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28篇
综合类   36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福州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的方法,可以揭示区域变量的空间结构形态。基于此方法,利用2004年福州市各乡镇、街道人口数据,对福州市人口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口全局Moran’sI指数为0.409 3,达到显著正相关,呈现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现象;福州市人口分布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高-高"关联的乡镇集中分布在福州市中心城区和福清市,"低-低"关联的乡镇则分布于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区域;总体上,人口分布呈正关联的乡镇数量明显高于呈负关联的数量。  相似文献   
92.
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武夷山南方铁杉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1、样地2与样地4中的南方铁杉种群均处于小树及中树时期,而生长在样地3和样地5中的南方铁杉种群的幼树与老树分别占据主导地位。运用C、K、M*/x-、I和Ca5种指标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结果一致表明5块样地中南方铁杉种群均呈现出聚集分布,但不同样地南方铁杉聚集分布的成因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南方铁杉种群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结果表明南方铁杉有一个死亡最低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93.
长苞铁杉林林隙物种更新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扩散指标Iδ、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K对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大小级林隙中长苞铁杉幼苗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林隙发育的前、中期长苞铁杉幼苗在林隙中呈聚集分布,而在林隙发育的后期为随机分布,但在不同大小级的林隙中,长苞铁杉的分布格局并元差异;随林隙的不断发育,长苞铁杉幼苗在林隙中的密度依次降低,在林隙发育的前期密度最大,中期次之,到林隙发育的晚期密度最小,且在较大的林隙中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94.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浮栲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亏损率曲线、死亡率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曲线,分析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罗浮栲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存活数随龄级增加呈现递减趋势,Ⅵ龄级后变化幅度较大;亏损率、死亡率和危险率随龄级增加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在Ⅴ龄级前的变化幅度较小,Ⅴ龄级之后增长迅速;种群生存率函数值随龄级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5.
基于虚拟水的福建省2006年水足迹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虚拟水水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2006年福建省的水足迹,采用相关评价指标对水足迹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06年的水足迹总量为363.42亿m3,其中,内部水足迹为312.55亿m3,外部水足迹为50.8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021.4 m3,水足迹占可利用水资源的22.39%,水资源消费自给率为86%.针对福建省水足迹状况、结构组成、虚拟水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水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6.
福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对福建省水资源1999-2007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水资源发展是可持续的,在1999-2007年,福建省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为0.84hm2.人-1左右,且呈现逐年持续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为7hm2.人-1左右,人均生态盈余6hm2.人-1左右,结果变化较大。通过计算表明,虽然福建省水资源发展呈现生态盈余,可是如果环境进步恶化,水资源会面临更加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97.
干热河谷泥石流流域不同分区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泥石流频发的小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该流域的微地貌特点,将流域划分为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为全面了解土壤肥力的分区异质性特征,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其土壤物理结构、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分区土壤颗粒组成差异性不大,土壤质地以粗粒和砾石为主,土壤沙石化明显,流通区土壤物理结构相对较好;小江流域山地土壤含水量总体受季节影响较大,而不同分区的土壤含水量则受垂直地带性因素影响,表现为流通区〉物源区〉堆积区;不同分区土壤养分含量受人类活动、土壤类型、土壤颗粒组成等因素影响,差异性特征复杂,总体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98.
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对2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分别记为XGB1、XGB2)用扫描法进行昼夜活动节律的记录观察,包括出、入夜宿地时间,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结果表明:夏冬2季总体上看,所有猴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均与日照时间波动显著相关。其中,XGB1群离开夜宿地时间与日出时间成正相关,进入夜宿地时间与日落时间无明显相关性,XGB2群离开夜宿地时间与日出时间成负相关,进入夜宿地时间与日落时间成正相关。在有限的领地范围内,XGB2群不得不延长白昼活动觅食的时间。冬季调查的所有猴群离开夜宿地时间与日出时间成正相关,冬季猴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大多受到气温的影响。夏季XGB2群进入夜宿地时间显著晚于XGB1群,XGB1群离开夜宿地时间显著早于XGB2群;冬季XGB1群离开夜宿地时间显著早于XGB2群,但是XGB1群进入夜宿地时间与XGB2群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猴群夜宿行为的差异,XGB1群和XGB2群冬季进入夜宿地时间早于夏季,离开夜宿地时间明显晚于夏季。因此,麻阳河黑叶猴夏季与冬季夜宿行为主要受昼长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分析了不同外值体、培养基类型和pH值对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内酯醇在愈伤组织中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组培苗的嫩叶,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pH值范围为5.8-6.1。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中期(第4周)和末期(第8周), SOD和POD活性最高, 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低;在生长稳定期, SOD和POD活性较低,而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高。对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根愈伤与叶愈伤相近,均明显高于茎愈伤;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后期(第6-8周)内酯醇的积累更高。  相似文献   
100.
基于1990-2013年福建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建立残差修正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模型、马尔科夫链模型、赋权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残差修正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达到95.33%,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是87.77%,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精度为74.85%,赋权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为88.3%,残差修正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其他3个模型,说明使用其对离散的森林火灾数据进行短期预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