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人多地少,人畜争粮、争地的矛盾十分尖锐.随着耕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矛盾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发展粮食和饲料作物生产,开发饲料资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微生物发酵可提高醋糟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醋糟是酿醋工业的副产品,由于粗纤维含量高,饲喂家畜消化利用率很低。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醋糟进行碱化和微生物发酵处理,达到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目的。1 碱化和微生物处理醋糟方法 新鲜醋糟由太谷县醋厂提供,菌种由纤维分解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和酵母菌(山西省生物研究所提供)混合培养制成生产种。将新鲜醋糟平摊于清洁水泥地面上曝晒48~72h,风干后备用。将1%的尿素和2%熟石灰溶于水中,待其溶解后,均匀地喷洒于醋糟上(醋糟与水的比例为1:1),边喷洒边搅拌,直到拌匀为止。然后将拌匀的原料置于通风良好的房间内,平摊在水泥地面上,厚度为10~15cm,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在薄膜四周用木棒或砖块压好,室温下碱化7天。醋糟碱化好后,喷洒低浓度石灰水调节含水量和pH值,使含水量达到65%,pH值调至7左右,然后接入10%的混合菌种,充分搅拌后,把料摊成12~16cm厚(料的厚度可根据气温的高低而灵活掌握),在20~30℃温度下发酵7~10天,阴干备用。  相似文献   
23.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针菇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用醋糟、麦秸、高粱秸和玉米秸为主料,适当搭配棉籽壳栽培全针菇。试验设五个配方,配方1、2、3和4为试验组,配方5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除配方2外,其余试验组的生物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配方4最好,菌丝生长过度快,长势好,产量高,品质好,生物效率高达132%,比对照提高33.3%。  相似文献   
24.
论畜牧业生产中的公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畜牧业在提供给人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畜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为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治理由此而造成的公害。从开发低公害饲料、应用“理想蛋白质模式”饲养畜禽、加强饲料卫生、开发和正确使用非营养性添加剂、培育优良畜禽品种、革新废弃物处理工艺和实现生物良性循环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采用3×4两因素设计,在饲粮中分别设置低、中、高三个蛋白质水平和0、3%、6%和9%的过瘤胃脂肪含量,共形成12组饲粮。蛋白质水平/过瘤胃脂肪分别为:低/0(1组)、低/3%(2组)、低/6%(3组)、低/9%(4组)、中/0(5组)、中/3%(6组)、中/6%(7组)、中/9%(8组)、高/0(9组)、高/3%(10组)、高/6%(11组)、高/9%(12组)。通过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人工瘤胃,对12组饲粮进行消化降解,测定过瘤胃脂肪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不同蛋白质和过瘤胃脂肪水平对瘤胃pH无影响;第12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极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1),显著高于5、6、7和10组(P<0.05),8和11组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5);11组的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1),显著高于2和5组(P<0.05),3、4、10和12组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5);12组的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组(P<0.01),显著高于5和7组(P<0.05);2、3、10、11和12组总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和7组(P<0.01),显著高于5和9组(P<0.05),1、4、8组总酸浓度显著高于6和7组(P<0.05);11组乙酸/丙酸值极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1),显著高于4、6、7和9组(P<0.05),3、5和10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5)。由上述结果得出,过瘤胃脂肪最佳添加量为中蛋白质水平下的6%。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类型及水平的过瘤胃脂肪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产奶量及分娩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按随机单位区组法将奶牛分为5组,第1组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苜蓿干草及精补料组成的基础饲粮;第2组和第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和5%的过瘤胃不饱和脂肪,第4组和第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过瘤胃脂肪对肉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氮沉积的影响,本研究选用4头体重476±60 kg、年龄4.5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晋南阉牛,以精补料和玉米青贮为基础饲粮,饲粮蛋白质按照1.15倍的维持营养需要量的85%(低)、100%(中)和115%(高)设计3个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添加干物质采食量的0%、2.5%、5.0%和7.5%的过瘤胃脂肪,采用3×4两因素设计,共形成12组饲粮组合,测定养分消化率、氮沉积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第8组饲粮粗蛋白质(CP)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2组、显著高于第3和第4组,第7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2组;第4、第7、第8、第11和第12组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组,第3、第6和第10组显著高于第1、第2、第5、第9组;第8和第10组无氮浸出物(NF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1组;第8组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1组。第1、第5、第6、第8和第11组的氮沉积率显著高于第12组。第10组三酰基甘油酯酶(ATGL)活性显著高于第6组;第3、第4、第5、第2和第7组的胰岛素(INS)浓度极显著高于第8组;第1和第2组的胰高血糖素(GC)浓度显著高于第9和第11组;第7组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高于第2、第4、第5、第9、第10和第11组。综上,在以饲粮蛋白质水平为标准前提下,过瘤胃脂肪适宜添加量为饲粮的5.0%。本研究为肉牛养殖和高档肉牛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筛选两种脂肪源(过瘤胃不饱和脂肪(RPUF)和胡麻籽)在荷斯坦公牛饲粮中适宜的添加水平及比例。选用4头2.5岁、体重580 kg±50 kg、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公牛,采用3×4两因素设计,脂肪添加量为4%、5%及6%(干物质基础),不同添加量下,RPUF及胡麻籽的比例分别为100:0(100)、85:15(85)、70:30(70)和55:45(55),共12个组,分别表示为4/100、4/85、4/70、4/55、5/100、5/85、5/70、5/55、6/100、6/85、6/70和6/55,探究两种脂肪添加水平及比例对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尿嘌呤衍生物(PD)的影响。试验一共12期,每期14 d预试期,5 d采样期。结果表明:①两种脂肪源在不同水平及比例下对荷斯坦公牛瘤胃液pH、乙酸、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6%脂肪组氨态氮(NH3-N)浓度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4%脂肪组(P<0.05)。②4%脂肪组精料干物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5%和6%组(P<0.05),4/85、4/70和4/55组的显著高于5/55组(P<0.05);70:30组的精料粗蛋白质瘤胃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100:0组(P<0.05),5/70组显著高于6/100组(P<0.05)。③4%脂肪组尿囊素含量和PD含量显著高于5%和6%脂肪组(P<0.05)。综上所述,从瘤胃发酵、营养物质降解率及PD产量综合来看,RPUF和胡麻籽以4%添加水平、70:30搭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9.
糟渣类饲料的开发与利用——醋糟最佳发酵条件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开发猪的非常规饲料,缓解我国长期饲料粮供需矛盾,进行了微生物发酵醋糟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发酵前首先进行了醋糟最佳发酵条件试验。本试验就影响微生物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水分(指料水比)、PH值、温度进行了试验。醋糟在不同水分、PH值和温度条件下接入混合菌种CY(C)为担子菌、Y为酵母菌)培养7天观察菌丝长势和分析醋糟营养成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醋糟在PH值6.5、温度在27℃、料水比为1:1.2的条件下,菌丝长势最好,菌丝表现为粗壮浓密洁白,同时粗蛋白(CP)和真蛋白(TP)的含量均高于其它发酵条件,而粗纤维的含量却最低,所以醋糟接入混合菌种CY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PH值6.5、料水比为1:1.2。  相似文献   
30.
测定配合饲料中的混合均匀度是检验该饲料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配合饲料中混合均匀度不符合国家标准,那么说明此种饲料混合不均匀,这样势必会造成某种微量元素畜禽摄入过多引起中毒,而一些畜禽不足影响生长和繁殖,所以测定饲料中的混合均匀度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就是利用粗灰分法与国际的沉淀法做比较,寻找一种更为简便、省时、节约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