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本研究以4℃(Tester)和20℃(Driver)处理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berthaultii的无性系CW2-1块茎为材料,构建马铃薯块茎低温反应抑制差减文库以进一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PCR鉴定后,获得了含有2 112个阳性克隆的差减杂交文库。采用反向Northern方法对差减文库进行筛选鉴定,得到274个含有显著表达差异基因(P/N>3)的阳性克隆。从274个克隆中挑选了53个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比对分析,合并后获得29个代表不同基因的非重复序列片段,表明文库具有较高质量。并随机选取了其中4个EST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耐低温糖化的S. berthaultii块茎中,4℃下贮藏的块茎基因表达强度高于20℃贮藏的块茎;同在4℃贮藏条件下,S. berthaultii和易低温糖化栽培种E1的块茎中基因的表达量亦存在差异,证明所构建的差减文库富集了马铃薯块茎对低温响应的基因。  相似文献   
92.
试验以“米拉”脱毒苗为基础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和蔗糖浓度条件下,不同浓度BA以及不同时间加入BA对试管块茎形成与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A与光照条件、蔗糖浓度之间在影响块茎形成和生长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但三者均为块茎形成和膨大的必要条件.短日照有利于匍匐茎的发生,BA有利于匍匐茎顶端的膨大,蔗糖浓度与块茎大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本文涉及的试验中,每天光照8小时,蔗糖浓度为8%,使用2ppmBA在转入短日照8~10天后加入对块茎的形成与膨大效果最好,最后有效单株块茎数达2.24和2.26个。  相似文献   
93.
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库区经济建设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库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其现有经济格局特点是两头优于中间(重庆、宜昌优于秭归涪陵一带),就其农业生产力水平而言,亦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契机,以...  相似文献   
94.
 以11个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杂交组合后代的636个基因型为材料, 对4个与晚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 水平抗性相关位于不同染色体的QTL位点标记GP179、GP76、prp1和GP125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 4个QTL位点标记共有6个特征带, 在不同遗传背景的组合中带型分布存在差异; 田间抗病性与4个标记的总带数呈极显著直线相关; 主要成分分析表明, p rp1570位点标记解释了供试材料35%的抗性表型变异, 为主效QTL。结合抗性表型分析, 组合群体的抗性与QTL位点数有关, 而个体的抗病水平与主效QTL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克隆烟草液泡转化酶抑制子基因,并在马铃薯中表达,从而抑制低温贮藏块茎还原糖积累,提高马铃薯加工品质。【方法】通过RT-PCR法分离Nt-VIF全长cDNA,转化马铃薯植株,PCR、Northern杂交和Southern杂交检测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块茎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贮藏30 d,分析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结果】克隆到Nt-VIF全长cDNA,35S调控下正向的Nt-VIF基因cDNA已经成功转入鄂马铃薯3号(E3)植株。转基因植株块茎在4℃和20℃贮藏30 d表明,VI活性受温度调节,高温贮藏块茎的VI活性显著低于低温贮藏的块茎,且高温条件下转基因块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低温条件下转基因块茎的VI活性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为22.7%(株系A-3)~78.1%(株系A-31)。转基因块茎还原糖(RS)含量在高温贮藏条件下与对照差异亦不明显,而低温贮藏条件下RS含量下降幅度为20%(株系A-17)~80.5%(株系A-30)。进一步分析还表明,转基因块茎低温贮藏其液泡转化酶活性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直线相关(RS = 0.289VI + 0.0736)。【结论】Nt-VIF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了马铃薯液泡转化酶活性,导致还原糖积累降低。  相似文献   
96.
魔芋(Amord dphophdallus)离体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采用白魔芋和花魔芋的根茎、块茎及种子为外植体,以MS基本培养基为基础,在不同激素水平的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结果显示,BA和NAA适宜感动魔芋离体培养不同外植体的再生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魔芋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过程中易形成拟块茎,它有可能作为繁殖器官而直接用做种芋,在1%的柠檬酸溶液中切割外植体可以有效的抑制褐化。  相似文献   
97.
茉莉酸类物质的功能与胁迫防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具有茉莉酸基本结构的茉莉酸类衍生物,广泛在于植物界中,具有极为广谱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为能诱导与生物抗逆境作用相关的物质的形成、促进衰老以及抑制生长等。同时,茉莉酸类衍生物可诱导许多植物特异基因如贮藏蛋白基因和与植物抗病虫害及其它逆境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产生特异的蛋白质,最近还发现茉莉酸能充当胁迫诱导反应的信号分子,由其通知植株未受伤部位和邻近植株进入警戒状态,因而再度成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还发现茉莉酸(JA)与脱落酸(ABA)在促进衰老及对胁迫的反应上作用较为相似,两者可独立地发挥作用或以某种形式相互协调,笔者就茉莉酸类衍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及其在胁迫防御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8.
耐镉菌株对土壤镉形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传统的分离方法和室内培养实验,从污染土壤中筛选和分离耐镉菌株并分析耐镉菌株对土壤镉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浙江省富阳市电镀厂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具有强活化作用的耐镉菌株m6,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可知,m6与Arthrobacter的16S rD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其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Bacteria,Actinobacteria,Actinobacteridae,Actinomycetales,Micrococcineae,Arthrobacter。研究表明耐镉菌株m6可使土壤中水溶态镉增加2倍多,可交换态镉增加16%。Biolog-ECO法的结果表明,接种耐镉菌株培养后土壤的AWCD值提高14%~146%,而且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中的糖及衍生物、胺类碳源和多聚物类利用程度增加;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接种菌株m6相比,接种土壤的脂肪酸总量增加了23.65%,代表真菌的特征脂肪酸(如18:2ω6,9、16:1ω5c、18:1ω9c)明显增加,但土壤的G-/G+比值与对照相比降低38.6%,而且土壤中代表放线菌的特征脂肪酸(如l0Me 16:0、l0Me 17:0和10Me 18:0)的多样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9.
谢婷婷  柳俊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2):4657-4664
马铃薯块茎形成机理不仅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的重要保障。早期研究发现,光周期是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的一个关键环境因子,短日照利于马铃薯块茎形成。近10多年来,光周期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有研究发现,马铃薯块茎形成与拟南芥等植物的开花过程有较多相似之处。大量参与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如光敏色素、CONSTANS (CO)、FLOWERING LOCUS T (FT)、LOV蓝光受体蛋白家族及CDF转录因子等在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马铃薯中发现的同源异型框基因POTH1及其相互作用基因StBEL5也在光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从马铃薯光信号感知及与光周期信号传递有关的基因调控等领域综述了光周期诱导的马铃薯块茎形成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
马铃薯sAGP基因表达对块茎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将CaMV 35S驱动的正/反义sAGP基因导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鄂马铃薯3号(E3)和南中552(N552)以研究sAGP基因对马铃薯块茎淀粉-糖代谢的影响。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证明正/反义sAGP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该正/反义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均能正常转录。转基因植株块茎分析显示,导入正义基因的株系中除4个与转反义基因表现相同外,其余19个株系AGPase酶活性平均上升约25%,还原糖含量下降20%左右,淀粉含量增加5%~6%。其中3个测定指标与各自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的有A8、C1和C5,最大变化幅度分别为酶活性上升53.5%,还原糖含量下降60.1%,淀粉含量增加33.9%。转反义sAGP基因的15个株系中,AGPase酶活性平均下降约27%,还原糖含量上升近36%,淀粉含量下降亦达27%,其中株系B5、B6、B8和D7的这3个指标均与各自未转基因对照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sAGP基因与AGPase酶活性直接相关,而AGPase很大程度上调节着马铃薯块茎淀粉-糖代谢,通过增强sAGP表达,能有效改良块茎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