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激活蛋白PeaT1在烟草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活蛋白PeaT1是从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中分离的,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抗性的蛋白激发子。为了阐明PeaT1诱导植物提高抗性的分子机制,本文采用RT-PCR技术研究了PeaT1诱导烟草悬浮细胞后不同时间PR-1a基因的转录活性,在烟草悬浮细胞中加入20μg/mL的PeaT18h后,PR-1a基因转录活性达到最高;相同浓度的PeaT1处理烟草植株,烟草叶片中酸性PR蛋白表达量升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FITC荧光素标记的PeaT1可与烟草悬浮细胞表面结合;免疫荧光法进一步证明PeaT1可与烟草细胞质膜结合;使用共价交联剂BS3证明125I-PeaT1可与烟草细胞质膜上的2个分子结合,而与加热或蛋白酶处理的质膜不能发生交联,说明与PeaT1结合的分子具有蛋白特性,分子量分别为20kDa和30kDa。上述实验结果证明在烟草细胞质膜上存在着激发子PeaT1受体样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02.
大丽轮枝菌蛋白激发子PevD1诱导棉花抗病性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vD1是一种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分泌蛋白,具有激发烟草过敏反应(HR)和系统获得性抗病(SAR)的功能。为明确蛋白PevD1诱导棉花抗病性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的PevD1诱导棉苗植株,检测棉苗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及免疫应答反应。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PevD1重组蛋白不是棉花品种“新陆早42号”的致萎因子,叶片注射8 μg/mL PevD1蛋白诱导3 d后根部接种大丽轮枝菌,15 d后PevD1处理组病害减轻率达35.04%。PevD1能诱导棉花叶片抗性早期信号分子H2O2产生和NO积累,维管束细胞壁加厚、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另外,PevD1处理能提高防御酶PAL、POD和PPO活性,提高棉花抗性基因和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C4H1、4CL的转录水平。说明PevD1通过激发棉花免疫系统而提高抗病性,该研究不仅为利用PevD1蛋白激发子控制棉花黄萎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阐明棉花与大丽轮枝菌互作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激发子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系统获得抗病性,具有有效性、持久性和广谱性的特点。研究旨在明确新型激发子寡糖·链蛋白(oligosaccharins·plant activator protein)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的免疫诱抗作用,为该激发子的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用小麦黄花叶病感病品种‘矮抗58’,在室内将消毒的小麦种子播种于自感病田带回的病土中,在(27±2)℃下培养。5叶期叶面喷施稀释1 000倍的6%寡糖·链蛋白。喷施7 d后,将麦苗置于(12±1)℃培养箱中接种培养。30 d后取出麦苗,分别测量小麦株高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在田间,同品种小麦种植于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地块,小麦返青后每周喷施1次6%寡糖·链蛋白,连续喷施3次。每周测量小麦株高和叶绿素含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于调查期间,每小区取20片植株最上部第一片完全展开的叶片,通过q PCR检测小麦植株内WYMV-CP基因拷贝数。在小麦收获时测定千粒重和穗粒数,测算产量。【结果】低温培养30 d后,经寡糖·链蛋白喷施处理的小麦较对照组的株高没有显著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处理组的病情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防治效果达到63.32%。田间经寡糖·链蛋白处理后,小麦株高和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小麦返青期,喷施1周后病情指数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而2周后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可达46.67%。小麦收获时调查发现,经寡糖·链蛋白处理后小麦穗粒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麦产量明显升高(P0.05)。病株内WYMY-CP基因拷贝数在喷施1周后抑制率达到69.30%,2周后达到85.50%,3周后最高达到99.20%。【结论】寡糖·链蛋白可诱导小麦植株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的抗性,显著降低小麦植株内WYMV-CP基因拷贝数;在田间可以减轻小麦黄花叶病的危害,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04.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了PRRSV M基因的全长片段和N-末端截短67个氨基酸序列的MNd67基因片段,分别将这些片段插入到表达质粒pET-28a(+)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2种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RRSV M和pET28a-PRRSV MNd67)。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后利用α-乳糖诱导其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E.coli BL21(DE3)/pET28a-PRRSV MNd67成功表达分子质量为14ku的重组蛋白,而E.coli BL21(DE3)/pET28a-PRRSV M未见明显的表达蛋白。试验结果表明已成功表达截短的PRRSV M蛋白,可为PRRSV诊断抗原和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激活蛋白对植物诱导抗病性机理,分析诱导过程中植物的应激反应,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来源于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14 kD激活蛋白PEBC2诱导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经1.182μg/mL激活蛋白诱导处理后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有显著提高,番茄接种灰霉菌17 d后,对灰霉病的诱抗效果达到67.03%。测定了番茄体内与抗病代谢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动态变化,经激活蛋白处理后,番茄幼苗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AL活性在诱导48 h后达到最高,比对照提高53.82%;POD活性在诱导168 h后达到最高,是对照的2.63倍;PPO活性在24 h和120 h出现2个峰值,分别比对照增加77.57%和87.21%。说明防御相关酶活性的提高,是激活蛋白诱导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主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了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苗诱导的全蛋白质组,建立二者间的差异表达图谱,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鉴定及分析归类。结果表明,蛋白质分子质量在10~100 kD之间、等电点3~10范围内,每块胶分离到约600个蛋白质点。得到了大约5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有31个为上调蛋白,22个为下调蛋白。对PEAT诱导后表达量明显增加的 7个上调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质量指纹谱的分析,并通过检索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功能预测,获得了4个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经数据库检索鉴定分析,GH-1、GH-3、GH-6推测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基因家簇,GH-7推测为-S-腺苷一蛋氨酸合成酶。  相似文献   
107.
用低温诱导培养的方法对夜蛾斯氏线虫A54的适低温特性进行了选育。结果表明,A54品系依序经过25、20、15、10℃4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连续培养3个侵染循环后,在10℃下的侵染力有显著提高,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速度加快,侵染周期缩短。与在25℃下培养相比,侵入率提高了1019%,LT50和侵染周期分别缩短了748h和5d。但返回在25℃下培养2个侵染循环后,其适低温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侵入率比在10℃培养下降低了283%,LT50和侵染周期延长了35h和148d。  相似文献   
108.
用低温诱导培养的方法对夜蛾斯氏线虫A54的适低温特性进行了选育。结果表明,A54品系依序经过25、20、15、10℃4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连续培养3个侵染循环后,在10℃下的侵染力有显著提高,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速度加快,侵染周期缩短。与在25℃下培养相比,侵入率提高了10.19%,LT50和侵染周期分别缩短了74.8h和5d。但返回在25℃下培养2个侵染循环后,其适低温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侵入率比在10℃培养下降低了2.83%,LT50和侵染周期延长了35h和14.8d。  相似文献   
109.
为了保持灵武长枣的优良性状,进行了灵武长枣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现将灵武长枣扦插时期、插床铺设、插穗选择、扦插技术、插后管理、生根前后的管理等生产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0.
20世纪末,农区鼠害在河北省严重发生,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有害生物.2003年后,河北省加大了农区鼠害的综合治理力度,到“十一五”末,基本控制住了农区鼠害严重发生的态势.文章介绍了“十一五”期间农区鼠害治理的工作措施和成效,为“十二五”的农区鼠害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