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篇
农学   62篇
  98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为例,应用PSR模型,从海水养殖业生态环境的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3个方面筛选出26个指标,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时间尺度上(2003-2012年)评价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探究影响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生态环境总体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但仍然面临较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2.
紫苏叶片响应镉胁迫的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响应镉胁迫的分子机制,应用营养液加镉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紫苏叶片响应镉胁迫3周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镉胁迫下紫苏叶片有25个蛋白发生差异表达,其中20个蛋白质得到LC-MS/MS鉴定:光合作用相关蛋白3个,能量代谢相关蛋白11个,胁迫相关蛋白1个,蛋白质代谢相关蛋白2个,基因表达相关蛋白1个,结构蛋白1个,生物合成与解毒相关蛋白1个。在浓度为2.0 mg·kg-1、5.0 mg·kg-1、10.0mg·kg-1镉胁迫下,紫苏叶片中ATP合成酶、丝氨酸羧肽酶、植物细胞色素P450均上调表达,Rubisco大亚基、核糖体蛋白S3和肌动蛋白表达均下调。光合系统Ⅱ稳定/装配因子HCF136及胁迫反应蛋白乙酰辅酶A硫酯酶在低浓度镉(2 mg·kg-1)处理下表达上调,在高浓度镉(5 mg·kg-1,10 mg·kg-1)处理下表达下调;磷酸核酮糖激酶/尿苷激酶家族蛋白在2 mg·kg-1和5 mg·kg-1镉处理时表达上调,10 mg·kg-1镉处理时不变;逆转录转座子蛋白在10 mg·kg-1镉处理时表达下调。可见,紫苏叶片通过增强能量代谢、降低光合作用、改变蛋白代谢与基因表达和提高解毒能力,增强了镉耐性。  相似文献   
73.
基因组学在作物抗逆性研究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的巨大威胁。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从分子水平研究作物抵御逆境的机理已成为生态农业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分子遗传学与生态学的整合诞生了生态基因组学即用基因组学的技术和手段研究生态学领域的问题。基因组学按其研究内容分为功能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本文从这3方面分别阐述了作物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生态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总结了基因组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手段,特别是基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二代深度测序所带来的一系列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与结果。①功能基因组学包含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组学、相互作用组学、代谢组学和表型组学,本文侧重从植物抗逆的功能基因表达水平上的研究展开,重点探讨了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在植物抗逆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一些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技术,如基因芯片技术、RNA测序技术、SAGE、cDNA-AFLP、SSH、亚硫酸盐法、ChIP-Chip、ChIP-seq等;例举了一些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总结其作用共性,结果表明不少抗逆基因受到胁迫后基因转录激活上有一定相关性,大多受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所调控,很多抗逆途径最终都涉及到ABA信号传导通路并与衰老相关;植物的抗逆性受多个信号通路调控,对同一逆境响应常常需要不同的转录因子共同参与,而同一转录因子也有可能参与2个以上的不同抗逆反应;表观遗传学则指在不改变基因序列前提下,对D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小RNA介导的信号传导等,有证据表明其存在遗传印记作用。②结构基因组学主要利用QTL定位和DNA测序技术,确定植物基因组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二代深度测序平台的建立使许多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成为可能。迄今为止,已有超过40种植物完成全基因组测序,越来越多的植物全基因组计划正在实施中或预计实施。③比较基因组学是基于功能基因组学和结构基因组学进而比较不同物种或不同群体间的基因组差异和相关性的研究,可分析逆境响应相关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及在地理位置分布中的作用和意义,也同时为QTL定位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丰富信息。此外,还简要介绍并列举了一些网络共享作物抗逆的生物信息资源数据库。虽然基因组学在如何正确处理海量数据等问题上还存在瓶颈,但它提供的大量作物抗逆方面的基因组信息已为植物抗逆研究提供了众多线索与依据,为今后改良作物抗逆性的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74.
为阐明小麦化感抑草的生理机制,选择强化感小麦‘115/青海麦’、‘92L89’和弱化感小麦‘抗10103’,通过添加浓度为0.2%、0.5%和1.0%的小麦根水提液进行水培试验3周后,测定了各处理看麦娘的鲜重,分析叶片中叶绿素(SPAD值)、可溶蛋白、MDA、类黄酮、总酚的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结果表明,水提液处理显著抑制了看麦娘的生长,抑制率在不同处理浓度及小麦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强化感小麦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弱化感小麦。在处理浓度范围内,不同小麦根水提液的抑制率大小依次为‘115/青海麦’(24.7%~74.3%)‘92L89’(15.7%~71.6%)‘抗10103’(13.8%~61.4%);0.2%、1.0%和5.0%水提液处理的抑制率大小依次为13.8%~24.7%、41.7%~66.4%和61.4%~74.2%。看麦娘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处理浓度增大显著降低,可溶蛋白含量,SOD、POD、CAT活性,MDA、类黄酮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大显著升高,强化感小麦对看麦娘的生理刺激作用高于弱化感小麦。1.0%‘115/青海麦’及5.0%各小麦水提液处理的看麦娘总酚含量高于对照。可见,小麦化感胁迫提高了看麦娘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增强了抗氧化物质代谢,但显著增强了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叶绿素降解,不利于靶标植物看麦娘的生长。  相似文献   
75.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的特点,并结合生态学的性质,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不同类型实验比重调整、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多元化实践教学等多方面的改革,提出构建符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生态学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生态学研究型实践教学成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6.
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无机盐对纤维素降解真菌产内切β-D-1,4-葡聚糖酶的影响,以正交设计的16个组合,包括4因素(四种无机盐)2水平(两种浓度)及其交互作用.选择酶活为指标,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评价了各成分影响产酶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在试验考察范围内,K2HPO4·3H2O对产酶有极显著正影响,而FeSO4·7H2O则相反;得到的优化组合为每升液体培养基中含0.1 g CaCl2、0.1 g FeSO4·7H2O、0.5 g K2HPO4·3H2O和0.5 g MgSO4·7H2O,比未加无机盐培养基酶活提高111.916%;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高浓度CaCl2、低浓度FeSO4·7H2O、高浓度K2HPO4·3H2O和高浓度MgSO4·7H2O可望实现葡聚糖酶生产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7.
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土著植物一枝黄花为供体材料,并以小麦为受体植物,分析两种供体的浸提培养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对照一枝黄花的浸提培养液中麦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改变,光系统Ⅱ活性受抑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其中具化感作用潜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浸提培养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抑制的程度较一枝黄花大.  相似文献   
78.
以来自国内外的289份大麦品种和90份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室内化感潜力评价和田间试验考察其抗草性能,结果表明,供试大麦材料中有36个品种(占总数12.5%)显示出较强的化感作用潜力;22个品种(占总数的7.9%)显示较弱或无化感作用潜力.54个田间抗草性能较好的大麦品种中37个品种在室内化感潜力评价中对莴苣根长的抑制率(inhibitoryrate,IR)〉50%.从供试小麦材料中筛选出5个特强化感潜力品种,分别为81-214、115/青海麦、百泉3199、92L89和92H31,对莴苣根长的IR依次为69.1%、68.5%、68.7%、69.1%和65.2%;13个品种(占总数的14.4%)显示出较弱或无化感作用潜力.抗草性能较强的36个小麦品种中,有13个品种室内对莴苣IR≥50%.大麦、小麦品种间都存在化感作用潜力的基因型差异,且其化感作用特性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不同环境下水稻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5×6)/2配制成1套包括亲本、F1 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控制水稻不同叶龄期化感作用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呈交替表达趋势,叶龄在7叶期受加性效应控制,在3  相似文献   
80.
水稻对紫外线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水稻对UV-B辐射增强主要性状抗性指标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 其中以显性效应为主. 除株高抗性指标不存在狭义遗传率外, 各个抗性指标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显著水平. 亲本R669和密阳46的9个抗性指标具有明显的正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