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3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改良剂对甘肃引黄灌区新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土壤改良剂在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对新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表明,8种盐碱地改良剂对油葵都有增产效果,增幅1.26%~26.36%。丹路菌肥增产效果最好,达3 594.7 kg/hm2,较不施改良剂增产749.8 kg/hm2。丹路菌肥、丹路菌剂和腐殖酸改良剂对土壤全盐含量的影响较小,施用其余改良剂均增加了土壤盐分;磷石膏降低土壤pH值的作用最明显。磷石膏和糠醛渣增加了土壤中的SO42-和Ca2+含量。总的来看,施用糠醛渣和磷石膏的投入成本最低,纯收益和产投比却最高。  相似文献   
42.
兴电灌区主要间套作种植模式产量优势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兴电灌区不同间套作种植模式的产量优势评价结果表明,玉米、油葵、胡麻、豌豆的单作产量均高于间作,其中玉米与豌豆的间作优势最明显,LER达1.51;油葵与胡麻的间作优势相对较差,LER为1.38。玉米与胡麻、玉米与豌豆的生产优势度较高,但稳定性较差。间套作种植后,玉米和油葵植株矮化或弱化,主要产量要素降低;胡麻、豌豆与玉米间作可改善经济性状,而与油葵间作则相反。玉米与胡麻间作种植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玉米与豌豆间作。  相似文献   
43.
试验表明,在新垦灌区土壤上,施用土壤熟化剂均可使小麦、玉米、油葵、豌豆、胡麻增产,增幅在12.83%~47.92%之间且增产效果极显著(p<0.001)。对作物的各经济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对穗长和千(百)粒重的改善效果最明显(p<0.005)。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都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4.
以绿洲盐化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6叶期典型缺锌玉米及其相邻正常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和植株样品,研究了不同类别土壤锌形态特征和不同类型植株含锌量、吸锌量及土壤锌素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的差异及植株含锌量、吸锌量及土壤锌素转运率与各形态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洲盐化潮土全锌含量平均为97.12 mg/kg,缺锌植株与正常植株、根际土壤与非根际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为0.60 mg/kg,高于北方石灰性土壤缺锌临界值(0.50mg/kg),缺锌植株根际土壤有效锌含量比正常植株根际土壤低42.70%,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残留矿物态是绿洲盐化潮土最主要的锌形态,占全锌含量的79.43%;其次是晶形铁结合态、无定形铁结合态和松结有机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松结有机态、氧化锰结合态锌含量均为根际土壤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正常植株显著高于缺锌植株。缺锌玉米茎叶含锌量只有14.64 mg/kg,低于玉米缺锌临界值(20 mg/kg),比正常植株低52.30%,吸锌量比正常植株低66.52%,锌素转运率比正常植株低将近10百分点,这是绿洲盐化潮土上玉米缺锌的一个重要机制。玉米茎叶含锌量与Ex-Zn、CAB-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叶吸锌量与WBO-Zn、OxMn-Zn、DTPA-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OFe-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锌素转运率与DTPA-Zn、CAB-Zn、WBO-Zn、OxMn-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AOFe-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5.
2015—2017年设置传统旋耕秸秆不还田(RT)、深松35 cm秸秆不还田(ST)及深松35 cm秸秆还田(STS)3个处理,应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对0~40 cm土层团聚体数量、组成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TS能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并促进团聚体的稳定,深松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影响团聚体数量和大小(P0.05)、促进不同粒级团聚体更新转化。干筛法下,0~40 cm土层,STS处理最佳,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DR_(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较RT分别增加3.0%、9.5%和15.5%,分形维数(D)降低4.5%。湿筛法下,STS处理的WR_(0.2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GMD较RT分别增加45.2%、12.0%和9.1%,D值降低1.1%。干筛法和湿筛法下,不同土层均以0~10 cm土层R_(0.25)(直径0.25 mm团聚体含量)、MWD、GMD值STS较RT的增幅最大,干筛法下,分别增加8.6%、18.0%、25.3%,湿筛法下,分别增加67.7%、25.0%、12.5%,此外,STS较RT和ST处理可显著降低0~40 cm土层团聚体破坏率(PAD)和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PAD分别降低8.6%、2.4%,E_(LT)降低7.0%、1.5%。综合分析认为,STS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增加及土壤结构的形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6.
适宜白银高扬程灌区的几种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白银市高扬程灌区主要是指景电灌区和兴电灌区,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属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有效灌溉面积达6.61万hm2,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胡麻、油葵、豌豆以及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是白银市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灌区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解决了数十万群众的温饱问题。近年来,灌区对作物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立体种植,各地涌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立体种植模式,对推动灌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8]。我们将适宜白银市高扬程灌区的农业高产高效间作种植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和规范,旨在科学指导白银市高扬程灌区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0~10、10~20 cm和20~40 cm土层平均容重分别降低了9.31%、6.16%和4.29%,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0.00%、7.56%和4.95%;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0~20 cm土层紧实度,且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降低的幅度越大;施肥能改善新垦盐碱荒地土壤养分状况,与N0M0(CK)处理相比,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2%~24.0%,全氮、磷、钾分别增加了20.83%~58.33%、10.85%~81.40%和2.80%~15.42%,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4.18%~113.42%、51.43%~312.38%和5.84%~32.22%。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氮肥在作物产量增加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增幅达53.5%~130.7%,而有机肥的增幅只有8.8%~22.1%。同时,有机无机肥配施也能显著改善玉米植株性状,施氮肥300 kg·hm-2、有机肥24 t·hm-2处理的株高、穗长、行粒数最高,施氮肥600 kg·hm-2、有机肥24 t·hm-2处理的穗粗、穗行数和百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48.
在相同管理措施下对日光温室黄瓜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连作10 a时达到最高,随着连作年限的进一步延长又逐渐降低;真菌数量持续增加。土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连作8~10 a时达到最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连续降低的趋势。在黄瓜生长季节,随着生育期的推移,3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5种土壤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3 — 4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9.
研究比较了甘肃引黄灌区主栽玉米品种沈单16号与引进的10个玉米品种对盐碱地适应性。结果表明,与沈单16比较,敦玉2号增产最为明显,KWS 2564、甘鑫吉祥1号的增产不明显,其他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从籽粒变异系数分析,变异系数高的品种受盐分胁迫后的适应性较差。种植敦玉2号土层的离子含量较其他品种的低,种植KWS 2564、甘鑫吉祥1号的土层离子含量也较低。敦玉2号无论是在耐盐碱以及稳产方面均有优势,可作为耐盐碱玉米品种在当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0.
灰钙土上玉米的锌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化和非盐化灰钙土上,土壤有效锌含量和植株含锌浓度均与施锌量呈正相关。在非盐化灰钙土上,施锌量≤37mg/kg对抽雄期玉米锌和氮、磷营养均有良好作用,其干重增加14.8%-18.5%,但不利作用是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施锌75-240mg/kg仍对玉米锌、氮营养和降低土壤脲酶活性有良好作用,其干重增加11.9%-10.8%,但对玉米吸磷有颉抗作用;施锌720mg/kg对玉米产生有害作用,其干重降低18.6%,土壤脲酶活性降低65.4%;施锌1440mg/kg对玉米产生严重毒害,植株干重降低62.7%,土壤脲酶活性降低90.3%。在盐化灰钙土上,适宜的土壤施锌量是5-10mg/kg,施锌量≥20mg/kg就对玉米幼苗产生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