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应用氯前列醇(PG),采用不同的注射程序,对小尾寒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不同的配方稀释精液。结果表明:①采用方法1的同期发情率为81·1%,采用方法2的同期发情率为64%,采用方法3的同期发情率为93·2%,差异显著(P<0·05)。②用精液稀释液1做4倍稀释后,精子活力0·91±0·07,精子活率0·95%±0·05%,精子浓度为14·29±1·62(亿个/ml),用精液稀释液2做4倍稀释后,精子活力0·92±0·05,精子活率94%±0·06%,精子浓度为13·53±1·45(亿个/ml),两种精液稀释液后的精液主要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对同期发情处理后发情的小尾寒羊进行授配试验,连续两个情期的不返情率为86·18%。  相似文献   
22.
不同超数排卵方法对天祝白牦牛超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天祝白牦牛超数排卵的有效方法,选择54头纯种天祝白牦牛,利用国产促卵泡素(FSH)和进口FSH分别等量法和减量法进行超数排卵处理,比较其超数排卵效果。结果显示,应用等量法注射国产FSH超排的有效率为40%,减量注射法超数排卵的总有效率为50%;等量法和减量法注射进口FSH的超排有效率均为50%;使用大剂量FSH进行超排处理的有效率为50%;而应用FSH重复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的有效率为67%。结果表明,国产FSH与进口FSH在处理供体白牦牛进行超数排卵时,其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等量注射法和减量注射法对超排效果也无显著影响(P>0.05)。在同等条件下,使用大剂量的FSH对供体进行超数排卵,其有效率与使用正常剂量FSH处理的有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重复超数排卵处理的效果显著高于一次处理的效果(P<0.05),平均每头牛的排卵数也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  相似文献   
23.
【目的】克隆牦牛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s27,HSP27)基因,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正常生理条件下HSP27基因在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取卵泡期后期、黄体期后期同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以及妊娠期早期(胚胎约长2.3cm)妊娠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以其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牦牛HSP27基因,并将纯化的PCR产物克隆到pMDTM18-T Vector 载体中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SP27基因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功能结构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qPCR 测定繁殖周期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用SPSS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包含完整编码区的牦牛HSP27基因序列,其编码区长450bp(GenBank 登录号:KP716832),可编码149个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Leu(10.7%),含量最低的是色氨酸Trp(0.7%)。HSP27编码区蛋白原子个数为2 366,分子式为C747H1189N205O220S5,分子量为16.722kD,理论等电点为5.33;HSP27编码蛋白为非跨膜可溶性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牦牛HSP2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藏羚羊、虎鲸、野骆驼、野猪、马、灰狼、人和猩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8.4%、97.8%、97.6%、90.3%、89.7%、89.7%、86.7%、86.7%、85.5%和85.3%,牦牛HSP27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藏羚羊、虎鲸、野骆驼、野猪、马、灰狼、人和猩猩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100%、100%、100%、96.3%、100%、96.8%、100%、100%、96.3%和96.3%;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HSP27基因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和藏羚羊的进化水平较为相近,与灰狼、猩猩和人类的较远。RT-qPCR结果表明,牦牛HSP27基因在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不同时期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泡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黄体期子宫中的表达量最低;在不同繁殖周期,牦牛HSP27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均极显著大于在子宫中的表达,其在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表达因妊娠而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通过与其他物种HSP27基因的同源性对比分析,发现HSP27基因在进化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也存在种属特异性;通过对HSP27在繁殖周期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推测出HSP27可能参与了母牦牛妊娠的调控,为进一步探讨HSP27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其受体(EGFR)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动态,并且研究EGF对牦牛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集牦牛卵巢,捡取质量较好的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分别处理未成熟和成熟的牦牛COCs,采用Real-time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OCs成熟过程中EGF及EGFR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动态;牦牛COCs成熟培养时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50、100和200 ng·mL-1 EGF及最佳作用浓度的EGFR抑制因子Gefitinib,比较作用前后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后卵裂率及囊胚率;Real-time PCR方法分析不同浓度EGF和Gefitinib作用后成熟COCs中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axi的相对表达量。【结果】EGF,EGFR基因在成熟COCs的表达显著高于未成熟COCs,成熟COCs中EG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未成熟COCs 的2.17±0.36倍,EGFR基因在成熟COCs的表达量为未成熟COCs 6.82±0.21倍,且在未成熟和成熟COCs中EGF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EGF。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未成熟COCs和成熟COCs均表达EGF和EGFR蛋白,EGF和EGFR蛋白的标记荧光主要集中在卵丘细胞,卵母细胞表达较弱。100 ng·mL-1 EGF可以显著提高COCs成熟率(73.45±2.09)%及其受精后的卵裂率(59.46±1.41)%和囊胚率(26.23±1.08)%;对照组中(0 EGF)COCs成熟率为(54.16±3.25)%,卵裂率为 (48.33±1.93)%,囊胚率为(15.34±0.43)%;EGF浓度为50 ng·mL-1时成熟率、卵裂率及囊胚率分别为(61.79±1.04)%、(51.76±0.61)%和(18.62±1.13)%;200 ng·mL-1成熟率、卵裂率及囊胚率分别为(71.26±4.18)%、(57.13±2.06 )% 和(23.96±0.53)%;而加入EGFR抑制因子Gefitinib显著的降低了COCs的成熟率及其受精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分别为(43.63±1.46)%、(41.79±2.81)%和(12.65±0.67)%。COCs成熟过程中EGF的作用可以显著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在50 ng·mL-1、100 ng·mL-1、200 ng·mL-1EGF作用后成熟COCs中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仅为对照组(0 EGF)的0.83±0.12,0.21±0.02,0.27±0.03倍,EGF浓度为100 ng·mL-1时Bax基因表达量最低,而Gefitinib作用后可以显著促进成熟COCs中Bax基因的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24±0.10倍;EGF在COCs成熟过程中可以显著促进抗凋亡基因Baxi的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在EGF浓度为50、100、200 ng·mL-1EGF分别为对照组的2.18±0.12、7.06±0.59和6.73±0.31倍,EGF浓度为100 ng·mL-1时Baxi基因表达量最高,而Gefitinib作用后可以显著降低成熟COCs中Baxi基因的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0.32±0.04倍。【结论】EGF和EGFR作为牦牛COCs体外成熟过程中重要的自分泌因子,且外源的EGF可以显著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卵裂率及囊胚率,最佳作用浓度为100 ng·mL-1,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axi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正常生理条件下IL-1β和IL1R1参与雌性牦牛生殖调控及早期胚胎发育的生物学作用,试验采集雌性牦牛主要生殖器官(卵泡期:输卵管、卵巢、子宫;黄体期:输卵管、卵巢、子宫;妊娠期:输卵管、卵巢、子宫),并生产孤雌激活胚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IL-1β和IL1R1 mRNA在组织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水平分析IL-1β和IL1R1在各生殖器官的表达水平与定位。结果显示IL-1β和IL1R1在牦牛主要生殖器官和孤雌激活胚胎中均有表达。其中卵泡期输卵管中IL-1β和IL1R1表达均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卵泡期卵巢和妊娠期卵巢中IL-1β和IL1R1的表达高于黄体期,妊娠期子宫中IL-1β和IL1R1的表达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孤雌激活胚胎中IL-1β和IL1R1的表达桑椹胚最高,8细胞次之,2细胞和囊胚期最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β和IL1R1在输卵管黏膜上皮、卵泡颗粒层、黄体细胞、子宫上皮和子宫腺体均有表达。研究结果表明IL-1β和IL1R1参与牦牛生殖周期和胚胎发育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究IL-1β和IL1R1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牦牛胚胎体外培养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26.
27.
首次运用兽用B超仪,对12头天祝白牦牛超排处理期的卵巢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超排处理后出现了不排卵和排卵两种情况,不排卵组卵泡以Ⅱ类卵泡居多,该类卵泡达到一定大小时并未排卵而是闭锁减小;排卵组有1~2个Ⅳ类卵泡排卵.同时发现在超声断层扫描面上无明显黄体的卵巢上闭锁卵泡较多.因此,B超在检查白牦牛超数排卵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Bos grunniens)Cyclin D1基因的CDS序列,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对Cyclin D1mRNA和蛋白在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中表达的影响。采集5~8月龄健康牦牛的睾丸样品进行SC的分离培养,用RT-PCR技术克隆牦牛Cyclin D1基因,用ORF Finder、MEGA7.0和DNAMAN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Cyclin D1蛋白在SC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向体外培养的SC中加入不同浓度(0(对照组)、25、50、100、150ng·mL~(-1))的IGF-I,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yclin 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1)牦牛Cyclin D1基因(GenBank登录号:KY 420723)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较高。2)Cyclin D1蛋白在SC胞核中高表达,为核蛋白。3)浓度为25和150ng·mL~(-1)IGF-I,Cyclin D1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浓度为50和100ng·mL~(-1)IGF-I时,Cyclin D1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IGF-I浓度为100ng·mL~(-1),Cyclin D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5、50和150ng·mL~(-1) IGF-I组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F-I浓度为50ng·mL~(-1)时,Cyclin D1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为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65和1.20倍。综上表明,Cyclin D1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IGF-I可调控SC中Cyclin D1的表达,其最佳作用浓度为50ng·mL~(-1)。  相似文献   
29.
哺乳动物STE20样激酶1(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MST1)和Yes相关蛋白1(Yes AssociatedProtein1,YAP1)作为Hippo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器官体积以及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等过程中发挥生理学效应。为探讨MST1和YAP1对牦牛卵泡发育产生的影响,本实验采集健康牦牛的卵巢,按照卵泡直径大小将其分为小卵泡(2~4 mm)、中卵泡(4~6 mm)、大卵泡(6~8 mm)和超大卵泡(>8 m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大小卵泡中MST1基因和YAP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MST1和YAP1基因及其蛋白在牦牛各个发育阶段卵泡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在不同大小卵泡中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处于优势化选择阶段时中卵泡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期。YAP1在牦牛各发育阶段卵泡中的表达变化与MST1基本一致。从表达部位来看,MST1和YAP1蛋白主要分布于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中。结果表明,MST...  相似文献   
30.
为了进一步理解Fas/FasL系统,本研究拟克隆牦牛Fas和FasL基因,并对2个基因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Fas和FasL基因,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个基因在牦牛主要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克隆得到了2 605bp的牦牛Fas基因cDNA和1 572bp的FasL基因cDNA序列,与黄牛的相应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4%)。除了在心中只检测到Fas mRNA外,Fas和FasL mRNA共同表达于所有检测的组织中,且2个基因均在肝、脾、肾、淋巴结、胸腺和睾丸中强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发现FasL蛋白存在于多种体细胞的胞浆中。结果表明,除了在淋巴器官和免疫赦免位点外,Fas和FasL还强表达于其他器官如肾和肝,表明Fas/FasL系统比以前所了解的要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