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乌鲁木齐市土壤磁学特征及其与粒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市区、郊区表层土壤磁性和粒径分布特征的差异性,揭示土壤粒度与矿物磁性特征的关系,测试土壤磁性参数作为粒径代用指标的可行性,为未来运用磁学方法监测城市土壤污染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乌鲁木齐市市区建设用地及郊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表层(0~10cm)土壤样品45个,采用磁测和激光衍射粒度仪测量土壤磁性参数和粒度,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GIS技术计算磁性参数低频质量磁化率(χLF)、高频质量磁化率(χHF)、百分频率磁化率(χFD)、硬剩磁(HIRM)、软剩磁(SOFTIRM)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与粒径含量的相关系数,并绘制空间分布图。【结果】除χFD外,市区建设用地土壤磁性参数均值均高于郊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多畴粗颗粒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了土壤样品的磁学性质;市区表土黏土含量低于郊区,粉砂、砂粒含量略高于郊区;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其次为黏土和砂;通过比较市区表土磁性参数与不同粒径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发现,χLF与2~8μm粒级,HIRM与8~16μm、63μm粒级,χFD与16~32μm、32~63μm粒级含量的相关性最强。郊区农用地、未利用地土样的磁性参数与粒级含量无显著相关性;黏土和极细粉砂含量与χLF和SOFTIRM、SIRM、HIRM在西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区域空间上存在正相关,与χFD的相关区域位于市区中部。细粉砂与SIRM和HIRM在西北部、东北部以及东南部存在正相关,与χFD在空间上分布一致性较少。中粉砂、粗粉砂和砂含量与χFD在西部、东北部和中部偏西南区域存在正相关。【结论】乌鲁木齐市市区、郊区表土磁性和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市区建设用地表土的χLF、HIRM和χFD分别可作为2~8μm粒级、细粉砂和砂粒级、中粉砂和粗粉砂含量的代用指标。在圈定的西部、东北、中部、南部、西北、东北、东南和西南区域,χLF、HIRM和χFD能更准确地反映粒级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2.
实时准确地获取林农间作模式下的果树结构信息对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新疆和田绿洲林农间作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综合高分遥感数据的纹理和光谱特征以及中分遥感数据的时序物候特征的果树提取方法。基于GF-2遥感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高分辨率的林田地块空间信息;基于多时相Sentinel-2遥感数据构建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时间序列产品,并依据果树物候特征建立决策树模型,提取间作核桃、纯核桃、枣树和葡萄4种类型;最后将多时相的分类结果与高分的林田地块叠加,获取和田绿洲特色林果作物分布信息。该方法对2020年和田绿洲核桃、枣树和葡萄提取结果的用户精度和总体分类精度均在90%以上,Kappa系数为0.95,能够满足县市级尺度的林果遥感监测精度需求。基于遥感提取的和田绿洲主要林果作物面积为4.28×105 hm2,以核桃(间作和纯核桃)为主,间作核桃面积占比63.80%,其次为枣树(19.38%)和葡萄(3.30%)。该方法可为林农间作立体种植模式下的果树类型和面积精确信息提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将黄芩素、汉黄芩素为主要成分的黄芩超临界提取物制成微乳剂,选取畜禽易感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乳剂的体外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微乳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黄芩水提物的1/110、1/32,微乳剂抑菌效果明显强于黄芩水提物。进行42日龄肉仔鸡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黄芩超临界微乳剂饮水C1组(加药0.01%)、黄芩原粉A1组(加药0.2%)1 ~ 21日龄鸡体重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21%、5.87%(P < 0.05),料肉比降低了9.70%和7.27%(P < 0.05)|试验C1组、试验A1组22 ~ 42日龄鸡体重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51%、6.06%(P < 0.05),料肉比降低了16.75%、7.11%(P < 0.05)|黄芩水提物饮水组效果一般。在肉鸡饲喂水中添加0.01%微乳剂,相比空白组、黄芩原粉和黄芩水提饮水组,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均在10%以上,提高了养鸡的经济效益。表明黄芩微乳剂兼具药用和营养功效,既能预防畜禽疾病又能促进生长,作为替代抗生素的后备中草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芩超临界提取物|微乳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4.
永富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规划、云南省政府重点督办项目,承担着我国西电东送及云南水电消纳的重要任务,对降低省内交流穿网潮流、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阀冷系统作为高压直流系统最重要的辅助设备,占据换流阀热损耗90%的冷却容量,保障晶闸管的正常运行。通过对阀外冷系统排污逻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运行风险,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应用,消除重大隐患,有效保障了高压直流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5.
46.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光谱估算,可快速、准确监测土壤肥力,为农业生产进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绿洲为研究区,应用ASD FieldSpec3光谱仪测定表层土壤的高光谱反射率,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运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分别对土壤高光谱反射率(R)及其一阶微分变换(R′)进行尺度分解,分析不同尺度分解后的数据与表层SOC含量的相关性,筛选敏感波段,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模型估算表层SOC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高光谱反射率与SOC含量呈负相关,经过一阶微分变换后,通过极显著性检验(P<0.01)的波段数由1 689个降低为227个,最大相关系数绝对值(|r|)由0.39提高至0.54;土壤高光谱数据CWT处理后,与表层SOC含量的相关性随分解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R′-CWT-SVM模型估算效果最优,建模集和验证集R2分别为0.83和0.80,RMSE分别为5.24和3.56,RPD值为2.12,能够有效估算研究区表层SOC含量。  相似文献   
47.
为调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中药资源现状,为该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导,也为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当地中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要求,通过样方、样线和访问等调查,以及植物标本采集和鉴定,对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栽培及应用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到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共164科、576属、844种。其中,重点药材有78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54种,栽培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主要有石斛、砂仁和重楼。因此,墨江县内中药资源物种多样、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应加强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8.
杨梅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水果,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杨梅果实上市期短且大多数品种不耐贮运,因此采后保鲜和贮运技术对杨梅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前人针对杨梅果实的采后保鲜和贮运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杨梅果实采后的品质变化、病虫害发生规律、贮藏保鲜与物流运输技术研究进展,梳理并展望了若干研究重点,分析得出造成杨梅采性差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从多方面着手形成综合技术体系的重要性。本文为杨梅采后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9.
李锦涛  杨涵  陈洋  焦宸  汤浩宇  何健  黄星 《土壤》2022,54(3):646-652
针对菜田土壤中多菌灵和啶虫脒的残留问题,以多菌灵降解菌株Rhodococcusqingshengiidjl-6和啶虫脒降解菌株Pigmentiphaga D-2作为材料,进行降解菌剂的复配,研究了使用复合降解菌剂对复合农药残留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微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复配降解菌株djl-6与D-2的最适体积比为5∶3,复合降解菌剂在3 d内对无机盐培养基中50μg/ml的多菌灵降解率为87.14%,对50μg/ml的啶虫脒降解率为96.10%。(2)初始接种量为7%时,复合降解菌剂可在6 d内将复合农药污染土壤中5 mg/kg多菌灵降解74.40%,将5 mg/kg啶虫脒降解95.87%。土壤含水率为25%时,复合降解菌剂对复合农药污染土壤中5 mg/kg多菌灵的降解率为80.80%,对5 mg/kg啶虫脒的降解率为97.87%。(3)复合农药污染土壤中10 mg/kg多菌灵和10 mg/kg啶虫脒即可对小青菜的生长产生明显的药害,小青菜生长24d时根长仅为空白对照的66.56%、茎叶长为58.35%、鲜重为45.13%。在7%的接种量条件下,复合降解菌剂可解除药害,使小青菜的生...  相似文献   
50.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追溯已成为追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区块链技术核心是解决上链以后信息不能篡改,而如何确定哪些信息上链并进行上链前信息验证是目前区块链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果品为例,融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和区块链技术,改进农产品区块链追溯系统的上链机制并设计实现系统。通过对果品供应链进行危害分析挖掘其关键信息作为上链信息,并提取五个关键控制点(CCP1生产、CCP2加工、CCP3仓储、CCP4物流、CCP5销售);在确定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对上链信息进行限值判定,在阈值范围内进行上链;构建数据异常和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对关键控制点处上链后的信息实时监控,智能反馈;从而构建"上链前关键信息挖掘-上链中信息事实判定-上链后信息智能反馈"的上链机制改进方法;围绕改进后的上链机制,编写阈值判定、数据上链以及数据智能反馈3种合约实现改进后的上链机制,并基于Fabric环境完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将改进后的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某果品企业,结果发现改进后的追溯系统平均吞吐量350交易量/s(Transactions per Second,TPS),每秒内可完成40条关键交易数据并发上链,相较于原有追溯系统提高14.85%,满足追溯系统的需求。此外,在3个月的现场监测中,共预警通知13次风险,企业根据预警级别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可有效减少企业损失和和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区块链追溯系统、提升关键环节追溯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