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4篇
  65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全圆旋转摇臂式喷头的非圆形域喷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喷头的射程及其变化规律决定喷洒域的大小和形状,而喷嘴前的水流压力和喷嘴直径则是影响喷头射程的主要因素。在分析喷嘴前水流压力与喷头出流量关系、喷头射程与喷头出水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喷头座的下端增加一个流量调节附加装置可实现全圆旋转摇臂式喷头的非圆形域喷洒方案。采用具有“十”字孔结构的流量调节器,十字孔的宽度为πd嘴/4,长度为5πd嘴/8,可实现方形喷洒。  相似文献   
42.
微咸水微润灌溉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土壤水分和盐分在利用微咸水进行微润灌溉条件下的运移情况,采用室内土箱模拟试验方式,设置2.0、2.5、3.0、3.5、5.0 g/L 5种不同矿化度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对照,共入渗72 h。结果表明:入渗结束时在不同方向上的最大运移距离随矿化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3.0 g/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微咸水处理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均大于蒸馏水处理;将累积入渗量代入Kostiakov入渗公式,入渗系数随矿化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入渗指数不断减小;土壤电导率以微润带为轴心向四周不断增大,在湿润锋处达到最大值,脱盐区与湿润体形状相关,呈圆环状分布;入渗结束后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与蒸馏水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脱盐半径随矿化度的增大呈线性递减趋势;利用微润灌进行灌溉,土壤盐分存在表聚和底聚现象,且表层积盐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3.
现代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研发重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具有工程化、科技化、规模化内涵的现代雨水利用技术是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已成为缓解干旱缺水,实现农业高效用水,降低常规农业用水量的有效措施。在分析现代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基础上,指出现代雨水利用技术是传统雨水利用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灌溉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各单项技术相互渗透的明显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中期现代雨水利用技术研发的重点,即以重大前沿性技术研究为基础,研发与雨水利用相关的重要关键技术与产品,探索建立适宜的现代雨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4.
为了减少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地水资源消耗,减轻枣林土壤干化,完善枣林地水分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山地枣树为研究对象,将枣树栽植在面积为6 m2,深度分别为2、3、4、5、6 m的小区内,通过枣树修剪控制树体规格及枝条数量和长度,测定土壤水分含量与枣树生长指标,测算枣树的单株生物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枣树生物量与耗水特性的关系,探索严格限定枣树生长情况下的枣林耗水特征。经过三年连续监测发现:修剪后的5 a枣树耗水深度约为3 m,与常规矮化密植山地5 a枣树相比减少1.4 m左右,枣树耗水深度显著降低。各小区土壤储水量的变化情况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相同,虽然在干旱年(2015年)各小区储水量相比2014年明显下降,各小区土壤储水量均存在亏缺现象,但2016、2017年的土壤水分通过自然降水恢复,相比2014年初始土壤储水量有提升。3 a枣树平均耗水量为520.78 mm和当地平均降雨量548.40 mm基本持平,说明林地土壤水分补充与消耗基本持平。研究表明:控制枣树生长具有调控枣林地耗水的作用,证明试验采取的修剪强度符合当地降雨条件,可以作为节水型修剪的控制指标;枣树在有限的生长空间内依靠自然降雨正常生长,试验限定枣树生长并没有降低枣树产量;与常规矮化密植山地枣树相比,试验枣树的生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提升。恰当的修剪可以限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提高枣树水分利用效率,对缓解当地深层土壤水分干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兼顾经济和生态两个目标函数,应用系统优化理论及系统动力学原理,对西吉县黄土丘陵区的蕲炭林植物种进行了优化组合,并对成林后的产薪量、水保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46.
47.
充分灌溉条件下桃树茎直径最大日收缩量模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该文以6年生大田“仕女红”桃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充分灌溉条件下茎直径最大日收缩量(MDS)的变化规律、MDS与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太阳净辐射量、水汽压亏缺日均值、正午水汽压亏缺值、气温日均值、正午气温的关系,目的在于建立MDS模拟方程,为现代节水灌溉提供精确决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桃树MDS与各个气象要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是各个气象要素对桃树MDS的影响程度不同,经通径分析得出正午气温和太阳净辐射对MDS的直接作用、总作用和决策系数均高于其他气象要素,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水汽压亏缺日均值、正午水汽压亏缺值、气温日均值通过正午气温和太阳净辐射对MDS起间接作用,所以正午气温和太阳净辐射量是影响MDS最主要的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MDS模拟方程,用此方程计算的MDS值与实测的MDS值间无显著差异。因此,该方程确定的MDS值可以作为桃树灌溉的参考值,将实测的MDS标准化后可为桃树精确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揭示陕北山地密植红枣林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对枣林株行间不同位置(株间、行间、中心点)0~200 cm土层的土壤水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7~9月,枣林地株间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行间.株间、行间、中心点土壤含水量均值分别为9.77%、7.66%、7.52%.不同降雨量下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的累计入渗量不同,株间入渗量大于行间,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各位置入渗量也随之增大,株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增强,但行间的入渗补给作用在减弱.中雨(p=14.8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13.5、8.8、8.4 mm;大雨(p=31.6 mm),株间、行间、中心点累计入渗量分别为30.9、16.5、12、8 mm.雨后枣林地株行间不同位置土壤水分日均消耗量以株间最大,达4.09 mm/d,行间次之,为3.77 mm/d,中心点最小,为2.27 mm/d.  相似文献   
4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梨枣节水增产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旱作条件下梨枣坐果率低的特点,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梨枣节水增产效益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山地红枣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提供指导。【方法】以梨枣为试验对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陕北米脂县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赤霉素+多效唑(GA3+PP333)、萘乙酸(NAA)和芸薹素内酯(BR-481)在旱作(雨养)条件下对梨枣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芸薹素内酯、赤霉素+多效唑处理能显著提高梨枣的坐果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坐果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64.9%,77.6%,111.8%;122%,120%,118%;89%,94%,96%。3个处理的"效率型"真实节水量分别为2 546.4,2 523.9和2 498.3m3/hm2;萘乙酸处理使梨枣的坐果率、产量、耗水量和"效率型"真实节水量均较对照有所降低。【结论】陕北旱作条件下,喷施赤霉素、芸薹素内脂及赤霉素与多效唑混合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以通过提高梨枣果量和坐果率实现化控节水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节水增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0.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紫花苜蓿(金皇后)出苗与保苗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土壤质地,苜蓿出苗和保苗所需的土壤水分不同,苜蓿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下限:沙土为4.4%,粘壤土为7%;苜蓿保苗土壤含水量下限:沙土为4%,粘壤土为6%;无论是出苗还是保苗,栽植苜蓿所需的含水量沙土都低于粘壤土.大田沙地试验表明:随着苜蓿出苗时间的延长.苜蓿根系不断向下延伸,对苜蓿死亡起决定作用的土层也不断增厚,播种出苗1~5d内,O~5cm土层含水量起决定作用;播种出苗6~9d内,影响苜蓿生命的土层达到5~10cm;播种出苗9~18d内,影响苜蓿生命的土层达到10~15cm.只有当整个根系层的土壤水分全部低于4%时,苜蓿才会死亡,局部水分低于4%时苜蓿仍可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