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79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71篇
  85篇
综合类   517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310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目的:研究木聚糖酶和β-甘露聚糖酶在蛋鸡日粮中应用的效果比较。方法:以完全随机分组法,将648只29周龄的健康海兰褐壳蛋鸡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鸡,对照组(基础日粮)、木聚糖酶组(基础日粮+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组(基础日粮+β-甘露聚糖酶),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期20周。结果:添加β-甘露聚糖酶试验组的平均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和木聚糖酶组的平均产蛋率高出了0.71和0.58个百分点;料蛋比分别比对照组和木聚糖酶组低0.60和0.92个百分点。其中48~52周龄,β-甘露聚糖酶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产蛋率相比,高出了0.7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蛋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500g/t的β-甘露聚糖酶,能改善蛋鸡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比添加木聚糖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以ABC公司环保产品开发为例,针对传统项目投资评价在环保项目上的缺点,分析了将实物期权理论运用到环保项目投资评价中的可行性,并运用B-S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环保项目投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使环保项目决策变得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对青藏高原不同物候期燕麦(Avena sativa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本试验以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燕麦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甲酸和添加布氏乳杆菌3个处理,青贮90 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指标和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处理均改变不同物候期燕麦青贮饲料中细菌群落组成(P<0.05),并提高其乳酸细菌相对丰富度;与对照相比,用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处理不同物候期的燕麦青贮后,蜡熟期的燕麦pH值降低(P<0.05),乙酸均增加9.7%,丙酸分别降低11.6%和8.6%,氨态氮分别降低11.3%和19.2%。综合细菌群落组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来看,蜡熟期的燕麦添加布氏乳杆菌和甲酸后,其青贮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相同浓度PEG对不同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了研究相同浓度PEG-6000在23℃时对不同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种子引发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浓度为40%的PEG-6000分别对甜菜种子TD701(2017年)、TD703(2016年)、TD801(2015年)、TD301(2014年)进行处理,浸泡时间为24h、48h、72h,对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果]结果显示,处理24h时,萌发效果较好的材料为TD701(2017年)和TD801(2015年)。处理48h时,萌发效果较好的材料为TD701(2017年)和TD703(2016年)。处理72h时,TD701(2017年)、TD703(2016年)和TD801(2015年)的萌发效果较好。综合比对,24h处理后的TD801(2015年)的发芽势最高,24h处理后的TD801(2015年)的发芽率最高,48h处理后的TD703(2016年)的发芽指数最高,48h处理后的TD703(2016年)的活力指数最高。[结论] 结果表明处理时间不同,种子贮藏年限不同对甜菜种子的萌发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受多民族多文化发展、交流及互相影响,形成了民族聚落的多样性。文章在全面收集西南地区民族聚落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近现代我国西南民族聚落研究的发展历史、当代民族聚落研究的成果及发展方向,为西南地区民族聚落景观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是农户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且总产量已经超过了小麦的产量,在实际种植中,玉米的种植密度经常会影响其生产质量,不能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需针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1实际情况分析铁岭县位于辽宁东北区域,与吉林省四平市相互连接,属于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全年日照在2699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699mm左右,平均温度为6.4℃,最低温度-3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菌剂接种浓度下,梨树废弃枝条堆制成的有机肥的腐熟程度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接种菌剂处理可以延长高温期时间,提高堆体温度,且与菌剂浓度成正比,堆体全氮、磷、钾、钙含量显著提高,有效的提升了堆肥产物的腐熟程度和营养成分。接种菌剂浓度为0.20%~0.30%时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北京地区连栋玻璃温室番茄长季节岩棉栽培适宜的密度调整模式,基于外界太阳辐射变化,研究了植株密度动态调整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9月至10月中下旬温光环境较适宜番茄生长,在9月初番茄植株以3.75枝/m~2的枝干密度定植,可增加前4穗果的单位面积总产量和商品果产量;10月中下旬通过打顶使番茄植株枝干密度逐渐降低为2.50枝/m~2,至次年2月下旬生产结束为最佳处理,每1 m~2总产量为21.35 kg/m~2,商品果产量为17.06 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