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98篇
  106篇
综合类   705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118篇
植物保护   8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在对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受损区段、受损长度及受损频率和受损密度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陆桥新疆段受损区段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依据灾害的时序分布特征,运用灰色原理和方法,根据受损区段数确立阈值和相应的年份序列,分别建立GM(1,1)模型,求出年份序列的序号响应式,并对实际值和理论预测结果进行了拟合检验,模型群的原点误差范围为0.198-1.314之间,平均误差为0.823-1.917,并同时预测了陆桥新疆段2001-2005年间可能的受损区段数。  相似文献   
12.
笔者接诊了一例3岁拉布拉多患犬,临床症状为下腹部有肿块物体、呕吐,结合X射线、B超仪、生理生化指标检查,确诊该患犬为消化道异物阻塞,逐采取手术治疗取出异物,术后经过1周的精心护理,该患犬精神状态恢复良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随着奶牛场规模化的发展,犊牛小群饲养模式被广泛应用,为了探索犊牛小群自动化饲喂站的使用方法及应用效果,试验通过引进荷兰犊牛饲喂站,选择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的母犊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试验组哺乳期(4~70日龄)饲喂553 L液体代乳粉,对照组饲喂471 L液体代乳粉,定期监测犊牛生长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在30,45,60,75,90日龄的体重和不同阶段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利用犊牛饲喂站同时增加代乳粉的饲喂量对犊牛的生长指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试验根据Gen Bank发表的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18S rRNA保守基因序列分别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以核酸混合物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马梨形虫病双重PCR检测方法,并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用该双重PCR检测方法对采自昭苏种马场的马疑似病例全血进行检测,并与镜检法和单重PCR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对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核酸扩增出大小为529 bp和789 bp特异性目的片段,而对双芽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羊泰勒虫、牛巴贝斯虫核酸的扩增均为阴性;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阳性DNA被稀释1×108倍时均能检出其相应目的片段;对采集的46份马疑似病例血样进行PCR诊断,其中驽巴贝斯虫感染率为30.4%(14/46),马泰勒虫感染率为41.3%(19/46);双重PCR检测方法与单重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驽巴贝斯虫和马泰勒虫临床感染隐性病例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采用HPLC法测定了3种类型15个花椰菜品种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s,简称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椰菜品种均含有9种硫苷,包括5种脂肪族硫苷: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Glucoiberin,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goitrin,PRO)、2-丙烯基硫苷(Sinigrin,SIN)、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Glucoraphanin,RAA)和3-丁烯基硫苷(Gluconapin,NAP);4种吲哚族硫苷: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Hydroxyglucobrassicin,4OH)、3-甲基吲哚基硫苷(Glucobrassicin,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Methoxyglucobrassicin,4ME)和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Neoglucobrassicin,NEO)。各品种的吲哚族硫苷总含量均高于脂肪族硫苷总含量,其中NEO和GBC是花椰菜的主要硫苷组分,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2.61%和35.02%。不同花椰菜品种的硫苷总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在0.3323~4.8728μmol·g-1(FW)之间;紫花菜的总硫苷含量最高,松花菜其次,紧花菜最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近些年发生的油松枯枝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对筛选的2种真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发病枯死枝上分离到的6个菌株(A1、A2、A3、A4、B1与B2)为2种菌,其中,菌种A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ex Fr.),菌种B为松丛赤壳菌(Nectria cucurbitula Sacc.)。2种真菌对油松健康小枝条均有侵染致病性,并分别获得有性子实体,证明了2种真菌为引起油松枯枝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中甲基菲指数和甲基菲比值分别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以色谱质谱分析技术为基础,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样品为例,分析了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湖相泥岩有机质中菲及甲基菲系列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甲基菲指数和甲基菲比值随镜质组反射率的增加呈规律性增大,均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且甲基菲比值的相关性更强;发现利用前人基于Ⅲ型干酪根和煤的关系式计算得到的镜质组反射率与实测的镜质组反射率存在差异,且菲随深度的增加呈不规律变化。由此分别建立了典型湖相Ⅱ型干酪根甲基菲指数及甲基菲比值与镜质组反射率关系式,并且相比于甲基菲指数,利用甲基菲比值评价湖相烃源岩及原油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气象变量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出现的非平稳特征,揭示青海省气象干旱特征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而为青海省抗旱减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方法]基于GAMLSS模型构建以气候因子为解释变量的非平稳NSPEI,通过与传统SPEI对比遴选一种更适合青海省的气象干旱指数,并利用游程理论与Copula方法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干旱重现期的分布特征。[结果]NSPEI较SPEI能更准确地识别青海省不同干旱程度,尤其对于较严重干旱事件。1961—2020年青海省干旱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主要发生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干旱频率高发区为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青南牧区西南部为干旱低频区;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分别以0.018 9/a, 0.016 6/a的速率减小,两干旱特征时空变化较同步,均由西北向东北部递减。在中旱情景下,Tor平均为2.79 a一遇,Tand平均为7.52 a一遇;重旱Tor平均为4.11 a一遇,Tand平均为16.22 a一遇,青海省西南部是中、重旱高风险集中区,而东部农业区为重、中旱低风险集中区。[结论]青海省降水、气温序列的平稳性不复存在,考虑以气候因子为协变量NSPEI在揭示青海省时空变化趋势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