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5篇
  6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从苗床准备、种子准备、播种、秧田管理、大田栽培、收获等几个方面总结制定了新稻25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其中详细列出了大田整地、施基肥、移栽,水稻分蘖期追肥、化学除草、水浆管理、病虫防治,拔节期水肥管理、病虫防治,抽穗灌浆结实期水浆管理、药肥混喷等大田栽培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52.
新稻69是以苏北9号为父本、新稻18号为母本选育而成。本文阐述了水稻新品种新稻69的选育经过,介绍了其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54.
超级稻是当今作物学研究的热点,“十二五”我国超级稻发展任重道远,农业部要求,把发展超级稻作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围绕我国超级稻生产的大好形势,回顾了我国超级稻的发展历程,就我国及黄淮地区超级稻育种概况展开论述,并详细阐述了河南省首个超级稻的选育经过及推广力度,提出了促进优质稻米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55.
新科稻31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科稻31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米质好、抗病性强且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作机插稻种植。介绍了新科稻31的优良农艺性状、产量表现、抗性、品质,从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精确施肥、水浆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6.
浅谈华北水稻直播种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播是当前水稻栽培中常见的轻简种植方式,具有省工、省力、高效的特点,并有利于机械化操作,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华北稻区是我国粳稻主要产地,直播稻种植面积近些年亦呈迅猛发展态势,探讨该区麦茬水稻直播种植关键技术对促进当地水稻高产稳产起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品种的选择、播种方式及田间栽培管理等方面阐述了该区水稻直播种植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区水稻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7.
水分对旱稻土壤及植株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矿质元素的释放及旱稻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N、P、K含量及植株养分吸收存在明显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土壤硝态氪含量显著下降,氨态氪含量显著上升;磷素在低水分处理下先升高后基本保持较高水平,而在高水分处理下有一个升降升的变化过程;钾素在65%、100%水分处理下在分蘖中后期显著大于其它水分处理,而在分蘖前期各水分处理都有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上,100%水分处理下植株体内的全氮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65%、75%处理下磷素变化呈“U”型,其余各处理下植株体内的N、P、K含量都呈W型变化。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旱稻植株对N、P、K的吸收总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58.
新稻571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科稻31为母本、盐丰47为父本配组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型粳稻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良特性,202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介绍了新稻57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新稻1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利用多品种复合杂交聚合有利基因技术,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母本是来自江苏的含有抗条纹叶枯病基因的高产粳稻品种盐粳334-6,父本是天津早熟品种津星1号和沿黄当家品种豫粳6号的杂交F1材料,新稻18号充分整合了来自不同生态区品种的有利基因,在生产上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米质较好等优点.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目前,该品种是黄淮稻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已取代豫粳6号成为沿黄的当家品种,在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基质育秧和营养土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以台湾香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常规盘基质育秧、可降解盘基质育秧、不可降解盘基质育秧、常规盘营养土育秧、可降解盘营养土育秧、不可降解盘营养土育秧6种不同育秧方式,进行秧苗素质、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可降解盘基质育秧相对于其他育秧方式,秧苗生长速度快,茎基部肥大,叶片较长较宽,秧苗素质好;大田期表现为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力强,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