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篇
农学   62篇
  98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3 毫秒
361.
为探究转录因子OsNAC2d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水稻耐旱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对粳稻中花11中的OsNAC2d基因进行突变,并考察osnac2d突变体在田间种植下的农艺性状,以及突变体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和OsNAC2d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OsNAC2d基因主要在水稻成熟籽粒、叶片和花药中表达,在根系和茎中的表达量较低,并且受干旱胁迫诱导,在10株阳性OsNAC2d基因突变株系的T2代植株中,筛选出6种纯合osnac2d突变体,田间试验调查表明,osnac2d突变体与野生型中花11相比,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时, osnac2d突变体幼苗的根系与植株生长、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且OsNAC2d在osnac2d突变体中的表达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野生型水稻的OsNAC2d表达则受干旱胁迫诱导而增强,植株生长与生物量积累未受到显著抑制,表明转录因子OsNAC2d正调控水稻响应干旱胁迫。创建的osnac2d突变体材料为进一步揭示OsNAC2d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响应干旱胁迫的精细调控机...  相似文献   
362.
探索药用植物环境友好型的连作障碍消减技术是促进中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研究首先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8个引自我国不同道地产区的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态性,以明确供试品种的遗传差异。2017—2019年,以上述鉴定具有明显差异的不同来源8个太子参品种为供试材料,应用高效气相色谱(HPLC)、高通量测序(HTS)、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作物生理学等研究方法,探索其在福建柘荣太子参主要产区的环境适应性及其对连作栽培的响应。在此基础上,选用其中有代表性的2个主栽品种进行种内间作栽培,研究种内间作对重茬太子参生长的影响及其根际微生态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不同来源太子参品种在福建柘荣太子参主产区的生长表现各异。在头茬条件下,柘参1号、抗病1号和黔太子参1号产量表现最高,江苏句容和宣参1号2个品种产量表现最低。与头茬太子参相比,连作导致苗期和收获期太子参株高降低、根长和最大根围变小、块根缩短以及地上(地下)部鲜重明显下降,最终使单一块根重减小而减产。就药用品质而言,与头茬太子参相比,连作引起太子参主要药用成分的总多糖和环肽B含量均显著下降,而总皂苷的含量显著上...  相似文献   
363.
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经济学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64.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多胺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表明,处理前期(7~14d)UV-B辐射增强使“汕优63”水稻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分别增加165.74%、104.60%和89.60%,“南川”(NC)运3种酶活性分别增加59.91%、41.30%和23.68%,新品系“IR_(65600-85)”在UV-B辐射胁迫下多胺脱羧酶活性表现与前2品种略不同,即ADC和ODC活性分别提高115.93%、14.45%,而SAMDC活性下降33.01%。处理后期(21~28d)随UV-B辐射累积量的增加,这3种酶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ODC和SAMDC活性降幅大于ADC,其中“汕优63”ADC、和ODC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89.72%、3.71%,“南川”则分别增加73.95%、27.38%,“IR_(65600-85)”ADC活性增加94.41%,ODC、活性却下降13.57%。处理后期(21~28d)3类水稻“汕优63”、“南川”和“IR_(65600-85)”SAMDC分别下降40.06%、19.20%和38.21%。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即处理前期(7~14d)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处理后期(21~28d)则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结果引起多胺(PA)含量特别是腐胺(Put)含量明显上升。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反应具有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365.
【目的】明确施用磷酸钾对酸化茶园土壤pH及其交换性阳离子的影响,以探索便捷高效的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方法。【方法】分别选取pH 3.53和pH 4.16的茶园土壤,以磷酸钾作为钾肥,分别设置4种不同浓度水平的施钾处理(50、100、150、200 mg/kg),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试验。每隔1、5、10、20、30、45、60 d取出1次土样晾干并测定土壤pH、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H+、Al3+、铵态氮、硝态氮。【结果】(1)在2种受试土壤中,添加磷酸钾均可显著(P<0.05)提高酸化茶园土壤pH和交换性K+含量,提高幅度与磷酸钾的添加量呈正比,其中添加200 mg/kg磷酸钾处理对土壤pH和交换性K+的增幅最大,与CK相比,2种受试土壤pH分别提高0.17、0.19个单位,交换性K+的增幅分别为26.84%~104.97%,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