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9篇
  3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沿淮淮北地区年度间土壤含水率差异较大,土壤含水率与当年降雨量呈正相关,60 cm以上土层的含水率相关显著.淮北地区的平均土壤含水率高于沿淮地区.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逐渐变小.淮北地区土壤含水率的垂直分布呈"S"型,沿淮地区土壤含水率垂直分布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2.
83.
沼肥研究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肥(沼液和沼渣)是目前公认的无公害农业生产的理想用肥.若以沼肥为基本原料,加入一种或几种关键成分,可研制并开发出系列新型肥料或药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4.
85.
CO2气肥,N肥及B肥对辣椒的施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O2气肥、N肥及B微肥对辣椒前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表明其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CO2气肥〉B肥〉N肥。并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解析和优化模拟,提出了获得辣椒前期高产高效单一目标及综合目标的优化配方方案。  相似文献   
86.
水分胁迫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水稻生产确定适宜的节水灌水指标。[方法]通过防雨棚池栽试验,以土壤水势为灌水下限控制指标,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籽粒产量和结实期籽粒含水量、颖花绿叶量及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性状指标相对值变化规律。[结果]当土壤水分调控标准低于-30kPa时,在灌浆中期籽粒含水量和颖花绿叶量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SOD、CAT、POD含量相对值显著升高;在适宜土壤水分胁迫下,即土壤水势高于-30kPa,SOD、CAT、POD含量相对值有所升高。[结论]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对籽粒含水量和颖花绿叶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7.
长期施肥对菜地土壤磷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温室、大棚和菜粮轮作3种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菜地土壤全磷、有机磷、有效磷、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及其土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菜地土壤磷素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10年左右的温室菜地和大棚菜地土耕层全磷含量增加1 000 mg/kg左右,积累速度约100 mg/kg年,菜粮轮作土壤磷素积累数量相对较少。菜地土壤积累的磷主要是无机磷,0~20 cm土层中无机磷含量占土壤磷素总量的90%以上,菜地土壤有机磷积累数量较少,其含量为130~170 mg/kg。菜地土壤磷素主要分布于0~20 cm耕作层中,其含量一般为0~80 cm土体磷素总量的50%。与母质土壤相比,菜地土壤中下部土层也有磷素积累现象,种菜时间越长,其积累量越多,特别是有机磷在菜地土壤中有较明显的淋溶特征。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与母质土壤相比变化很大,而且不同类型菜地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不同,潮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Ca8-P、Ca10-P、Ca2-P和O-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Ca8-P、Ca2-P和Al-P含量增加较多,Ca10-P含量仅有微量增加。黑姜菜地土无机磷组分以Al-P、O-P、Ca8-P、Ca2-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含量均增加较多。菜粮轮作土壤无机磷组分以Fe-P和O-P为主,与母质土壤相比,Fe-P含量增加较多。菜地土壤Ca2-P和Ca8-P绝大部分积累于耕作层,占0~80 cm土体中Ca2-P和Ca8-P总量的70%~80%。菜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普遍较高,10年左右的典型菜地耕作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00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88.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文在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与学科发展特点,并依据该门课程特点与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3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措施,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同时,也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设施黄瓜干物质累积及NPK吸收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津研四号黄瓜为试材,研究设施黄瓜干物质累积及其N、P、K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黄瓜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初瓜期和盛瓜期,约占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的95%;植株与果实干物质累积的比例为1.5:1。苗期、初瓜期、盛瓜期和末瓜期N素吸收量占整个生育期吸收总量的百分比依次为2.1%、29.3%、65.2%和3.4%;P素为3.2%、32.8%、61.6%和2.4%;K素为2.3%、27.3%、66.8%和3.8%。当黄瓜的产量(鲜重)为142.5 t hm-2时,全生育期N、P、K吸收量分别为405.4、74.9和506.6kg,N、P、K吸收比例为1:0.18:1.25,生产1 t商品瓜吸收的N、P、K分别为2.84、0.53和3.55kg。  相似文献   
90.
喷施稀土肥对辣椒产量和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量的喷施稀土元素,可以显著提高辣椒叶片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促进养分向生长旺盛的部位转移,其中磷素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喷施稀土元素能显著增加辣椒的单株果数,而对辣椒单果重影响不显著。辣椒产量与稀土微肥喷施浓度呈抛物线相关,理论上当稀土肥浓度为372.3mg L-1时,辣椒达最高产量31.81 t h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