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不同类型水稻籽粒灌浆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类型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灌浆前期强势粒灌浆速率均高于弱势粒,后期则相反。新株型稻“IR_(65600-85)”强、弱势粒属异步灌浆型,导致弱势粒充实度更差。籽粒灌浆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为灌浆前期强势粒IAA及ABA含量较高,ABA/IAA、ABA/GA_(1 3)和ABA/(IAA GA_(1 3) ZR_S ABA)值均较高,而弱势粒则相反,尤以“IR_(65600-85)”弱势粒更突出,籽粒充实度最差,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2.
梁康 《湖北农机化》2021,(10):16-17
本文通过对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带来的优势作为切入点,结合实际阐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意在证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3.
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效果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断聚合和累加不同有利基因的方法,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进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育成了32个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试图评价衍生系创新的效果及在实用型亚种间杂交稻改良中的有效利用.通过对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创新过程和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鉴定与分析,认识到水稻籼粳杂交衍生系的创新是一个逐步认识与改良的育种实践.第一,在育种的早期阶段,应聚合多个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并重视分蘖力、千粒重及落粒性状的选择;中期阶段是解决生产实用性问题,改良农艺性状和籽粒充实度;实用阶段是达到推广应用的目标.第二,籼粳交恢复系后代选择技术不同于常规选择法.有效的选择法是用籼粳交恢复系后代与多种类型胞质不育系进行广泛测配.第三,扩大双亲籼粳遗传差异,在恢复系综合性状改良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粳稻成分,可提高杂种优势.第四,通过有利基因的不断聚合和累加,优良株型和高产、优质、抗逆性和适应性相结合是选育实用型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育种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74.
根据已知NBS-LRR类抗病基因结构中氨基酸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对水稻不育系系谱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和聚类。同源序列克隆与分析表明,7个水稻不育系系谱亲本中共获得14个阳性克隆,其中11个含有NBS-LRR类抗病基因所特有的保守氨基酸结构域KinaseⅠ、KinaseⅡ、KinaseⅢ及跨膜区域。这些片段间同源性最高达98.3%,最低仅为29.7%;11个氨基酸片段与抗病基因Xal(AB002266)的同源性较高,42%-45%的氨基酸序列相同,59%-6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且与水稻其他NBS-LRR类抗性蛋白相似性很高。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3类,分别记为G1、G2、G3,并发现抗源谷农13所含有的G3类基因,通过天谷、福伊传给后代谷丰、全丰。  相似文献   
175.
在由123个品系组成的Lemont×Dular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10)中发现了水稻裂颖突变体,该突变体30.64%的小穗颖壳开裂,稃片1-3个,雄蕊3-9枚,子房1-3枚,柱头2-5个,浆片1-3对;颖壳内有2粒或3粒种子连生或分生.经过7代连续种植,裂颖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根据突变体颖壳特征将其命名为水稻裂颖(split rice glume,SRG)突变体.  相似文献   
176.
【研究目的】探讨5种肥料(人粪尿、猪粪、鸭粪、化肥和常规肥)在3种施肥水平下对鱼腥草的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福建建阳小湖镇鱼腥草GAP示范基地主栽鱼腥草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施肥实验,测定鱼腥草土壤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结果】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有利于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土壤脲酶活性以施用72000kg/hm2人粪尿的处理最高(296.8mgNH3-N/gDW),蛋白酶以施用鸭粪36000kg/hm2的处理最高(5.15mgNH2-N/gDW),纤维素酶以猪粪36000kg/hm2的处理最高(0.869mg葡萄糖/gDW),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以施用1320kg/hm2尿素、2400kg/hm2Ca3(PO4)和870kg/hm2K2SO4的处理最高,分别达到13.10mg葡萄糖/gDW和44.46mgP2O5/100gDW。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的鱼腥草的根系活力比较高,在147.5~183.2mgTTF/gFW/h之间;【结论】施用有机肥鱼腥草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提高鱼腥草根系活力,促进鱼腥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77.
不同授粉方式的作物其育性基因型的整体分布不同是选育不育系不同途径的主要原因:白花授粉作物的自交导致基因同质化。其育性核基因型和胞质基因型演化成各种异质性的群体;异花授粉作物是互交、杂结合的群体。具有育性核基因复杂性和胞质基因多样性。提出细胞核、细胞质多育性基因基础上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假说,试述了各种不同来源雄性不育的遗传模式。认为自花授粉作物的突变型雄性核不育可能在不同育性基因型群体中寻找相应的可育胞质基因而获得保持系。  相似文献   
178.
水稻冠层叶面积和比叶重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水稻剑叶面积(FLA)、倒二叶面积(2LA)、倒三叶面积(3LA)和比叶重(SLW)的2a资料。结果表明,这4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控制,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对其表现有一定影响,加性效应对SLW也有重要作用,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2LA和3LA以及加性×加性上位必与环境互作效应对FLA和SLW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9.
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茎秆抗倒性均受到基因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其中以显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除了茎粗的普通狭义遗传率达40.6%外,其他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较低.遗传效应预测结果表明,亲本IR66158-37和IR65600-85有使后代降低秆长、增加茎粗、增大秆型指数、提高茎基抗折力和抗倒指数的遗传效应,明恢63在提高茎基抗折力和抗倒指数上也有明显的正效应,认为这3个品种是超高产新株型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0.
不同环境下水稻化感作用的动态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 {P(P +1) / 2 }配制成 1套包括亲本、F1两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化感作用的动态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杂种F1和F2 在大部分叶龄时期具有抑制受体植物茎长和根长的杂种优势。F2 的化感作用潜力与F1相比有所下降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群体平均优势均为F1的 1/ 2。在温度较低、光照较弱的田间环境条件下 ,水稻化感作用杂种优势较大。暗示着环境胁迫会增强化感作用的性状表现 ,解释了植物在不利环境下产生化感物质数量有所增加的遗传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