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8篇
  21篇
综合类   1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马尾松幼林主要气象要素随林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相似文献   
42.
43.
在广西南部4个地区桉树人工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林下资源植物种类结构及其组分重要性特征的研究,结合林下药用植物价值评定,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草本层的资源植物主要有东方乌毛蕨、铁芒萁、五节芒,平均重要值57.64±61.30,灌木层的资源植物主要有盐肤木、海金沙、玉叶金花、三叉苦、金毛狗,平均重要值10.51±5.17;(2)桉树人工林下资源植物以药用植物为最多,其药用价值评分(0.2)从高至低依次为盐肤木、玉叶金花、金毛狗、海金沙、三叉苦、潺槁木姜子、鸡眼藤、东方乌毛蕨;⑶在广西南部地区桉树人工林下发展盐肤木、玉叶金花、金毛狗、海金沙、三叉苦、东方乌毛蕨等资源植物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44.
田林老山中山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分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梁宏温 《林业科学》1993,29(4):355-359
本文是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阐明高海拔山区杉木人工纯林凋落物的产量动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分解速率,并分析比较两种置样处理对凋落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营林提供参考依据。一、实验区条件与样地概况老山杉木林区位于北纬24°16′、东径106°19′,海拔1300-1600m,属于桂西北山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1月)均温5.6℃,最热月(7月)均温21.3℃。年降雨量1611.5mm,夏秋两季雨量分别占全年的50.4%和23.4%。年相对湿度88%、水热系数3.82,属冬干冷夏湿凉气候型。  相似文献   
45.
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肥力及其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相似立地条件下尾巨桉和厚荚相思人工林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旨在研究尾巨桉和厚荚相思的生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厚荚相思人工林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大持水量均高于尾巨桉,其具更高的土壤通透、保水和供水性能,但差异不显著(P=0.31—0.97);除速效钾外,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元素含量均小于厚荚相思人工林。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20—40cm土壤有机质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0—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pH值、全磷、全氮等差异均不显著(P=0.11—0.99);厚荚相思人工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优于尾巨桉人工林。  相似文献   
46.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粗死木质残体贮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8年初遭受特大冰雪灾害干扰的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坡位设计调查样区,样区内采用相邻网格样方法设置调查样地27个,样地总面积为10 800 m2。采用样方收获法测定林地上的粗死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贮量及其腐解等级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粗死木质残体贮量为33.142 t/hm2,其中倒木占CWD总贮量的95.75%。各腐解等级的贮量百分比序列为2级(60.8%)3级(21.7%)4级(13.6%)5级(3.9%)。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干扰造成大明山常绿阔叶林的非正常CWD贮量骤然增大,高达20.172 t/hm2。  相似文献   
47.
48.
广西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3年生木麻黄林带的生物量为100.01t.hm-2,生物量的大小序列为干材>根系>树枝>叶枝>干皮>枯枝。立木生物量总量的空间格局是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器官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却有所不同,干材和干皮生物量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树枝生物量则主要集中在树冠中层或中下层,叶枝则主要分布在上层或中上层。沙地木麻黄林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为7.693t.hm-2.a-1。海岸沙地木麻黄这种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足以说明它对海岸沙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9.
桉树人工林与其它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桉树萌生林、桉树植苗林、灌草丛和马尾松林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及脲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桉树萌生林、桉树植苗林与灌草丛、马尾松林地土壤中3种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栽植桉树对林地土壤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0.
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问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桉树人工林连栽代次的增加,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林下植物的植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总孔隙度的关联性最大,关联系数分别为0.860 8,0.764 2,与毛管孔隙度关联性次之,关联系数为分别为0.860 2,0.761 2;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持水量的关联最大,关联系数为0.880 4,与总孔隙度关联性次之,关联系数为0.787 2;这3项多样性指数均与土壤容重的关联性最小,关联系数分别为0.507 9,0.531 0,0.492 0.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Shannorr-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均与土壤大量元素(全N、全P、全K及水解N、速效P和速效K)的关联最大,关联系数分别在0.746 9~0.832 6,0.704 0~0.709 0,0.669 2~0.762 5之间,与有机质和pH值的关联性次之,关联系数在0.558 5~0.711 7之间,而与交换性Ca、交换性Mg的关联最小,关联系数在0.490 3~0.610 4之间.可见,增加林下植被的植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土壤通气透水性和提高土壤N、P、K养分含量.在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林地抚育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林下植被的破坏,以改善土壤环境、维持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