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SRAP标记体系优化及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e3和Em5正反向引物组合对凤凰水仙茶树品种进行了SRAP分析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茶树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Mg2+浓度3.0 mmol.L-1;Taq酶2.0 U;dNTPs浓度0.2 mmol.L-1;引物浓度2.0μmol.L-1;10×Buffer 2.0μL;模板DNA 20 ng;反应总体积为25μL。经过重复试验,确定茶树SRAP-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5℃复性1 min,72℃延伸100 s,5个循环;94℃变性1 min,50℃复性1 min,72℃延伸100 s,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采用已优化的体系对30份茶树品种进行SRAP分析,经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了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扩增谱带,说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适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古丈群体品种单株间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差异情况,初步判断各茶树资源的特点和适制性,筛选一批符合不同茶类要求的优良单株,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古丈地方茶树资源春季鲜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氨酸和儿茶素)的含量,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测定结果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出共5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90%;聚类分析将10 个供试样及2 个对照样分为4 类,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在各分类间存在较大差异,测定的其他生化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所研究的古丈茶树资源整体表现为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可溶性糖、低茶多酚、低酚氨比、低咖啡碱。试验从10个供试茶样中筛选出8个适制绿茶单株、2个红绿茶兼制单株,其中游离氨基酸高于4%的种质资源3 份、茶多酚含量低于16%的种质资源3 份、咖啡碱低于2%的种质资源为1份、酚氨比低于5的种质资源3份。  相似文献   
43.
以31个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茶鲜叶固样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1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类148种香气组分。由主成分分析可知,醛类、脂肪酸类为其主要香气组分类别。红绿茶兼宜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组分组成复杂,棕榈酸和香叶醇相对含量较高;适制绿茶品种中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和己醛相对含量较高。此外,适制绿茶和红茶另含共有香气组分4种和9种。这些芳香物质对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特征香气贡献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高香型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凌云白毛茶、阳春白毛茶、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和曲江白毛茶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引物扩增平均表现的多态性为75.00%;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以乐昌白毛茶和仁化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14),凌云白毛茶与曲江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712),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乐昌白毛茶(0.4605)、曲江白毛茶(0.4406)、仁化白毛茶(0.4232)、凌云白毛茶(0.2968)和阳春白毛茶(0.2665)  相似文献   
45.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干旱已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干旱胁迫下不同茶树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相对较少。以黄金茶1号(HJC-1)、壶瓶山8号(HPS-8)和壶瓶山15号(HPS-15)等10个茶树品种(系)的一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对持续性干旱胁迫处理下茶树幼苗的表型、叶片结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其叶长、叶宽缩短,叶片数减少,侧根数增多,植株矮化;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且叶绿素a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 1)。10个茶树品种(系)在干旱胁迫下均受到光抑制,与对照组相比,Fo、Fv/FmFv/Fo值减少,而Fm值增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与正常水分环境相比有所增加,除湘农1号(XN-1)外,其他品种(系)的增加量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耐旱性隶属函数值法比较得出,茶树HPS-8、湘农18号(XN-18)、湘农9803号(XN-9803)、湘农9810号(XN-9810)和湘农9809号(XN-9809)的抗旱能力较弱,HJC-1、HPS-15、XN-1、湘农9802号(XN-9802)和壶瓶山20号(HPS-20)的抗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46.
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给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品种鉴定、亲子鉴定提供科学方法,通过对3个人工杂交组合的亲本及F1代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双亲的RAPD谱带能在其F1代中表现出来,表现率分别为94.90%,97.92%,98.64%,说明3个杂交单株是其亲本的真正后代,这也表明RAPD技术在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从3个杂交组合的RAPD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双亲的RAPD谱带在F1代出现分离现象,这一结果表明茶树是一个杂合体。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旨在了解莽山茶区13个野生茶树单株的优势组分,从而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大量培育繁殖,为莽山茶区选育新的适制性强的专属优良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13个莽山茶区野生茶树单株表型性状的观测统计,以及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HPLC法测定其内含成分中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以及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结果]结果表明13个试样内含成分总体表现为高水浸出物、高可溶性糖、高茶多酚、低氨基酸、低酚氨比。[结论]推测其中一个资源有望成为红茶适制性品种,四个有望成为绿茶适制性品种,尤其以MS-9单株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均较高,推测其为提取茶多酚和茶氨酸的特异性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48.
49.
重修剪对衰老茶树保护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农业大学茶园26年生无性系品种政和大白茶、梅占、毛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重修剪处理,研究重修剪对保护酶系[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并就重修剪茶树的保护酶活性随叶龄增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修剪对衰老茶树的保护酶活性影响较大,重修剪处理与对照的酶活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重修剪后茶树SOD活性提高,CAT活性下降,POD活性变化既与叶龄有关又与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50.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RAPD技术对中国不同生态型的31个品种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研究。从Sangon 120个引物中筛选出21个长度为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31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18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70条(90.43%),31个品种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9-0.708,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品种亲缘关系树图。根据树图,当结合距离T2=0.24时,31个品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的品种;第二大类包括广东所选用品种及福建的小叶乌龙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