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桂西南地区擎天树人工林生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对桂西南地区擎天树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2年生擎天树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3.1 m、23.4 cm0、.516 53 m3。树高、胸径连年生长曲线和平均生长曲线均出现多次相交,且变动幅度剧烈,连年生长量在24年前后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过程。而材积的变动幅度相对要小,在数量上还未达到成熟。胸径的高生长期、低生长期与树高的年份基本一致,反映了从西双版纳地区引种的擎天树在桂西南地区生长对当地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所拟合的生长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其中,树高、胸径的最优生长模型是理查德模型,材积最优生长模型为考尔夫模型。  相似文献   
32.
为了提高毛白杨的生根能力,把rolB基因转入毛白杨中,获得7个转化植株.在无激素培养基上,转化植株的生根率达到80%~100%,而未转化植株的生根率只有13%~20%.转化植株对生长素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当IBA浓度达 1.0 mg/L时,转化植株的生根受到抑制.移栽后,1个转化株系的高生长明显低于对照,2个转化株系的茎节数比对照增加,3个转化株系的节间长比对照降低,其他转化植株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硬枝扦插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转化植株扦插生根能力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达到74.4%~92.3%,根的数量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3.
不同贮藏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香樟(Cinnamorman camphoral Siel)种子的最佳贮藏和处理方法。[方法]对采用3种不同方法贮藏的香樟种子进行正交试验,观察发芽率情况。[结果]香樟种子经湿沙包埋后放在4℃冰箱贮藏发芽率最高,4℃冰箱中贮藏次之,自然室温贮藏最低;采用不同药剂处理,则用80 mg/LGA3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均为最高。经湿沙包埋后4℃冰箱贮藏并用80 mg/L GA3处理12 h的香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9.0%,此处理的种子萌发快而整齐。[结论]寻找到了适宜香樟种子的贮藏和浸种方式,为解决香樟种子发芽困难,发芽率不齐及发芽时间长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调查分析厚荚相思半同胞子代生长变异及抗寒性差异。[方法]以1年生38株厚荚相思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幼林为材料,对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及经历了2008年初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后植株的耐寒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并在生长差异比较基础上初步判定家系优劣,估算遗传参数与遗传增益。[结果]厚荚相思家系间的各生长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家系间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达25.4%~34.5%,这些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9、0.92和0.92。以树高、地径和冠幅同时大于对照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选择,初步选出9个在幼林期表现较为优异的家系,各性状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2.46%、17.95%和17.98%。参试家系中按寒害指数大小排序,抗寒性最强的前10个家系为:3510342611411712431。[结论]抗寒性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显示,厚荚相思幼林家系的抗寒水平与主要生长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但树高、地径和冠幅各生长性状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5.
对广西南丹县23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和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差异,秃杉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连栽杉木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5.21、136.32t/hm~2,其中干材生物量分别为118.32、87.91 t/hm~2;2种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49、5.95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分别为5.14、3.82 t/(hm~2·a)。因此,秃杉林比连栽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可以作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替代树种。  相似文献   
36.
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在培养高素质的林科综合性人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林木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种实特性,对融水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等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7个无性系球果产量、球果特征以及种子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球果产量(77.74%),其次是果体积(50.31%)、发芽势(40.41%)、单果重(37.54),发芽率(35.80%)、优良度(26.75%)。不同无性系的球果纵径、球果横径、单果重、果体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显著负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呈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初步筛选出8个球果产量和种实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38.
大叶栎总DNA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叶栎的总DNA两种提取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从外观、浓度、A260/A280、A260/A230、电泳检查和ISSR扩增对所提取到的DNA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在各方面都达到ISSR扩增的要求,是大叶栎总DNA提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9.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初步研究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措施。[结果]大叶栎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试样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在培养基中添加1.0~3.0 g/L活性炭和0.1~0.3 mg/L抗坏血酸有利于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活性炭的效果略优于抗坏血酸。[结论]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CO2气体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  赵明  李云  梁机  李慧  陈晓阳 《核农学报》2004,18(5):368-371,384
本文就植物对CO2 的利用、保护地与组织培养环境中CO2 浓度的变化及其对植株的影响、组织培养中CO2 的施用方法与技术进行了概述 ,指出在组织培养中施用CO2 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