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14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滇中三种典型人工林群落结构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云南松,直干桉,直干桉-黑荆三种人工森群落对象,对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人工林群落中,直干桉-黑荆混交林群落和云南松植物群落具有较强的控制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能力,直干桉人工林群落控制能力较差,在相同坡度和降雨条件下,有机质含量,乔木层盖度,树冠截留量,建群种平均材积,枯落物凋落量,水稳性团粒百分比等因子数值大,土壤侵蚀量小,乔木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对小白鼠肝脏的毒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微囊藻体内提取的微囊藻毒素(MC)试液对ICR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实验,小白鼠肝脏充血、肿胀,出现死亡。通过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实验表明,MC试液使小白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出现较大异常变化,内质网破碎,发生核糖体的脱粒现象;线粒体内部结构尤其是嵴发生变形、碎裂,出现溶解。解体的部分内质网碎片包绕在线粒体周围,细胞内容物稀疏,细胞质结构分布比较随机,规律性降低。研究结果表明,MC—LR的腹腔注射剂量为0.06mg/kg时,会使ICR小白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有显著变化并出现小白鼠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径流小区集水技术与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对1989年开始治理的龙川河小流域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林蓄积量、流域林草覆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定量地探讨了龙川河小流域治理和维护8a来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研究表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功能的增强十分显著,在云贵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研究了暴露于含有亚致死剂量毒死蜱的人工土壤中8周时间内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死蜱对蚯蚓SOD、CAT、GSH-Px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蚯蚓抗氧化防御系统酶对毒死蜱毒性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除蚯蚓的LC50、产卵率、卵孵化率等常用的蚯蚓生态毒理学指标外,蚯蚓的SOD、CAT、GSH-Px抗氧化酶活性与实验农药的毒性效应具有相关性,但各指标在对毒性的响应敏感性上存在差异,其中,SOD、GSH-Px最为敏感,而CAT最不敏感。因此,在生态毒性诊断时,应选择不同指标作为一套指标体系相互补充,以增强污染诊断的灵敏性及长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中部三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生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滇中3种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水文生态规律的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截留量、干流量、穿透降雨量占降雨的百分比分别是:直干桉-黑荆混交林,35.21%,0.65%,64.14%;直干桉人工林,30.10%,0.88%,67.56%;云南松人工林,27.8%,4.64%,69.25%。利用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移动方差分析表明,当降雨量达到70mm时,云南松和直干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截留达到最大临界值;当降雨量达到90~95mm时,直干桉-黑荆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截留达到最大临界值。无林地的地表径流量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3~4倍。按产流影响因子与产流量相关系数绝对值大小,人工林生态系统对地表径流的调控能力,决定于乔木层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穿透降雨量、土壤最小持水量、土壤容重、降雨截留量、非毛管孔隙、枯落物凋落量、硅钒比、土壤最大持水量、总孔隙、乔木平均材积、干流量、毛管持水量等。人工林生态系统建群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对降雨量再分配的树冠水文生态效应及规律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简易光解装置,研究了环糊精衍生物甲基化-β-环糊精(M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甲基对硫磷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MCD或HPCD与甲基对硫磷混合经光照后,甲基对硫磷的光解速度加速了4.87~6.85倍,环糊精衍生物表现了较强的光敏降解效应,其敏化效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而提高,环糊精衍生物的敏化效率与MCD或HPCD的浓度及光照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铅锌矿区经历不同重金属污染时间的曼佗罗种群的核酸代谢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在短期几年内能抑制曼佗罗种群的核酸含量及刺激其核酸酶活性,但随着污染年代的推移,曼佗罗种群的核酸代谢变化朝着无污染的正常值方向发展、回复,说明在长期重金属污染胁迫下,曼佗罗获得了对重金属的抗性。但机制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滇池富磷区的89份土样中筛选出48株溶磷真菌,采用钼蓝法测定这些真菌溶解Ca3(PO4)3的能力。结果表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在14.45~64.87?mg/L,其中菌株SPF46、SPF47和Mo-Po的溶磷能力最强,其培养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分别达到55.44、59.78和64.87?mg/L。结合形态特征及ITS rDNA 系统亲缘关系分析,将PSF46鉴定为黄暗青霉(Penicillium citreonigrum),PSF47菌株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Mo-Po菌株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在Ca3(PO4)3、FePO4.4H2O和AlPO4 3种磷源中,这3种溶磷真菌对Ca3(PO4)2的溶磷效果最好。通过盆栽试验表明这3种溶磷真菌对油菜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单一菌株处理,根系增长率在10.16%~294.7%,株高增长率在32.19%~134.5%;叶片直径增长率在35.53%~170.5%;鲜质量和干质量增长率分别在30.71%~189.5%,56%~224%。3种溶磷真菌混合处理,根系增长129.4%,株高增加60.41%,叶片直径增加170.5%;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246.1%、272.2%。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方法,观察研究了将铅锌矿渣在好氧/干旱、好氧/潮湿、厌氧/干旱、厌氧/潮湿4种条件下保存3个月后,耐受水平在0.5mmol·L-1、4mmol·L-1和8mmol·L-1的抗Zn、Pb细菌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干旱保存导致下层矿渣中更多的细菌死亡,堆积时间长的矿渣中细菌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此外,在干旱条件下抗性水平越高的菌株死亡率也越高。这表明,随着细菌在矿渣这种极端环境中选择的时间延长,其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有降低的倾向,暗示了水分对矿渣堆中细菌适应重金属污染有重要影响。相对来说,氧气对这些细菌的存活效应只是在水分较高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公路建设过程中外来植物的入侵格局及其与路域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了滇中地区路旁云南松林内紫茎泽兰的入侵扩散格局及其对云南松林功能属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茎泽兰主要分布于距公路5~20 m的范围内,不同公路距离对紫茎泽兰丛数、丛面积、株高、盖度均具有显著影响;(2)随着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云南松综合性状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功能丰富度(FRic)下降趋势显著;紫茎泽兰入侵对云南松林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紫茎泽兰盖度为40%左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高;(3)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林下群落功能属性对土壤有机碳的综合作用系数最高,达-0.527;紫茎泽兰入侵盖度及林冠植物云南松性状值对土壤全氮的总体作用系数较高,分别为-0.698和0.759;紫茎泽兰对土壤全磷的总体作用系数最高,达0.681。以上结果表明道路建设导致的紫茎泽兰的扩散程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因此,在滇中地区道路建设过程中,有效防控紫茎泽兰入侵及提升云南松林下群落组成与结构对路域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