前驱体的相关性发生正负转变,显示其通过影响DOC来促进HA的合成,同时还增多了显著影响HA形成的路径,促使氨基酸、还原糖和FA向HA转化,从而提高腐殖化程度。研究表明,凹凸棒土添加量为7.5%时可明显促进结球甘蓝废弃物堆肥腐熟,有效活跃前驱体,并提高腐殖质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