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湘杂棉15(湘Z402)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室抗性课题组选育而成的抗虫杂交棉新组合.  相似文献   
22.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转基因杂交棉F1、F2纤维品质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和缩节胺施用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缩节胺与密度是影响F1纤维品质指标的关键因子,而密度是影响F2纤维品质指标的关键因子。密度对F1、F2的纤维品质均有显著作用。密度与施钾量的互作对F1纤维品质起关键作用,而密度与缩节胺、密度与施氮量的互作对F2纤维品质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建立了4个栽培因素对F1、F2纤维品质影响的最优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3.
简要地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技术原理与设计理论。并从寻找新基因、基因组测序、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后基因组学研究、转基因农产品检测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我国基因芯片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油后免膜直播棉苗期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及鉴定引起苗期病害发生的病原种类,为该模式下苗期病害的针对性防控奠定基础。【方法】 结合气象数据及死苗发生规律,调查分析气象条件对苗期病害的影响;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利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 。【结果】 2016和2019年直播后首次降雨到开始出现死苗的时间分别为8和9 d,持续时间17和16 d,2年2次发病高峰期的前1周均出现1次强降雨;分离病原共获得53个菌株,其中,T9、M1、M52、M53等21个菌株属于镰刀菌属,占分离到菌株总数的39.6%,链格孢属菌株17株,包括T5、M9等,占总数的32.1%,曲霉属11株,如M17等,占总数的20.7%,丝核菌属如M1-15和附球菌属分别为3和1株,占分离菌株的5.7%和1.9%。【结论】 降水量为影响油后免膜直播模式下棉花苗期病害发生的最重要因子之一,病害主要在距播种后第1次降雨1周左右的时间开始发生,且强降雨后1周为发病高峰期,做好苗期病害防控。分离到的病原菌中以镰刀菌属、链格孢属和曲霉属为主,其次为丝核菌属和附球菌属。  相似文献   
25.
洞庭湖区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种植区域。从品种选育、机械播种、简化施肥和管理环节、机械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洞庭湖区植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示范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棉花直播一播全苗困难、病虫草害发生演变与加重、化学控顶难、机采棉含杂率高和清杂机械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继续选育适宜的机采棉品种、加大直播棉一播全苗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发展对策,以期构建洞庭湖区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体系,形成湖南省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标准,推动该区棉花生产实现轻简化、机械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26.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对棉花生长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是一种能诱导植物获得系统抗病性的新型蛋白激发子。在湘杂棉3号的主要生育期,用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PEAT)蛋白粗提液进行叶面喷施后,对棉花叶片中酶保护系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诱导后,棉花叶片POD、SOD、NR的活性与C/N比对照显著增加,而MDA含量比对照显著减少。这可能是PEAT影响棉花细胞内微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激发植株体内酶保护系统,激活植物自身防卫系统与生长系统,从而使棉花产生对病虫害的抗性,促进了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27.
浅析国内棉花不育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开展棉花不育系研究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棉花不育系研究的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二是加强胞质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三是进一步完善不育系制种技术及杂交种子产业化的研究。这有利于解决棉花人工去雄配制杂交组合带来的问题,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以试验点土壤肥力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获得最佳肥料施用量和最佳养分配比,为湖南省棉花科学施肥技术研究提供依据,为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的油后直播棉花高效施肥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 “3414”方案设计: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14个处理分别为:(1)N0P0K0;(2)N0P2K2;(3)N1P2K2;(4)N2P0K2;(5)N2P1K2;(6)N2P2K2;(7)N2P3K2;(8)N2P2K0;(9)N2P2K1;(10) N2P2K3; (11) N3P2K2; (12) N1P1K2;(13)N1P2K1;(14)N2P1K1【结果】 油后直播棉花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推荐施肥量:低等级(AN 30~55 mg/kg、AP 2~4 mg/kg、AK 25~45 mg/kg)时,氮(N)、磷(P20 )、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300~350、120~140和270~320 kg/hm2;较低等级(AN 55~110 mg/kg、AP 4-8 mg/kg、AK 45~80 mg/kg)时,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250~300、100~120和225~270 kg/hm2; 中等级(AN110~220 mg/kg、AP 8~19 mg/kg、AK 80~155 mg/kg )时,氮、磷和钾肥用量分别为200~250、70~100和175~225 kg/hm2;较高等级(AN220-430 mg/kg、AP 19-43 mg/kg、AK 155~290 mg/kg)时,氮、磷和钾肥用量分别为145-200、50~70和125~175 kg/hm2;高等级(AN>430 mg/kg、AP>43 mg/kg、AK>290 mg/kg )时,氮、磷和钾肥用量分别为0~145、0~50和0~125 kg/hm2【结论】 以籽棉3 750 kg/hm2为目标产量,将土壤养分含量水平按相对产量划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和“极低”6个等级,建立了湖南省主产棉花油后直播棉花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29.
2020年10月21-23日考察了安徽省望江县油(菜)棉花连作模式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包括构建“县所”合作的组织模式、组建强有力的专家技术服务队伍、持续开展新模式新技术试点示范;结合湖南省棉花生产现状,提出了以省工节本、促进棉农增收为目标的湖南棉油双直播轻简化生产模式发展对策,如建立“所-站-农-企”合作体系、加强关键性技术的攻关力度、探索开展社会化服务等,从而为促进湖南棉花和油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为了给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的田间使用提供依据,测定了其粗提蛋白液对棉主要性状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影响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细极链格孢菌蛋白激发子诱导后显著提高了棉成铃数,且不同程度提高了株高、单铃重、衣指、子指和衣分,降低了单铃壳重,特别是促进了棉花早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以浸种处理的籽/皮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 800.60和1 598.15 kg/hm2,比对照提高了22.15%和26.11%;纤维的主要品质性状指标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浸种 现蕾期喷雾处理的综合值比对照提高6.1%,为最高;诱导后POD(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NR(硝酸还原酶)的酶比活性增强,其中POD酶比活性均值最高为(502.00±1.10)μmol/(g.min),SOD为(378.36±0.43)μmol/(mg.min),NR为(168.96±2.30)μg/(g.h);而MDA(丙二醛)含量降低,最低为(2.814±0.090 9)μmo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