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山苦茶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山苦茶叶为原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对不同产地山苦茶叶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并对万宁产山苦茶叶、茶渣及其经热水浸提后乙醇沉淀法分离的水溶性粗多糖中的1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苦茶叶水溶性粗多糖得率为16.7%,山苦茶叶中14种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常量元素钾、钙、镁、钠、硫、磷和微量元素钡、锰、铁、锌、铜、铬、钼、铍。不同地区的山苦茶叶各元素含量稍有不同,总体差异不大。对茶渣和粗多糖的各元素含量及其形态分布分析发现,山苦茶各元素(除钾外)的不溶态(36.9%~94.2%)均大于可溶态(2.45%~53.8%),茶渣中仍有大量的营养元素有待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52.
从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组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综述我国食品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53.
河南西部小麦红吸浆虫禾本科寄主植物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在河南省洛宁县调查了小麦红吸浆虫的禾本科寄主植物,发现麦田地头的节节麦和邻近麦田的沙杨林地中的纤毛鹅观草均被小麦红吸浆虫侵染。纤毛鹅观草被侵染的水平仅次于小麦,虫穗率超过50%。节节麦、大麦、雀麦也有较低的侵染水平。纤毛鹅观草有较晚的抽穗期,抽穗期长达10 d,是小麦红吸浆虫比较合适的交替寄主。  相似文献   
54.
小麦品种的麦红吸浆虫抗性分级方法及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简化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的鉴定方法,评价我国冬小麦主栽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感性,2008-2012年在河南洛阳田间,连续调查鉴定麦红吸浆虫对我国小麦主栽品种的虫穗率(ISP)与损失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ISP和损失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田间吸浆虫高密度下,ISP定级方法比相对定级方法更能表现品种的抗性和敏感程度,各抗级的指标依次为0 (免疫)、0 < ISP < 20 (高抗)、20 ≤ ISP < 40 (中抗)、40 ≤ ISP < 60 (中级)、60 ≤ ISP < 80 (感)和ISP ≥ 80 (高感)。我国冬小麦的主要生产品种对吸浆虫均为感虫或高感,而荆麦66表现为高抗,我国小麦中极度缺乏抗虫品种。鉴定结果表明,ISP定级方法简便高效,可以取代相对定级法用于小麦抗红吸浆虫的鉴定。  相似文献   
55.
猎物种类对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规模化饲养的饲料来源。【方法】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在17.5、22.5、27.5℃,RH70%下饲养东亚小花蝽,并组建生命表。【结果】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若虫70%-80%能发育为成虫,与桃蚜饲养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朱砂叶螨饲养的(低于50%);在17.5℃下,该猎物饲养的东亚小花蝽没有产卵,净生殖率Ro为0,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时其净生殖率Ro分别为1.18和1.09;在22.5℃时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率Ro分别为12.86、15.93和6.11,三种猎物均可完成小花蝽的世代增殖;在27.5℃时用腐食酪螨、朱砂叶螨和桃蚜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净生殖率Ro分别为0.88、3.02和21.70,腐食酪螨饲养的东亚小花蝽的内禀增长率为负数。【结论】腐食酪螨可以作为东亚小花蝽若虫阶段的规模化饲养的饲料。  相似文献   
56.
海南豇豆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累积性暴露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2012年海南省豇豆农药的监测数据,分析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并根据中国不同人群的摄入量和体重数据,采用分布点评估的方法,对豇豆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了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若长期食用的豇豆中含有机磷农药残留超过该监测数据的95^th和99^th百分位点时,风险在可接受范围.若农残超过99.9“百分位点时,4~6岁、7~11岁年龄组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索麦红吸浆虫的最佳滞育温度和时间,模拟田间温度在室内进行麦红吸浆虫滞育羽化研究。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在一次滞育时,分别于4、6、8、9、10、11℃下滞育60、75、90、105、120d均能出土羽化,其中在4℃下滞育75d一次羽化率最高,为31.67%;二次滞育时,有些温度下不能出土羽化,其中在8℃下滞育120d羽化率最高,为8.00%;对于2次累积滞育,在4℃下滞育75d的出土羽化率最高,为33.50%;2次滞育羽化后剩余活茧率均较低,最高也仅为4.00%;土中滞育的麦红吸浆虫死亡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达96.17%。  相似文献   
58.
不同颜色诱捕器对直纹稻弄蝶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紫、蓝、黄、绿等6种不同颜色诱捕器对直纹稻弄蝶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紫色诱集效果最好,达到了(26.333±2.028)头/盆,其次是蓝色,为(12.000±1.528)头/盆,均显著高于其他颜色。  相似文献   
59.
传统的灯诱方法在夜间收集小型昆虫比较麻烦,尤其是体软的蜉蝣目、脉翅目、双翅目昆虫,电击死亡后堆积在一起很难分开,严重影响标本的质量.为此,介绍一种方便收集小型趋光性昆虫的方法.即用3根原木撑起白布,白布前挂一排黄板,开灯前黄板刷上机油,开灯后趋光性小型昆虫飞落在黄板上,机油的黏性使其紧紧粘在黄板上无法挣脱,挣扎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60.
海南地区野生蔬菜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海南地区野生蔬菜基础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分析野生蔬菜物种资源、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毒理实验、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概述目前海南野生蔬菜的利用情况,并指出存在问题和措施,为海南野生蔬菜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