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7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71.
抗生素2507对蔬菜卵菌病害的防治作用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防治黄瓜苗期疫病生物测定法对分离获得的1368个放线菌菌株进行初步筛选。把防治效果达80 %以上的菌株作为初筛入选菌株 ,结果选出16个菌株进入复筛 ;然后对其产生的抗生素2507在温室进行防治黄瓜疫病试验和田小区防治小白菜霜霉病试验。结果表明 ,抗生素2507在温室人工接菌情况下 ,防治黄瓜疫病的效果可达95%以上 ,田间小区防治小白菜霜霉病的效果达到87.5%。抗生素2507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能耐酸碱和储存  相似文献   
72.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引起的维管束系统性的毁灭性病害,给香蕉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危害,本实验室研制出一种胶囊杀菌剂绿茵2号,有效成分为噁霉灵。采用香蕉叶鞘内注入胶囊剂,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广州市番禺区和东莞市麻涌镇进行了该药剂防治‘粉蕉’和‘巴西蕉’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8.00%和63.77%,获得利润分别为6 005.0元/667m2和1 420.0元/667m2,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3.
细胞壁降解酶与植物病害症状有重要的相关性。根据已知软腐病细菌细胞壁降解酶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进行PCR克隆,获得具有完整阅读框的基因pelD、pelE序列。通过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b(+)-pelD和pET28b(+)-pelE,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子在IPTG诱导下,经SDSPAG分析,获得了pelD和pelE的表达蛋白。将两种表达蛋白接种于7~8片叶的粉蕉假茎和离体叶片上,发现接种pelE表达蛋白的粉蕉假茎和叶片出现了腐烂症状,但接种pelD表达蛋白没有引起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74.
总结广东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经验,为进一步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提供指导.分析总结"县域供销服务平台+乡镇供销服务站"的区域属地化管理、选聘"村助理"直接对接农户、"属地飞手"的模式及智能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推广机制和推广应用效果.专业化统防统治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经分析对比,2017-2020年统防统治...  相似文献   
75.
为明确海南菠萝心腐病菌烟草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对病菌菌体生长和孢 子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V8汁胡萝卜两种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而V8汁玉米粉和番茄3 种培养基适合病菌产生孢 子囊尤其是番茄琼脂培养基,可诱导病菌产生大量孢子囊病菌在10,35益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4,32最适pH值为5,8,在pH值7,8稍偏碱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明显促进孢子囊的产生。  相似文献   
76.
通过A n tim yc in A17对纯培养条件下及回接茄子褐纹病菌[P hom op sis vex ans(Sacc.et Syd)H arter]的影响,发现A n tim yc in A17对茄褐纹病菌菌丝及其甲型孢子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1000μg/mL和0.0166μg/mL;经A n tim yc in A17处理过的菌丝体所形成的甲型孢子,其萌发力和形态都较正常孢子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77.
蜘蛛兰具有较好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在广州市区绿化带发现蜘蛛兰叶部红斑病发生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美观.为了探清该病害的致病菌,采用病原物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β-微管蛋白(β-tubulin)序列分析等进行分类鉴定,确定了该致病菌为水仙花壳多孢(Stagonosporacurtisii).该病原菌的确定,可为有效防控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星形孢菌素产生菌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紫外线和微波复合诱变星形孢菌素产生菌(Stretomyces sp.4138),以硫酸链霉素抗性偶联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紫外线处理50s后,在含硫酸链霉素0.8μg/ml的分离培养基上筛选到突变株HZ-09,比原始菌株H-0效价提高了30.46%;再以HZ-09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处理30s后,硫酸链霉素抗性筛选获得突变株HW-25,比原始菌株H-0效价提高了284.20%。菌株HW-25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79.
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斜纹夜蛾成虫带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 SpltNPV)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克服目前常规PCR技术很难检测到斜纹夜蛾成虫带病毒的缺陷。以SpltNPV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ecdysteroid UDP-glucosyltransferase,egt)基因为检测对象,基于该基因序列设计了巢式PCR引物,其中一对外侧引物egt-F/R和一对内侧引物egt1-F/R,并研究斜纹夜蛾成虫带毒的巢式PCR检测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egt基因的巢式PCR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SpltNPV的DNA,引物egt-F/R的扩增检测最低限为10-7μg/μL;且基于引物egt-F/R的两轮普通PCR无法检测出成虫带毒,而采用巢式PCR方法可有效扩增出目的egt片段,巢式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两轮普通PCR检测方法提高2个数量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SpltNPV的egt基因的巢式PCR检测技术,该方法为斜纹夜蛾成虫带毒、传毒等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0.
防治植物卵菌病害有效细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广州等地采集土样228个,用常规平板稀释法进行分离,获得细菌菌株426个,再用直接生物测定法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出对防治植物卵菌病害有效的细菌菌株P78,其主要有效成分存在于发酵液中,且耐酸碱,耐高温,温室防治黄瓜疫病效果达100%,田间小区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防治效果达6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