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禽源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部分地区病、死家禽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403株。按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对其中的344株分离株进行药敏纸片试验;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五对引物,对所有分离细菌进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扩增: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1993年-1996年禽源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仅对萘啶酸的耐药率超过60%;2001年-2008年禽源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1-3代7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58%。在403株禽源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3(0.7%)株qnrB阳性菌株,2(0.5%)株qnrS阳性菌株,5(1.2%)株aac(6′)-ib-cr阳性菌株以及5(1.2%)株qepA阳性菌株,未检测到qnrA阳性菌株。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禽源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同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在禽源大肠埃希菌中呈不断上升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52.
采用PCR技术从重组质粒pVAX1-F扩增出新城疫病毒F48E8株的融合蛋白(F)基因,将其克隆入含有3 拷贝C3d 编码基因的pTR-C3d3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pTR-F-C3d3。将F-C3d3基因片段从pTR-F-C3d3中切出,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F-C3d3。将pVAX1-F-C3d3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构建成功携带DNA疫苗的重组沙门氏菌SL7207(pVAX1-F-C3d3)。重组菌分别以1×109 CFU的剂量两次口服免疫1日龄SPF鸡,结果显示,SL7207(pVAX1-F-C3d3)激发产生的血清抗体效价与SL7207 (pVAX1-F)免疫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SL7207(pVAX1-F-C3d3)免疫组的小肠黏膜抗体效价高于SL7207(pVAX1-F)免疫组,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 > 0.05)。提示C3d可增强减毒沙门氏菌介导的NDV DNA疫苗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这为提高基于减毒沙门氏菌的NDV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3.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吞噬性细胞在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这些细胞的数量增多,控制细菌的繁殖,并分泌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感染沙门氏菌后,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和TCRαβT细胞也会对感染发生迅速反应,且是γ干扰素的早期细胞来源。文章着重探讨了沙门氏菌感染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分子机理,为沙门氏菌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54.
一种细胞因子检测新方法--ELISPOT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准确地定量、定性抗原特异的T细胞反应及评价其作用 ,是细胞免疫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ELISPOT技术是近年来正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的一项通过检测细胞因子 ,评价T淋巴细胞功能和特异性的新方法。与其他细胞免疫学方法相比较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直接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细胞 ,而无需体外扩增。ELISPOT技术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这些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 ,有研究显示该方法不仅应用于肿瘤免疫及其治疗中 ,而且在细胞内感染微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均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5.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笔者在教材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考核评估等方面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巩固基础、系统理论,了解前沿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6.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962-1998年间分离保存的32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对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甲氧苄胺嘧啶,链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7.
新城疫是鸡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新城疫病毒(NDV)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代表种,为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NDV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蛋白)和融合蛋白(F)在新城疫(N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均是NDV的保护性抗原,因此HN基因和F基因常被用作研制ND基因工程疫苗的目的基因。近年来减毒沙门氏菌作为外源抗原载体,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制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减毒沙门氏菌仍具有侵袭性,通过其粘附、侵袭、定居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并经肠系膜淋巴结到达肝、脾,有效地刺激机体产生局部粘膜免…  相似文献   
58.
仪器分析课程是生物工程的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高校的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分析了生物工程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重构、以研促教、校企合作3个方面提出了以生产实践为导向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培养高素质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应用PCR技术,以含有新城疫病毒F48E8株全长融合蛋白(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F为模板,扩增出594bp大小的F基因的部分片段.经克隆筛选和测序后,构建成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F.重组质粒转化表达菌BL21,获得重组菌BL21(pGEX-6P-1-F).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表明,F基因在原核表达体系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46 ku位置有特异性条带.动物实验结果表明,F蛋白免疫鸡产生的针对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血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F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0.
弯曲菌的公共卫生危害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弯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由于弯曲菌严格的微需氧环境,通常难以确诊,如在美国和其它国家,空肠弯曲菌已成为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原菌,每年有250万例弯曲菌感染,其中13000例需住院治疗.另外,特定血清型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是导致GB综合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