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16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介绍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在中国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的必要性。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整合性为目标,提出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生物多样性、NPP等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结合现代数学统计方法进行生态系统健康的定量化研究,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模式,对森林资源及其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3.
欧阳华 《林业研究》1995,6(1):27-38
INTRODUCTIoNChangesinsoilNmineralizationratescouIdbeanearlywarningofsoilNavaila-bilityoreventualforestdeclinesinceNisoftenan.importantnutrientforgrowth(Keeneyl98O;Leaetal.l982;Vitouseketal-l982).Nitrogenmineralizationinvolvestwodistinctprocessesfammonification,inwhichNH:isformedfromorganiccom-pounds,andnitrification,theoxidationofNH:toNO3.ManystudiesofatmosphericdepositionimpactsonforestshavetargetedsoilNmineraIizationusingsimulatedaciddepositionundercontrolledlaboratoryconditions(T…  相似文献   
24.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本文以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平均含量为2.61±0.31g·kg?1;影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地形因子是海拔和坡度,植被因子是0~10cm、10~20cm土层地下生物量,物理因子是0~10cm、10~20cm土壤含水量和0~20cm土壤容重,化学因子是土壤全钾含量。其中0~10cm、10~20cm土壤含水量和0~20cm土壤容重影响达显著水平。在海拔4421~4598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5.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意,结合镇江市地形地貌的特点,镇江市政府于1995年10月下达市所开展低山丘陵区移动式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机具的设计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了一套低山丘陵区的节水灌溉技术,设计了与面广量大的东风——12型手拖  相似文献   
26.
2003~2004年通过对11头皮埃蒙特肉牛进行FSH-PG法3次连续超排处理,超排有效头数33头,3次平均获可用胚胎分别为7.2枚/头、6.5枚/头和6.9枚/头,超排成功率为90.90%(30/33)。对在相同营养条件下连续超排的采胚率,不同个体采集胚胎效果,及影响采集胚胎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中β-胡萝卜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芦荟用丙酮-石油醚提取,在450 nm波长下检测,色谱柱为Supelco(2.5 mm×250 mm,4 μm),流动相为甲醇氯仿=8515(v/ v),流速0.5 mL/ min,检测波长450 nm.β-胡萝卜素的质量浓度在1.0~20.0 mg/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1.6 %~2.4 %,回收率为92.5 %~98.8%.  相似文献   
28.
荒漠化重建地区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有机碳(Soilorganiccarbon,SOC)是反映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开展小区域沙漠化重建地区SOC动态的实证研究。SOC数据来源于1982年土壤普查和2003年重复采样,土样的采集、分析和统计方法分别为土钻取土法、重铬酸钾氧化法、吸管法和面积加权法。研究结果表明:SOC含量与粗砂粒显著负相关(R=-0.50,a=0.01),与粘粒显著正相关(R=-0.45,a=0.05),20年间土壤颗粒细化趋势比较明显;20年间原始剖面、1m深和耕层SOC含量、密度和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人类活动最敏感的耕层土壤变化最显著,SOC含量、密度和储量分别增加了0.55g/kg,0.15kg/m2,10.07GgC。该研究结果表明防风固沙、可持续性农耕等措施会卓有成效地促进土地沙漠化的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29.
1985年~2000年西藏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藏地区1985年及2000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并结合GIS和统计软件,对西藏地区15年来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2000年,西藏地区各景观要素之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未利用地、居住地及建筑用地、灌木林地及疏林地面积增加,其中居住地及建筑用地增加的速度最快,增长率为46.6%;农用地、森林、草地、河流及湖泊、冰雪地面积减少,河流、湖泊和农用地面积减少率较大,分别为13.1%和10.4%;各景观要素发生相互转移,其中转移程度较大的是草地与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向草地转换了80313.46km2,草地向未利用地转换了155974.97km2,占草地转出量的90%以上。通过对景观格局分析发现,总体景观斑块数量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破碎度增加,优势度等减小,西藏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发展;同时各景观要素之间聚集度指数在增加,形状指数、分维数减小,景观不同要素分布交错格局趋于简单,斑块形状向着规则化方向发展。利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人口增长、过牧等人为活动以及海拔、气温等自然因子是西藏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河南肉制品产业的发展历程,叙述了河南省肉制品产业的现状,以期能全面认识该产业的现状,然后对河南省肉制品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实现河南肉制品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性发展,为河南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