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29篇
水产渔业   1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21.
为探明罗非鱼(Oreochromis)鱼皮胶原蛋白肽能否有效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采用酶解法制备出罗非鱼皮酪氨酸酶抑制肽(Tilapia skin tyrosinase inhibitory peptides,TSTIP),并开展其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抑制活性与铜离子(Cu2+)结合活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皮经碱性蛋白酶酶解4 h后的产物具有最高的TYR抑制活性和Cu2+结合活性,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荧光光谱分析显示,TSTIP与TYR或Cu2+结合后其内源荧光吸收强度的下降趋势一致,同时紫外吸收增强,且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TYR与Cu2+主要通过羰基及氨基与TSTIP结合。圆二色谱分析显示,两种结合物中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含量相对减少,β-折叠含量相对增多,该现象在TSTIP-Cu2+结合物中更加明显。结果表明,TSTIP结合TYR产生的结构变化与结合Cu2+相似,TSTIP可通...  相似文献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胺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检测器(FLD),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组胺(HIS)、色胺(TRP)、2-苯乙胺(2-PHE)、腐胺(PUT)、尸胺(CAD)、酪胺(TYR)、亚精胺(SPD)和精胺(SPM)8种生物胺(BA)进行测定分析。通过探究丹酰氯(Dns-Cl)质量浓度、反应体系的pH、衍生时间及衍生温度对生物胺衍生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优的衍生条件。结果显示,当Dns-Cl的质量浓度为BA质量浓度的10倍、pH 11.0、40℃下避光反应45 min,所有BA均能有效分离。BA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以内,能够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3.
以南海优势鱼种灯笼鱼(Myctophum)为原料,对生产优质鱼粉的关键工艺脱腥、蒸煮温度、蒸煮时间、蒸煮p H、干燥温度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产品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灯笼鱼生产优质鱼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腥液脱腥60 min,蒸煮温度95℃,蒸煮时间10 min,蒸煮p H 6.0,干燥温度8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灯笼鱼鱼粉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粗蛋白61.92%,粗脂肪9.07%,水分9.32%,盐分2.59%,粗灰分17.45%,鱼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为86.82%。  相似文献   
24.
低盐乳酸菌法与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腌制方法对鱼肉风味的影响,为腌干鱼制品加工新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比较了鲜红牙原料采用低盐乳酸菌法和传统法腌干鱼制品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鲜红牙、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检测出80、110、91种挥发性成分,醛、醇、酮类化合物是构成腌干鱼肉独特风味的主要成分。经低盐乳酸菌法腌干的鱼肉挥发性物质对风味贡献较大的醛、醇、酮类化合物总量达35种,而鲜鱼和传统腌干鱼肉中分别只有17和21种。低盐乳酸菌法腌干鱼肉风味物质中含有大量的醇、醛类物质,但不含有胺类物质,在保持传统腌制鱼肉风味的基础上增加了特有的花香味、水果香味及酒香味,提升了鱼肉感官品质。所以采用低盐结合复合乳酸菌法制备腌干鱼,不仅能缩短腌制时间,还能提升腌干鱼肉特有的风味,而且防止了胺类物质的产生,显著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5.
我国罗非鱼产业现状分析及提高罗非鱼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综述了我国罗非鱼生产、质量安全及出口贸易情况,分析了我国罗非鱼在出口贸易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罗非鱼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相关措施,以期为我国罗非鱼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6.
文章研究了高压静电场结合冰温气调保鲜技术对罗非鱼鱼片的保鲜效果,通过罗非鱼片贮藏过程中肉汁渗出率、菌落总数、感官品质、色差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质氧化(TBA)、p H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比较3.8 kV、1.8 kV、0 V高压静电下罗非鱼肉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能够显著改善鱼肉的品质,贮藏至第30天,样品无异味,感官品质良好,可显著抑制肉汁渗出;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鱼肉内脂肪氧化,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总体上3.8 kV高压静电对鱼肉的保鲜效果优于1.8 kV高压静电,可延长肉片的保质期至30 d。  相似文献   
27.
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水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水产品加工能力、加工企业发展、加工产品的种类和产量和加工技术及装备建设发展成效明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薄弱、加工与综合利用率比较低、加工产品品种少附加值低、装备落后、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鱼片非一氧化碳(CO)发色的新方法,获得安全有效的罗非鱼片发色工艺,以色差值为鱼片色泽的主要评价指标,在亚硝酸钠质量浓度、碳酸氢钠质量浓度、浸泡时间为单因素进行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设计原理,对发色方案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用亚硝酸钠质量浓度0.4 g·L~(-1)、碳酸氢钠质量浓度5.0 g·L~(-1)的复合溶液浸泡罗非鱼片22 min的发色处理效果良好,优化后的鱼片红色肉的Δa*为1.97,提升了17.35%,鱼片整体色泽较好,得到了一种罗非鱼片非CO发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
墨鱼干加工技术及其质量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鱼也称作墨斗鱼、乌贼,属头足纲,乌贼科。其不仅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且是良好的滋补品,中医认为墨鱼有养血通经催乳、补脾益肾之功效。墨鱼干是我国传统的特色水产加工制品之一,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产品畅销国内外。但目前,我国墨鱼干  相似文献   
30.
采用酶技术,利用珍珠养殖场开珠后的废弃物--马氏珍珠贝肉,研制珍珠贝肉营养液。结果显示,采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风味酶Flavouryzme联合水解马氏珍珠贝肉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50℃,时间5h,pH6.5,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Flavouryzme的添加量分别为0.6%和0.25%。对营养液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评价,营养液中蛋白质达到73.6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