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6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为了解牦牛源溶血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及毒力相关基因,本研究从四川阿坝州采集的牦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溶血性大肠杆菌,并通过玻板凝集结合试管凝集试验鉴定其血清型,采用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的4个溶血素基因及其它7个毒力相关基因。结果显示,从临床健康的牦牛鼻腔中分离鉴定出74株溶血性大肠杆菌,分离率为19.2%(74/386)。O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74株牦牛源溶血性大肠杆菌中已确定O血清型的菌株有60株,共24种O血清型,其余14株未能定型。PCR检测与溶血素相关的4个基因携带率分别为96.0%(hly A)、86.5%(hly E)、14.9%(ehly)和2.7%(ehx);有4种溶血素基因组合,分别为hly A~+(96.0%),hly E~+(86.5%),hly A/hly E双阳性(80.9%),ehx/hly E双阳性(2.7%);其它毒力相关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3.2%(irp2)、93.2%(fyu A)和2.7%(stx2);LT、STa、STb和K99基因未检出。研究结果表明,溶血性大肠杆菌存在于临床健康牦牛鼻腔内,血清型复杂且无优势血清型,大肠杆菌溶血素相关基因和高致病性毒力岛相关基因携带率高。本研究首次对四川阿坝州牦牛源溶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和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研究,提示在牦牛中存在溶血性大肠杆菌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2.
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的目的是对四川某肉牛养殖场的疑似病例进行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采集24头病牛的鼻腔棉拭子,用特异性检测牛支原体的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24份临床样本中检测出23份牛支原体阳性样本,且成功分离到10株牛支原体;药敏试验显示分离的牛支原体对泰乐菌素、氧氟沙星、土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喹诺、氟苯尼考敏感,对恩诺沙星和头孢噻呋有耐药。可见牛支原体感染是该牛场发病的重要原因,筛选出的敏感药物可用于治疗发病牛。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的目的是建立更加灵敏的检测牛冠状病毒(BCoV)的RT-PCR方法,并对川西北草原牦牛病料进行BCoV病原检测。选择BCoV聚合酶基因Nsp7-Nsp9片段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建立检测BCoV的RT-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所建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灵敏性达到1×10-2pg·μL-1;该方法对肉牛和牦牛BCoV都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优于比较的两种以BCoV N基因为靶点的RT-PCR方法;对2016年采集的川西北草原牦牛病料进行了BCoV的检测,结果显示:125份腹泻牦牛粪便样本中BCoV的检出率为71.20%,98份患呼吸道疾病的牦牛鼻腔棉拭子中BCoV的检出率为72.45%。此次建立的BCoV 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BCoV是当前川西北草原牦牛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74.
针对H5亚型禽流感H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基于SYBR Green Ⅰ检测模式的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ILT-PCR,RtLT-PCR),最低检测限为2.1x102拷贝质粒DNA,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Tm=(79.5±0.3)℃,对H5N1亚型和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抗原均有阳性扩增,对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健康鸡、鸭组织及其它家禽常见病原11NAJL扩增,可重复性好,批内变异系数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99%和5.12%;检测速度快,从样本处理到报告结果仅需5 h.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毒力的鸭瘟病毒(DPV)感染对机体IFN-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DPV的感染与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Real-time PCR对DPV弱毒株及强毒株接种雏鸭肝脏中的IFN-αmRNA表达水平及病毒荷载量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弱毒株能引起IFN-αmRNA在肝脏中快速、持续高水平表达;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接种后3h上升4倍,9h达到峰值(18.5倍),12h~144h保持在7.8~12.6倍之间,显著抑制了弱毒株的增殖,病毒荷载量较低,表现出感染的自限性;而强毒株只能引起IFN-αmRNA在肝脏中短时间、低水平表达,在感染后72h才达到峰值,为空白对照的4.1倍,持续至132h.以后迅速下降,至144h(濒死时)仅为2.0倍,致使强毒株在肝脏中快速增殖,病毒荷载量与鸭瘟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这些结果提示鸭瘟弱毒株能诱导肝细胞高水平表达IFN-αmRNA,有助于机体建立有效的免疫保护,而强毒株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IFN-α的表达,利于其建立感染。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鸭瘟病毒感染与免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鉴定牦牛源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 BRV)。将经RT-PCR检测BRV阳性的牦牛腹泻粪便样本接种MA-104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对其VP4、VP6和VP7完整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其分子特征。结果显示:病毒盲传3代后出现细胞病变,至第7代后出现细胞病变的时间稳定,经蚀斑纯化后测得病毒滴度为108.39TCID50·mL-1。分离株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证实为BRV,命名为HY-1株;扩增HY-1株VP4、VP6和VP7完整基因序列,分析表明HY-1株为G6P[11]I2型;系统发育树显示,HY-1株VP4、VP6和VP7节段分别与中国牛源DQ-75株和印度牛源M-1和RUBV319株遗传演化关系最近,可能为重配毒株。与国内的G6型和P[11]型BRV毒株相比,HY-1株的VP4和VP7蛋白重要氨基酸位点变化较大。成功分离得到一株牦牛源BRV,基因型为G6P[11]型,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7.
为分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对小鼠的致病性,选取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攻毒组通过腹腔注射接种不同来源的3株牦牛源BVDV1-DJ2、BVDV1-Z6和OregonC24V毒株,对照组接种DMEM培养基。分别于接种后第5、7、10天收集小鼠血液和组织,并通过血常规、病理组织学、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病毒感染小鼠的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攻毒后,Z6组小鼠表现的临床症状较DJ2组严重;攻毒组淋巴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含量显著降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VDV在肺和肝中的检出率Z6组明显高于DJ2组;HE染色可见攻毒组肝静脉内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上皮细胞坏死和脱落,还可见脾内吞噬细胞增多和脾小结反应性增生、肺泡萎缩和出血等病理变化,与OregonC24V组相比,Z6组病变最严重,DJ2组较轻。以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可以为BVDV感染小鼠的致病性及模型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78.
79.
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9月,某鸡场5000只70多日龄土杂肉用鸡群爆发一急性死亡病例,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分离、动物试验、生化试验及PCR技术证实该鸡群爆发疾病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80.
按大、中、小三组剂量给公兔灌服“天王饮”提取物。用药30d后试验组血浆睾酮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7.38±7.02ng/mL,1.01±0.31ng/mL,P<0.01),高剂量组睾酮水平略高于中、低剂量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rP<0.01)。腹腔巨噬细胞激活、增殖试验表明,试验组巨噬细胞剌激指数和增长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9±0.27,1.87±0.28;2.65±0.43,1.14±0.10,P<0.05),不同剂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睾丸实质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65±1.38g,3.41±0.90g,P<0.01),但剂量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天王饮”能提高兔子的免疫机能,并具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提高动物的性激素水平并促进性腺发育,从而表现其养生、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