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群体特征对粗蛋白质含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径分析表明,苜蓿干草在调制过程中含水量与粗蛋白质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是通过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叶片损失率的间接影响产生的;NDF与粗蛋白质的相关关系,直接作用和通过叶片损失率的间接作用各占50%,并且通过含水量所起的作用为正效应;叶片损失率与粗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主要是直接作用(占56.0%)和通过NDF的间接作用(占54.5%)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1990~1997年定量放牧基础上,分别就绵羊生产性能对放牧率的反应、草-畜互作关系对放牧管理方式的响应、不同放牧制度对绵羊食性的影响、放牧绵羊的食量与营养需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1)绵羊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呈线性负相关,个体最大增重临界放牧率,因季节不同而变化,随着个体增重与放牧率回归系数b绝对值的增大而降低,以始、终放牧期间所得临界放牧率最小,(2.04羊/hm2)。(2)公顷增重与放牧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在达到公顷最大增重以前,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之后则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下降,平均543羊/hm2。(3)公顷最大增重并不一定获取公顷最大利润,主要视买卖价格及其差值而定。(4)以冷蒿小禾草为主的退化草原,宜以个体最大增重的适宜放牧率作为管理标准,以使该类草原在利用中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干燥失水方式对牧草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羊草、紫花苜蓿和混合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干燥失水方式对不同刈割期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粗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上看,以人工快速干燥失水方式最佳,其次为风干失水方式,平摊晒干失水方式最差;从可溶性糖营养上看,以人工快速干燥失水方式最佳,其次为平摊晒干失水方式,风干失水方式最差.  相似文献   
16.
王国杰  汪诗平 《草地学报》2003,11(4):283-288
在草原长期生态监测和研究过程中,观测方法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保证数据质量及其控制的关键环节,预防观测误差比纠正误差要容易得多。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取样方法,在现代标准化和网络化的监测和研究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对两种样线法、巢式样方法和1m×1m样方法等4种方法监测羊草草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生产力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草原植被监测,尤其是长期监测过程中,宜将物种丰富度的监测与生产力的监测分离开来。在以物种丰富度为监测目的时,样线法为宜,最小样线长度为400m;在以监测羊草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为目的时,1m×1m样方法为宜,最少样方数为10。这样既可以缩小长期固定监测样地的面积,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在完全自然放牧条件下对内蒙古细毛羊的营养需要的试验研究结果。在春、夏、秋整个暖季 ,在5种放牧条件(1.33 ,2.67 ,4.00 ,5.33和6.67只羊/hm2)下 ,测定了羊的采食量和牧草消化率 ,并通过试羊的体重变化与营养物质摄入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估测了其营养需要。结果表明 :(1)就同一放牧率不同放牧时期而言 ,较重放牧率下CP的消化率以夏季最低 ,而较轻放牧率下却以秋季较低 ,在所有放牧率下 ,DM和CP利用转化效率几乎都以夏季最低 ,放牧率轻的处理组(1.33和2.67只羊/hm2)不同放牧时期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几乎相差一倍。(2)就整个生长季平均值而言 ,DM和CP的利用效率开始随放牧率增大而提高 ,当放牧率增大到5.33只羊/hm2 时 ,利用效率大幅度下降 ,处于最低水平。在中等放牧率条件下 ,DM和CP的消化率较高 ,利用转化效率也较高 ,而对绵羊日增重的影响又不是很大 ,从这个角度说 ,该处理是较为合理的。不同放牧季节绵羊的CP和DM维持需要量有所不同 ,夏季最大。50kg的放牧绵羊(羯羊) ,其CP和DM的每天维持需要量分别为64.9g和0.62kg。  相似文献   
18.
汪诗平  李永宏 《草地学报》1999,7(3):193-193
本文以放牧管理中放牧草与牧草地上现存量及净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分析和探讨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畜系统的适宜放牧草,尽管草原地上现存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降低,采食率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最大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则以2.67羊/hm^2最大。结果表明,在冷蒿小禾草退化草原,确定最大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适宜放牧率,既要考虑地上现存量的大小,又要瘘顾采食量,因而将草原状况与放牧率有机结合,综合的判断标准较为适  相似文献   
19.
以放牧率梯度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韩苑鸿  汪诗平 《草地学报》1999,7(3):204-210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生态位分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克氏针茅的生态位,宽度相对较窄,分别为0.298和0.565,表明对放牧较敏感,属宜轻牧植物。蓿豆,冰草和菊叶委陵菜的生态位宽度适中,属宜中牧植物。而糙隐子草,冷蒿,星毛委陵菜,雨草苔,木地肤和变蒿等耐牧性较强,具有很宽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978,0.969,0.931,0.970,0.938,0.924,具有很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方法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冬春季放牧、夏秋季放牧和不放牧样地各类植物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速率、地上活植物量以及叶茎比进行了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季节放牧对矮嵩草草甸的影响。结果表明,7~8月,地上活植物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7月24日达到峰值,其中夏季放牧地上活植物量最大,322.7 g/m2。不放牧对其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不大,夏季放牧其叶面积指数不断增大,8月8日达到最大值3.9;冬季放牧其叶面积指数先降低后增加,7月24日降到最小值2.9;地上活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呈正相关。3种处理下矮嵩草草甸植物1个月内相对生长速率变化不同,7月9日~7月24日,群落地上植物量的净积累为正增长过程(RGR0),7月24日~8月9日呈负增长(RGR0),植物量下降。冬春季放牧下矮嵩草草甸各类植物的叶茎比不断增加,8月8日达最大值6;夏秋季放牧先增加后降低,7月24日达最大值6.9;不放牧先降低后增加,7月24日降到最小值4.3,8月8日达到最大值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