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1.
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等5种药剂,分别在镇稻14、皖稻86、盐丰稻2号等3个感病品种上进行试验,探索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种子处理药剂和处理方式。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55%二硫氰基甲烷水剂5 000倍液浸种处理,15%多·福悬浮剂1∶25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均有好的防治作用,且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32.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奶牛养殖又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农村存在大量散户奶农,由于奶牛粗放式的饲养,导致养殖效益差,疾病问题困扰严重,奶牛产后瘫痪就是其中之一。奶牛产后瘫痪经常在成年母牛产犊两天内发生,给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3.
针对当前水稻生产传统耕作方法中存在的操作环节多、土壤板结、沟系不畅等问题,上海农场首次提出了全新的水田旱整水稻栽作技术,通过旱整大田、开好沟系、最后再上水栽种水稻,不仅能确保足够的沟系、加快大田水层的进排速度,从而保证秧苗生长需要的水分,同时又为水稻根系生长营造了相对疏松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水稻下层根系的生长,从而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为了分析混交比例对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中闽楠生长形质性状、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明确珍贵用材树种闽楠的经营方向,以江西省分宜县上村实验林场6年生闽楠-杉木人工混交林和闽楠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比例处理对闽楠生长、干形形质、空间利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混交比例的闽楠生长表现,筛选出最佳混交模式。结果表明:(1)混交处理促进了闽楠生长,改善了闽楠干形形质。2楠1杉混交处理中,闽楠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枝下高比例均为最大,分别比闽楠纯林增加了21.44%、31.78%、79.41%、48.00%、30.23%(P<0.05);但尖削度和胸高形数均小于闽楠纯林,尖削度和胸高形数分别降低了24.43%、7.20%。(2)混交处理提升了闽楠的空间利用能力。混交林的平均冠幅、冠高、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均显著高于闽楠纯林,各指标分别提高了6.49%~10.27%、11.28%~27.89%、45.36%~86.09%、27.56%~44.39%、13.24%~36.76%;但混交林的树冠圆满度均低于闽楠纯林。(3)混交处理能够改善闽楠的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35.
用3种除草剂及其倍量对苏州青3号小白菜直播后芽前封闭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药后15 d,3种除草剂常规剂量及其倍量对硬草的防效均低于70%,其中667 m2喷施72%金都尔乳油200 mL和50%乙草胺乳油200 mL后,对阔叶草的防效均高于86%;药后40 d,各药剂处理对硬草的防效均达到92%,其中50%乙草胺乳油100和200 mL对阔叶草的防效达90%以上,但50%乙草胺乳油的安全性较差。综合评价认为,72%金都尔乳油100 mL对杂草的综合防效较好,且对苏州青3号小白菜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6.
采用叶分析与土壤分析技术,测定辽宁丹东、庄河地区多个越橘果园中4个高丛越橘品种叶片和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初步确定叶分析标准值适宜范围,为指导科学施肥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越橘园内同一品种叶片常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小,微量元素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有差异;经改良后土壤中N、K、P和Fe元素含量明显提高,Ca元素含量明显降低,Mg、Cu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pH降低;高丛越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标准值适宜范围为:N 1.62%~2.22%,K 0.25%~0.53%,Ca 0.40%~0.90%,Mg 0.12%~0.24%,P 0.09%~0.16%,Zn 14.08~41.00 mg·kg-1,Cu 9.95~16.18 mg·kg-1,Fe 94.49~155.80 mg·kg-1,Mn 89.35~358.70 mg·kg-1.  相似文献   
37.
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和研发新型绿色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有关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致病效应蛋白调控水稻抗(感)病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为水稻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本文对稻黄单胞菌-水稻互作系统中已知的TALE效应蛋白与水稻抗(感)病基因(R 或 S)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归纳, 就tal基因与水稻R或S基因的协同进化进行了分析, 结合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杀菌剂的应用现状, 提出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条斑病绿色防控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3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开展机械水直播稻田随播随用芽前除草剂防除杂草效果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双唑草腈SC 1 500 m L∕hm2 对千金子、异型莎草、耳基水苋菜和陌生菜防除效果优异,10%嘧草醚WP 450 g∕hm2 对稗草防除效果优异,两者混用能够有效扩大杀草谱,并可安全应用于机械水直播稻田。4%双唑草腈SC 1 500 m L∕hm2 +300 g∕L丙草胺EC 1 125 m L∕hm2 、4%双唑草腈SC 1 500 m L∕hm2 +10%嘧草醚WP 375 g∕hm2 于水稻机械直播后随播随用,对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耳基水苋菜和陌生菜等稻田主要杂草的防效均可达96.7%—100%,且对水稻出苗率、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均无不良影响,防除效果和安全性与常用对照药剂30%苄嘧·丙草胺OD 1 500 m L∕hm2 +专用安全剂375 m L∕hm2 无显著差异,生产上可进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碳(C)、氮(N)和磷(P)在植物生长及调节生理机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生长速率和养分限制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氮磷沉降对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响应机理尚不清楚。因此剖析以植物-凋落物-土壤三者为一个耦合系统C∶N∶P化学计量特征对外源养分添加的响应,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养分限制和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动态。【方法】以亚热带退化红壤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开始布设氮磷添加随机区组试验,为5个区组6个处理共计30个20 m×20 m样地,施肥处理包括N0(CK,只加沙)、N5(5 g/(m2·a))、N10(10 g/(m2·a))、P5(5 g/(m2·a))、N5+P5(N 5 g/(m2·a)+P 5 g/(m2·a))、N10+P5(N 10 g/(m2·a)+P 5 g/(m2·a)),N和P添加分别以NH4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