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6篇
  44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1.
选择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品种各8个,研究宽窄行和等行机插秧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缓苗期的长短与插秧机的性能有关;机插对早稻分蘖的影响大于晚稻,早稻比晚稻分蘖起始慢、分蘖期长,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差异较大;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宽窄行机插处理水稻在缓苗期后分蘖发生快、消亡慢,宽窄行机插有利增加水稻分蘖、有效穗数以及提高水稻产量;不同品种的机插适应性有差异,生育期短、单株分蘖力强和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适合机插;机插对水稻缓苗的影响应该可以通过提高插秧机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12.
本文认为,欲提高学校科研整体水平,科研选题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需要,体现市场或社会的需要,体现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院系对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加强与校外的合作及校内学科间的合作;克服"小而全"、"大而散"的倾向,克服畏难情绪,克服为职称、惟科研而科研的倾向。  相似文献   
313.
不同水稻品种幼苗适应低磷胁迫的根系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利用砂培方法, 研究了耐低磷水稻品种(大粒稻、莲塘早3号)和低磷敏感水稻品种(沪占七、新三百粒)幼苗在低磷条件下根系的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系统活性,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低磷胁迫加剧水稻根系膜脂过氧化, 提高保护酶系统活性,耐低磷品种保护酶系统活性的增加幅度更大,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小;低磷胁迫使根系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而低磷敏感品种上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314.
两要交稻穗穗部解剖特征及其与结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类型两系杂系组合进行穗部解剖构造和籽籽结实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组合1286S/2410在穗颈节上的维管束数和面积均大于组合,但其韧皮部占维管束面积比率则小于汕优63和两亿培特;结实颖花主要分布在一次枝梗和中上部二次枝梗上,它秕粒分布在中上部二次枝梗上;穗颈节上可分配给每朵颖花的韧皮部面积,1286S/2410〉鄂粳杂一号〉汕优63〉两优培特;上第二次枝梗上的结实颖花平均 韧皮部面  相似文献   
315.
本文对两系杂交晚稻的施氮量和施氮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晚稻较汕优10号耐肥;氮肥分次匀施的产量较高;施用粒肥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16.
选用3个不同类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结实期研究茎鞘物质转运特性及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组合以下部茎鞘物质积累多、转运率高;两优培特和汕优10号茎鞘物质转运启动时间早、转运强度大,其转运率高,结实率较高,表明早期转运对籽粒灌浆充实的重要性;茎鞘物质转运高峰较籽粒灌浆高峰滞后1 ̄2d,表明茎鞘物质转运与籽粒灌浆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317.
为了探明杂草防除对双季直播优质晚籼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优质常规稻美香占2号(MXZ2)和优质杂交稻泰优871(TY871)为材料,设置化学除草剂除草(CW)和不除草(NW)2种处理。与NW处理相比,CW处理下MXZ2和TY871分别增产75.71%和76.00%,增产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增加。与NW处理相比,CW处理总体能够改善直播稻的加工和外观品质,且胶稠度显著降低7.65%~8.03%。CW处理显著提高直播晚稻稻米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消减值显著下降,提升了稻米的适口性,而NW处理显著降低了MXZ2的回复值,对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总体来说,化学除草剂除草显著提高直播优质晚稻的产量,对直播优质晚稻的加工品质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降低稻米垩白度和胶稠度。此外,化学除草显著影响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有利于蒸煮与食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318.
【目的】明确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双季籼稻品质形成的淀粉积累特征。【方法】早稻以湘早籼45号(常规籼稻)和柒两优2012(杂交籼稻),晚稻以九香粘(常规籼稻)和泰优398(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利用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设置全生育期增温(早稻增温1.4~1.5℃,晚稻增温2.0~2.3℃)和不增温2个处理,探明全生育期增温对双季籼稻籽粒淀粉合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开放式增温条件下,稻米中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直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降低,其中,柒两优2012和九香粘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2%和3.4%。与不增温处理相比,增温提高了灌浆前期(抽穗后7~14 d)籽粒中总淀粉和直链淀粉积累量,但对晚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影响持续时间要大于早稻,主要与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不同程度升高有关。增温条件下,早稻灌浆结实期籽粒中二磷酸腺苷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GPase)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晚稻呈逐渐升高趋势;增温降低了早稻抽穗后14 d和晚稻抽穗后7 d籽粒中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但显著增加晚稻抽穗后期(抽穗后21、28 d)籽粒中GBSS活性;同...  相似文献   
319.
南方双季稻区土壤酸化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石灰可以改良土壤酸化和提高水稻产量,但目前关于石灰施用对当地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且不同石灰类物质的施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不是很清楚。于2021年在江西省典型酸性双季稻田上开展田间试验,旨在明确施用不同石灰类物质(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对优质稻(早稻为柒两优2012、晚稻为美香占2号)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石灰类物质间的施用效果无显著差异,且施用石灰类物质对早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亦无显著影响。但与不施石灰对照相比,施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处理的晚稻显著增产11.3%、17.3%和17.6%,氮素吸收显著增加16.6%、17.1%和13.5%,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显著提高1.3%~2.1%和6.1%~6.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4.7%~4.8%。与不施石灰对照相比,施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处理的早季稻田土壤pH值分别显著提升0.52、0.42和0.50个单位,晚季稻田土壤pH分别显著提升0.41、0.57和0.48个单位。可见,在酸性双季稻田上施用石灰类物质,在改良土壤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