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林业   6篇
  10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在国际教育合作背景下,福建农林大学引进的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课程与福建省甚至全国高校双语课程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回顾了中加合作《农业生态学》双语课程的引进和适应过程,以及其作为福建省"精品课程"的教学体系、风格、方式及其建设成效;最后作者提出从促进国际交流、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等3方面努力把该课程建成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相似文献   
12.
杉木施肥17年后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杉木幼林施肥 1 a及 1 7a后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结果表明 ,杉木幼林施肥 1 a后 ,比无施肥 ( CK)土壤对照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以及土壤 p H值和小于 0 .0 0 1 mm的粘粒变化不大 ,土壤的速效氮增加 1 4.96%~ 1 5.62 %,速效钾增加 2 6.0 9%~ 43.75%;杉木幼林施肥 1 7a后施肥比无施肥 ( CK)的土壤有机质增加 1 7.1 3%~ 2 3.76%、全氮增加 1 2 .37%~ 1 4.67%、速效氮增加 1 3.1 0 %~ 66.2 4 %、速效磷增加 1 3.95%~ 2 4 .2 4 %和速效钾增加 6.52 %~ 36.1 1 %;土壤 p H值和小于 0 .0 0 1 mm的粘粒变化不大 ;3年生杉木施肥后当年效应显著 ,每株施纯元素NPK混合肥 0 .2 5kg( N为 0 .1 5kg;P为 0 .0 5kg;K为 0 .0 5kg) ,即 375kg/hm2 .施肥比无施肥对照 ( CK)树高增加 1 4.0 4 %,地径增加 1 8.36%;1 7a后 ,施肥持续效应也是显著 ,施过肥的比对照 ( CK)树高增加 1 9.79%,胸径增加 1 1 .65%.  相似文献   
13.
对长泰县岩溪国有林场杉木幼林地喷施草甘膦后土壤变化的初步研究表明,喷施地在根系密集区其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土壤容重值下降,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在土壤自然含水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土壤pH值微小下降。喷施草甘膦的幼林杉木与用人工除草深翻杉木,生长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4.
研究3种林龄杉木施肥后第2和第7年生长因子及土壤养分,结果显示:施肥2 a后幼林中N_(50)P_(100)K_(100)Zn_(25)(A3),近熟林中P_(100)K_(100)(C2)、P_(100)K_(100)Cu_(25)(C3)、P_(100)K_(100)Cu_(25)Zn_(25)(C4)施肥处理的树高年增长与CK相比均达到了0.05显著差异水平;A3和中龄杉木N_(50)P_(100)K_(100)(B2)处理的胸径年增长与CK达到了0.05显著水平,施用N_(50)P_(100)K_(100)Zn_(25)的A3和B3处理对杉木蓄积量的增加效果显著。中龄杉木在施肥后第2年土壤pH值高于另两种树龄杉木,施肥后第7年,3种林龄杉木土壤pH值差异不大,随着肥效的下降,3种林龄的pH值趋于稳定,差异变小。幼龄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随着林龄的增加,林下枯枝落叶增多使得碳得以补偿,有机质含量也逐渐增加。施肥后第2年C2处理的全氮含量较CK增幅最大,氮肥的施入可明显提高土壤中N的养分浓度;施肥后幼龄杉木全P相对于背景值增长效果显著,第2年0~20 cm土层增幅达32.2%~41.4%,第7年增幅35%~78.1%;全钾含量不会随着杉木发育周期而发生明显变化。施肥可有效地减缓土壤酸化现象,幼龄增施P肥可以增加各器官的生物量,中龄阶段多施NPK+Zn肥可提高蓄积量,近熟林杉木Cu、Zn肥可改善前期养分损耗的现象,促进杉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并能有效地提高蓄积量。  相似文献   
15.
阔叶林地在不同更新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天然更新米槠林、人工促进更新米槠林、杉木幼林和杉木中龄林等林土壤的孔隙组成和养分状况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更新米槠林相比,人工促进更新米槠林、杉木幼林和杉木中龄林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和通气度均下降,容重增大,土壤结构性变差,通气性和渗透性减弱,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和PH值均减少,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变差,土壤肥力下降,这说明自然更新米槠林更少受到人为干扰。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均优于其他林分,有利于养分的贮存和转化,对土壤肥力的保持作用更明明显。表2参10  相似文献   
16.
杉木幼林地喷施草甘膦后土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德喜  洪长福  黄龙发 《土壤》1998,30(2):100-102,105
对长泰县岩溪国有林场杉木幼林场喷施草甘膦后土壤变化的初步研究表明,喷施地比不喷地在根系密集区其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喷施地比不喷地土壤容重值下降,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土壤自然含水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土壤PH值喷施地比不喷地微小下降,喷施草甘膦的幼林杉木与用人工除草深翻杉木相比,生长情况相似,但不喷,无人工除草的杉木林长势却明显不如喷施或有人工除草抚育的杉木。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地表易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设立标准地,测定杉木人工林内地表易燃物的含水率与林内气象因子及地表可燃负荷量的关系,应用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地表易燃物含水率的主要因子依次是:相对湿度>风速>地表可燃物负荷量>气温.  相似文献   
18.
引种尾叶桉后前3年土壤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应用土壤的化学诊断分析闽南丘陵山地引种尾叶桉后幼林期前3年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多年生杉木砍伐后种植尾叶桉纯林,土壤化学性质普遍变差,只有通过施肥才能维持土壤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semi-quantitative approach, four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sites (i.e. bedrock lithology, soil type, land use, and rainfall) were categorized, weighted and combined to determine and assess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acidic deposition in Fujian Province. Then the factors have been digitized and combined to assign an overall value for each mesh square (16.77 km×18.39 km) by using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t sensitive area in Fujian was mainly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and the least: ensitive area was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in the east along the coast. Due to slow weathering rate of siliceous rocks, acid to weakly acid reactions of the soils, along with the greater percent of coniferous forests,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the total area exhibits higher sensitivity classes (4–7). This project is jointly sponsored by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and Japan International Forestry Promotion and Cooperation Center (k99066). Fan Houbao, male, born in 1965, associate professor of Fujian Forestry College, Nanping 353001, P.R. China. Responsible editor: Zhu Hong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大量闽江流域气象、地质、土壤、水文、水系、森林资源和人类活动等资料 ,揭示了闽江流域洪灾的成因 :自然条件 (即异常气候和蒲扇形水系等 )是直接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河床抬高 ,流域蓄洪能力下降 ,特别是森林资源质量的下降 ,引起的保土蓄水和阻洪滞洪功能的严重削弱 ,是根本原因。同时也分析了森林与水文的关系 ,揭示了森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