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学   10篇
  232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基于菜粕有机肥筛选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菜粕有机肥(简称RC)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常用的营养载体,本研究旨在以RC为营养源筛选可高效抑制番茄青枯病致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青枯菌)的生防菌株材料,以提高生物有机肥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营养琼脂(NA)和RC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土中分离和筛选青枯菌拮抗菌株,并于温室条件下测定拮抗菌与RC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用NA分离的菌株中NA-5在NA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29.0 mm),但在RC平板上抑菌能力微弱;而用RC分离的菌株RC-14在RC平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较大(24.0mm).施用NA-5和RC-14与RC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BOF5和BOF14的生防效果显著高于单施拮抗菌,BOF14的生防效率达75.9%,显著高于BOF5.BOF14处理根际青枯菌的数量比BOF5低1个数量级.通过形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RC-14菌株为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sp.).[结论]菌株RC-14可能通过利用RC中营养物质产生大量拮抗物质进而抑制番茄根际青枯菌的生长,降低了青枯病发病率.目前尚无Geobacillus sp.菌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报道,说明基于营养载体的筛菌思路可以获得新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研究3种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西瓜氮、钾吸收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氮、钾营养与西瓜品质的关系。[方法]以‘西瓜8424’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有机肥种类为豆粕有机肥、猪粪秸秆有机肥、羊粪,其氮、磷、钾含量用无机肥调节一致。[结果]与豆粕有机肥处理和猪粪秸秆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羊粪时西瓜产量分别提高了19.1%和9.4%;与猪粪秸秆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羊粪和豆粕有机肥时西瓜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59.4%和35.6%;施用豆粕有机肥时西瓜的糖酸比最高,可溶性糖含量较猪粪秸秆有机肥处理提高了25.2%,可滴定酸含量比羊粪处理降低了30.3%。与羊粪处理和豆粕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猪粪秸秆有机肥降低了膨大期和成熟期西瓜瓜瓤和瓜皮中的氮含量;施用羊粪时,西瓜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氮、钾吸收量较高,各个时期的氮、钾吸收量与西瓜植株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施用羊粪能够提高西瓜产量,但同时促进了氮素吸收及其向果实中的分配,提高了西瓜的可滴定酸含量;施用豆粕有机肥能够提高西瓜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3.
不同盐分滨海盐土上油葵(G101-B)的氮磷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江苏省不同盐分滨海盐土上氮磷肥过油葵(G101-B)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1)盐分、N肥、P肥对油葵的产量具有显著效应,以N肥影响最大;(2)每公顷105kg氮与81kg磷的肥料组合是两种盐分土上的油葵获得高产的最佳氮磷用量;(3)土壤不同盐分含量明显影响N、P肥对油葵的增产效应,高盐分下N、P肥对油葵的增产作用大于低盐分;(4)过磷酸钙能增强油葵对K^ 的选择性运输,提高油葵植株体内离子向上运输为K^ 、Na^ 选择性比率SR K,Na对缓解滨海盐土的盐害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作物抗盐机制研究Ⅰ.小麦水分保持与质膜渗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盆栽试验方法,对五种小麦品种的抗盐性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盐分胁迫下抗盐小麦的蒸腾组织具有相对较高的蜡质含量、肉质化指数和叶相对含水量,因而保水抗盐能力较强。本试验中以“鲁麦19”和“植申2号”的抗盐力较强,而其上述三种指标最高;“鲁麦23”则完全相反。小麦抗盐性还与其叶表面质膜组织有关。抗盐性强的小麦具有较高的质膜稳定性,影响其在盐渍条件下对盐离子的透性,即影响叶电解质渗透值和相对电解质外渗率。  相似文献   
135.
有机肥料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18,自引:3,他引:1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亚丽  沈其荣  姜洋 《土壤学报》2001,38(2):212-218
通过培养与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各形态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性Cd的含量,其中猪粪效果优于秸秆类;有机肥料的施用促使交换态Cd向松结合有机态、锰氧化物结合态以转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Cd和松结合有机态Cd与土壤中有效态Cd、水稻地下部分含Cd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6.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到2株拮抗菌ZJ6和ZJ1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研究了其在盆钵试验中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通过PCR的方法扩增了其含有的抗生素合成基因.结果如下:1)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ZJ6和ZJ1均鉴定为Bacillus subtilis.2)拮抗菌ZJ6和ZJ1与复合有机肥(氨基酸肥料:猪粪堆肥=1:...  相似文献   
137.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棉花黄萎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娇娇  王丽丽  胡江  沈其荣 《土壤学报》2011,48(6):1298-1305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具有毁灭性危害的土传真菌,它有着广泛的寄主,包括多种树木、草本植物、蔬菜、粮食和经济作物[1],例如棉花和烟草[2]。棉花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的控制措施主要关注于如何预防,例如利用抗病品种和尝试生物防治来进行防治[3]。  相似文献   
138.
本文比较了研究土壤氮素释放规律的几种方法,首次提出在培养基质中添加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替代 Stanford 等提出的好气培养、间隙淋洗法,从而使该方法得到简化而更接近于实际土壤条件,在大面积测土施肥建议中本试验所推荐的方法有其较大的推广价值。本报告还提出了采用作者所建议的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较完善地论述了好气培养测定土壤氮素释放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土传病原细菌的生存与致病权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传病原细菌严重威胁土壤-植物系统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接触和入侵寄主植物根系之前,病原细菌会经受土壤pH、含氧量、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等非生物因素骤变以及其他土壤微生物的竞争、寄生和捕食等生物胁迫。病原细菌的生物膜形成、代谢、运动、毒力、DNA修复以及对噬菌体、抗生素或环境压力的抵抗能力等特性对其在土壤环境中生存和侵染寄主非常重要。为适应复杂且多变的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病原细菌必须动态权衡其生存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维持其生存、传播、增殖和侵染致病间的平衡,以最大化其在土壤环境中的适应性。系统理解土传病原细菌应对胁迫和侵染寄主植物的过程及权衡机制是建立精准、高效生态防控手段的关键。为此,以土传病原细菌为代表,总结了土传病原细菌生存与致病的权衡规律和典型现象及土壤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阐述了土传病原细菌入侵植物根际过程中的生存与致病权衡机制,并提出一些与土传病原细菌生存与致病权衡相关的科学问题,呼吁建立基于生存-致病权衡理论的土传病害生态防控策略,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0.
采用营养钵育苗和盆钵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以枯草芽孢杆菌SQR9和哈茨木霉T37这两株拮抗菌制成的三种生物有机肥(BIOⅠ、 BIOⅡ和BIOⅢ)对黄瓜生长、 土传枯萎病防治效果及其生防菌株在黄瓜根系中的定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1)未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对照处理(CK)完全发病,有机肥处理(OF)发病率高达88.2%。施用BIO处理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黄瓜土传枯萎病的发病率,施用生物有机肥BIOⅠ、 BIOⅡ和BIOⅢ后发病率分别降至51.0%、 19.6%、 13.7%。2)与对照相比,BIOⅠ、 BIO Ⅱ和BIO Ⅲ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黄瓜生物量,分别是对照的 2.55、 2.46 和 2.58 倍。3)菌株SQR9和T37通过有效的根际定殖降低了病原真菌对根系的侵染,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测定黄瓜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的结果表明,施用BIOⅡ和BIOⅢ能够将病原菌数量控制在103 copies/g, 土,而对照土壤高达 107 copies/g, 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