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烤烟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利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烤烟是一种氮素敏感型的品质作物, 对氮素的需求非常严格。氮肥的合理施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利用, 也有利于提高烤烟烟叶品质。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 在湖北省烤烟主产区研究了基肥在3个不同施用时间(烤烟烟苗移栽前0 d、15 d和30 d)对烤烟氮肥利用参数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 烤烟地上部烟叶和茎秆中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含量均随着基肥施用时间的提前而表现出增加趋势。与移栽当天(0 d)施用基肥相比, 提前15 d、30 d施用基肥, 烤烟烟叶中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含量分别平均增加16.4%、22.6%和1.5%、8.7%; 茎秆中则分别平均增加2.5%、12.7%和13.4%、33.9%。提前施用基肥有提高烤烟氮肥表观利用率的趋势, 但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而在烤烟烟苗移栽前15 d、30 d施用基肥显著降低烤烟地上部氮肥农学利用率(35.2%、37.4%)和生理利用率(35.4%、41.6%)(P<0.05)。另外, 基肥施用时间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出显著或者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与偏生产力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 在烤烟烟苗移栽时适当提前基肥的施用时间(15~30 d)有利于提高烤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促进烟叶中干物质的累积。  相似文献   
12.
移栽时期与烤烟氮肥效应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移栽期(5月5日、 15日和25日)对烤烟氮素的响应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移栽期至5月15~25日,烤烟产量和地上部各器官(烟叶与茎秆)中含氮量分别平均显著增加5.1%~6.1%和19.8%~55.2%,而且其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 生理利用率、 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分别平均增加37.4%~49.8%、 30.4%~54.8%、 26.9%~29.1%和2.9%~5.7%。移栽期与氮肥农学利用率、 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呈现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氮肥农学利用率与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与土壤氮素依存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推迟移栽期至5月15~25日有利于提高氮素养分的增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将同一样品在室内用不同引物对各植株进行检测,并与田间检测结果比对,发现不同方法对杂株的判别能力不同,并分析了导致同一植株出现不同判定结果的原因,为降低分子检测和田间鉴定结果之间的误差提出了相应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家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对烤烟产值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家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对烤烟的品质和产值的影响。[方法]在湖北襄樊保康县大田试验中,设6个处理:100%无机肥(T1)、加%农家肥+80%无机肥(T2)、40%农家肥+60%无机肥(T3)、60%农家肥+40%无机肥(T4)、80%农家肥+20%无机肥(T5)、100%农家肥(T6),研究不同配比的化肥和农家肥对烤烟产值和品质的影响。[结果]6个处理中,以T3处理效果最好,烤烟中的烟碱含量、全氮含量、烟叶中钾含量均达到当地条件下的最优值,分别为1.96%、1.38%和2.39%,烟叶的上中等烟叶比率90.55%,均价11.38元/kg,均达到当地最优。[结论]在当地土壤状况条件下,施用40%农家肥+60%无机肥,不仅可以提高烟叶中的钾氯比,使烟叶更趋于优质优产,而且还可以提高烟叶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烤烟对不同硼肥力土壤中硼的反应及丰缺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6种不同硼肥力土壤施用硼肥对烤烟不同部位对硼的吸收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烤烟生长过程中,叶片对硼、氮和钾的积累量上均表现为团棵期打顶期;打顶后烟叶叶片对硼、钾含量大小均表现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茎,而氮含量则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茎;2土壤有效硼含量在一定值(0.56~0.75 mg/kg)时,烟叶硼、钾、氮含量随土壤硼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高于0.75 mg/kg时,烟叶对硼、钾、氮的积累受到抑制。因此,烤烟生产中土壤有效硼丰缺值在0.56~0.75 mg/kg之间。  相似文献   
16.
秸秆和秸秆炭对黑土肥力及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实现我国典型黑土区玉米秸秆有效还田与协同提高肥料氮素养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北黑土区春玉米种植体系为研究对象,在4年田间连续定位试验基础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结合淹水培养试验,研究秸秆和秸秆炭对土壤肥力与氮素矿化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单施化肥(N1)、N1+50%玉米秸秆(N2)、N1+100%玉米秸秆(N3)、N1+相当于50%玉米秸秆还田的玉米秸秆炭(N4)、N1+相当于100%玉米秸秆还田的玉米秸秆炭(N5)。结果表明:与N1处理相比较,N2、N3、N4、N5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且等量秸秆还田处理高于相当于等量秸秆还田的秸秆炭处理,其中100%秸秆还田分别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15.1%和23.1%(P0.05);不同处理方式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由高到低依次为N3N5N4=N2N1,秸秆、秸秆炭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P0.05);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和矿化率随着秸秆和秸秆炭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23.4%和22.9%,N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53.0%和35.8%(P0.05);N2、N3、N4、N5处理下外源肥料15N的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显著提高了66.5%和50.0%、213.3%和279.0%、39.4%和36.3%、92.0%和40.0%(P0.05),且随着秸秆炭还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氮素矿化指标与土壤有机质、总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都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玉米秸秆、秸秆炭还田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可协同提高土壤氮素矿化水平,且提高来自外源化肥氮占土壤矿化总氮的比重,其中以100%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硒的活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土壤硒的活化,提高土壤硒肥力水平,对于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恒温恒湿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淹水和干旱两种土壤环境条件下石灰石粉、粉煤灰、EDTA、柠檬酸、猪粪、秸秆、聚丙烯酸钠等7种不同添加剂对湖北恩施、江西丰城2种不同富硒土壤硒释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不同的添加剂在不同程度上均促进了土壤中硒的释放,提高了土壤硒的有效性。在旱地土壤上,猪粪的效果最好。而在淹水土壤上,秸秆的效果最好。施用猪粪和秸秆等措施均可促进农田土壤硒的活化,提高作物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紫云英还田对单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紫云英还田对单季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以我国南方单季稻-紫云英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CK)、尿素单施(N)、尿素与紫云英配施(NM)3个处理,研究紫云英还田对南方单季稻田NH_3挥发动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N和NM的氨挥发通量在氮肥施用后第3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0.8 kg·hm~(-2)·d-1和9.27 kg·hm~(-2)·d-1),之后迅速下降。在整个监测期间,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93.4 kg·hm~(-2)和79.8 kg·hm~(-2),分别占氮素施用量的25.7%和21.9%。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和pH值以及分蘖期土壤中羟胺还原酶活性与氨挥发速率或累积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N相比,NM显著降低表面水中铵态氮含量以及水稻分蘖期土壤中羟胺还原酶活性(37.8%),最终显著降低外源氮素NH_3挥发累积量和挥发系数(14.6%和14.8%)。综上,NM可有效减少单季稻田外源氮素NH_3挥发损失,从而提高氮素养分利用率,降低氮素养分的环境风险。本研究结果为紫云英在缓解模式内氮肥气态损失,提高氮素当季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姜生产中不合理施肥现象普遍,研究不同有机无机肥用量及配比对生姜生长、营养品质及其产量的影响可为生姜高效施肥和优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是提高生姜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大田条件下,以山东莱芜大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为供试材料,以有机肥和无机肥为试验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区组设计,即分别设计有机和无机肥料低、中、高3种施肥水平共9组处理组合的专用肥,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所有有机肥和无机肥均作为基肥。在生姜成熟时随机采取各小区3株生姜样品,分别测定其生长参数、养分吸收量、品质指标和产量。研究发现,各种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生姜专用肥均促进生姜生长发育,提高N、P、K、Fe、Zn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改善生姜品质,并增加生姜产量。综合比较以T6(有机肥45 t·hm-2+复合肥2.25 t·hm-2,即施用有机肥N+P2O5+K2O=400.5+1390.5+1165.5 kg·hm-2,配施复合肥N+P  相似文献   
20.
氮肥控释的机理与应用评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叙述了一些新型控释肥料的主要品种及其养分控释机理,并对各类肥料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评述。分析了控释肥料的现状,提出了控释肥料今后发展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