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8篇
农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正> 随着我国农田防护林事业的发展,对农田防护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显得愈来愈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实事求是地评价农田防护林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我们以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来指导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因此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我国尚未在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施肥4年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的消长、水分物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含量,其最适处理(100kgN/hm2+100kgP2O5/hm2)分别比施肥前提高21%、60%和14%;而施肥对全P、速效P以及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影响不大;对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的分析表明,施肥使土壤微生物总数比造林前提高了377%,从而提高土壤活性,促进林木生长。适当地施肥并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造成剧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南山林场栎类林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咨询法对健康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阈值,构建了栎类林评价指标体系,对栎类林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了健康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栎类林小班中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分别为2.85%、6.85%、61.40%和28.91%。幼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分别为0.00%、5.88%、44.12%和50%;中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为2.99%、10.45%、62.69%和23.88%。南山林场栎类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应加强对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以提高栎类林的健康等级。  相似文献   
14.
15.
树木枯落叶在河流水体中的分解及氮、磷释放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东风渠为试验点,选择法国梧桐枯落叶为对象,利用分解袋法,在为期39d的分解试验中,研究了落叶分解及氮、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解过程中,样品质量变化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试验期间质量损失约11.6%,理论完全分解时间约8.21a。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下,落叶中的氮、磷含量变化波动较大。试验初期(0-9d),氮含量快速降低;然后又表现为逐渐升高,在分解后期(29-39d)又呈现下降趋势。落叶中磷含量在分解初期呈下降趋势,随后又逐渐升高,到分解中期,磷含量又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至分解末期,再次出现下降。落叶中氮素的累积指数NAI和磷素累积指数PAI整体上表现出以释放为主。随分解时间,大体上呈现释放-积累-再释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地区侧柏人工林主要养分元素分配及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以太行山丘陵区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标准木收获法,对其生物量和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侧柏人工林(26 a)生物量约45.55t/hm2,林分净生产力为2.07 t/hm2;生物量分配排序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2)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5.23 kg/hm2,积累量的排序为:CaNP.(3)灌草植被层营养元素积累量顺序为:CaNP,灌草层3种元素总贮量仅占乔木层的5.5%.(4)凋落物营养元素年归还量为337.12 kg/hm2,3种营养元素归还量排序为:CaNP,Ca的年归还量最高,为271.66 kg/hm2,分别是N和P的4.42倍和69.12倍.(5)年吸收量、年存留量、养分年归还量和富集系数排序均为CaNP;吸收系数排序为CaNP;利用系数、循环系数排序是NCaP,侧柏对N的利用系数最大;Ca的富集能力最强.分别是N,P的1.9和2.8倍.侧柏的N周转时间最短(1.22 a),P周转时间最长(3.63 a),Ca周转时间居中(1.43 a).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丘陵区不同龄级栓皮栎人工林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分析植被恢复进程的变化特征,以太行山丘陵区的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各器官N、P、Ca 3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养分循环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各龄级中,营养元素含量最多的器官是树叶,树干含量最低;营养元素含量的排序为Ca〉N〉P。2)林地土壤有机质、N和P含量随龄级增加呈明显增长趋势,植被恢复能明显加快土壤肥力的提高。3)20-40 a栓皮栎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2764.58-3689.38 kg/hm^2,年存留量为89.88-138.17 kg/(hm^2·a),归还量为229.80-262.06 kg/(hm^2·a)。随龄级增加,营养元素储存总量随之升高,而存留量反而降低;吸收量和归还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营养元素的储存量、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的大小排列次序均为Ca〉N〉P。4)循环系数和周转时间随龄级增加而升高,利用系数则呈现下降趋势;各元素之间Ca的周转时间最长(12.73-16.19a),利用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8.
以柏肤小蠹和微肤小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主侧柏挥发物的基础上,就其对几种备选针叶树挥发物的行为进行生测试验。GC-MS分析到侧柏挥发物中大约15种成分,以α-蒎烯、Δ-3-蒈烯、桧萜、羽毛柏烯等为主。野外行为生测中,松节油+乙醇和诱芯H2种处理对柏肤小蠹有显著的行为引诱活性,而同域分布的微肤小蠹对高释放速率的(95%-/5%+)-α-蒎烯产生强烈的趋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以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刺槐和栓皮栎2种乔木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龄刺槐、栓皮栎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种子库物种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群落草本层的共有科为菊科和禾本科,且所占比例较大;刺槐(30 a)群落地上物种的科数和种数最多,栓皮栎(20 a)最少,物种科数和种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多年生草本是刺槐(10、20、30 a)和栓皮栎(20、30、40 a)6个群落的主要生活型,群落间相似性系数为0~1.0。2)芸香科和禾本科在各群落土壤种子库中占有较大比例;种子库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而提高。刺槐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随林龄增加而升高,而栓皮栎则呈现降低的趋势。3)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的科数和物种数都低于地上,且与地上物种类型不尽相同;土壤种子库对地上植被更新和演替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太行山退化山地不同林龄的火炬树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火炬树群落呈单优势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教数值由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依次递减;随火炬树群落林龄增加,多样性指数下降,各样地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2)随火炬树群落林龄增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水分含量增加,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土壤渗透性、保水功能等能力得到提高;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含量逐渐增加,pH值下降,这些理化指标均呈线性变化.随火炬树林龄增长,土壤肥力有所提高,对研究区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