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麦种质资源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大麦优异资源及研究上述性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在多环境下对179份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种质资源的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6.80 cm、32.39粒和39.18 g,二棱大麦每穗实粒数小于六棱大麦,但其千粒重高于六棱大麦,六棱大麦三性状的多样性均高于二棱大麦;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均呈正相关,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利用穗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将大麦种质资源聚成4类,其中聚类2中穗长较长,聚类3中千粒重较大,聚类4中每穗实粒数较多,根据聚类特点,优选出不同聚类中的优异材料13份。  相似文献   
42.
氮肥用量及运筹对不同啤酒大麦产量和啤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单二大麦、苏啤3号两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啤酒大麦产量、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多,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氮肥后移会导致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2)在250 kg/hm2氮水平下,基追比为7:3时,两个品种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 833.68 kg/hm2和7 055.91 kg/hm2。(3)施氮量的多少对大麦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籽粒千粒重的差异主要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差异决定的,受氮运筹的影响较小。(4)综合各方面表现,苏啤3号要远远好于单二大麦,大面积生产上应逐步以苏啤3号来替代单二大麦,以提高大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3.
大麦盐害及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海龙  沈会权  陈和  陈健  陶红  陈晓静 《核农学报》2007,21(5):527-531,526
大麦是禾谷作物中较为耐盐的粮食作物。然而在盐胁迫环境下,Na+能把膜系统中的其他离子置换下来,使细胞过多地吸收Na+和Cl-,从而导致细胞膜系统受损、DNA降解、植物营养亏缺、生理干旱以及细胞死亡等伤害。大麦自身在受到盐分胁迫下,耐盐机制有: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拒盐排盐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以及离子在植株体内的运输交换。进行大麦耐盐性选择时,萌发力、耐盐指数、Na+/K+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能力,都是比较重要的选择标准。基于大麦较好的耐盐性,可通过遗传育种改良、化学控制、耕作等措施和途径提高大麦的耐盐抗盐能力,减轻盐害,提高大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4.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用于麦绿素生产的大麦种植提供依据,以苏啤3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187.5、375、562.5 kg/ha)和种植密度(150万、300万、450万、600万/ha)对大麦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密度对苏啤3号鲜叶产量、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可提高苏啤3号大麦的鲜叶产量、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375 kg/ha、密度450万/ha下,苏啤3号获得了较高的鲜叶产量(21 126.7 kg/ha)和叶绿素含量(2.373 g/kg);在施氮量562.5 kg/ha、密度450万/ha下,苏啤3号鲜叶蛋白质含量最高(17.58%).苏啤3号鲜叶Ca、Mg、Zn、Cu的含量,在种植密度间和施氮水平间也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其各元素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密度300万/ha、施氮量375 kg/ha下,苏啤3号鲜叶Cu和Zn含量最高(10.24和26.96 μg/g),而Mg和Ca含量在施氮量187.5 kg/ha、密度300万/ha下最高(174.94和324.17 μg/g).综合来看,在375 kg/ha施氮量和450万/ha种植密度下,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和品质最适宜于叶绿素生产.  相似文献   
45.
为分析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位置和效应,以高抗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和感病大麦品种日引3号构建的253个RIL群体及亲本为材料,利用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108对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群体连锁图谱,结合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表型数据,采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麦染色体1H、2H、5H和7H共检测到6个与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相关的QTL,这6个QTL对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贡献率为4.39%~14.92%。其中,位于2H染色体的QTL qRYM-2Hb在3年9个时期均能检测到,介于标记区间GBM1309~EBmac0415,可解释5.70%~14.92%的表型变异,与已定位的 Rym16~(Hb)的位置相近,可能是 Rym16~(Hb)的等位基因;位于2H染色体的QTL qRYM-2Ha在2年3个时期均能检测到,介于标记区间EBmac0640~Bmag0744,可解释5.00%~10.88%的表型变异,可能是1个新的抗性位点;其他4个抗性QTL均仅在1年1个时期检测到,是否真实存在尚需进一步验证。同时,所有QTL的加性效应均为负值,表明定位的6个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均来自母本扬农啤5号。  相似文献   
46.
从农业产业化中的科技问题出发 ,阐明了在实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工作重点以及加强科技工作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7.
盐分胁迫对不同大麦品种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大麦种子萌发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发芽率、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相对盐害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不同大麦品种间种子萌发存在一定的差异,盐丰1号和C2118为供试品种中的耐盐大麦品种。苗期是大麦盐分敏感期,大麦植株分蘖明显受到盐分胁迫的影响;成熟期植株产量也受到盐分胁迫的影响,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2118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和耐盐性。  相似文献   
48.
麦绿素用大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麦绿素用大麦的品质要求,对6个大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30和苏啤3号的鲜重和干重以及茎叶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茎叶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黄皮裸大麦,大中88-91及花30其次;茎叶营养元素Ca、Mg、Cu、Zn含量较为均衡的是六棱子,而花30只是Zn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9.
选择耐湿性好的品种对于降水量丰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在这些地区,由于长期 的自然选择,有着丰富的耐湿资源。在江苏用3年的时间对一批大麦种子进行耐温性的试验鉴定,研究湿害 对大麦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对湿害表现出不同的外在形态特征与最终产量性状的影响,最终评估 出它们对湿害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50.
大麦黄花叶病已成为冬大麦区的主要病害,利用引进的一批国外大麦材料,在我国大麦黄花叶病发病面积较大的8个地区进行鉴定,通过田间致病性的鉴定,用免疫及附电镜技术与国内的同源抗血清或国外的异源抗血清的捕获和修饰观察,结果发现: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毒株与日本的最为相似,但不一致,经比较分析初步得出两大类,6种株系、类型,并且发现Akashinriki Asama Mugi Mihori Hadaks 3 Sehbon Hadaka Shinano 1 Suifi等一批对我国BaYMV均具有抗性的育种材料。以常规杂交育种为主,结合开展生物技术是选育抗病品种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