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色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丙酮和酒精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的各种色素含量。结果表明,阳生植物色素含量为叶绿素a叶黄素叶绿素b胡萝卜素;阴生植物色素含量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两者的植物色素含量是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其中一品红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均为最高,吊兰的胡萝卜素为最低,其他色素均为四季海棠的含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旨在评估3株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通过绵羊消化道后对粪便中三期幼虫(L3)的捕杀活性。利用实验室保存的当地分离的3株A. oligospora,用液固双相法培养分生孢子,每株菌制成5×105的分生孢子悬液,按照5×105个孢子/kg(活重)经口给3~4月龄人工感染有捻转血矛线虫的绵羊灌服,真菌灌服0 h灌服前4 h(对照组)及灌服后24 h(试验组)收集绵羊的粪便样品,然后进行粪便培养分离和计数三期幼虫(L3),统计不同时点取样时三期幼虫的平均数,计算杀虫率。3株少孢节丛孢菌中,2个菌株对照组和试验组粪便中获得的L3平均数,差异显著,一株不显著,通过绵羊消化道后对粪便中三期幼虫的捕杀率分别为17.84%,46.00%,99.47%。结果证明,3株A. oligospora中1株具有通过绵羊消化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1株通过绵羊消化道的能力较弱,1株不能通过而被灭活。  相似文献   
23.
番茄是上海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之一,深受上海市民喜爱。本次试验通过对番茄口感、抗病性、产量及商品性等综合性状进行比较,从中筛选出符合市民消费习惯的优良品种,为菜农选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耐热青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符合上海市民消费习惯的耐热、高产、优质青菜新品种,我们引进多个青菜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华28和炎夏耐热性好、叶色淡、生长速度快、叶柄宽、株型好、整齐度高、产量高,可与华王相媲美,可在上海地区作夏季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25.
承接前期区域承载力的研究,首先对延龙图地区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该区域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2000—2009年的发展仍处于该区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然而该地区自2005年之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日趋恶化压力的增大都很明显,但是仍处于可载状态;延龙图地区2000—2009年期间尽管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未来仍有20余年的发展空间,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延龙图地区的发展将可能出现超载。  相似文献   
26.
从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硝化和甲烷氧化的研究意义、氨氧化和甲烷氧化的功能微生物演替规律,以及二者交互作用机制三个方面综述了现阶段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壤碳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研究的科学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未来研究应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结合宏观结果和土壤微观动态过程,揭示土壤中不可培养微生物代谢能力及其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对土壤生态过程的预测和调控。  相似文献   
27.
任荣清  黄波  张洁  潘红  蔡一鸣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168-169,172
为解决菜粕饲用的毒性问题,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作为发酵剂,对普通杂粕和双低菜粕进行发酵脱毒试验。结果表明:经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后的菜粕中噁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大幅下降,脱毒率达92.5%以上,经脱毒后菜粕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含量均有所增加,而纤维素含量降低,完全达到饲料GB13078—2001卫生标准要求,可作为优良的饲用蛋白源。  相似文献   
28.
锦园16号与锦园大红枣是我区近年来选育的樱桃番茄新品种,为了了解它们的丰产性与商品性,我们从2001~2003年连续3年与目前生产中主栽的优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贵州省广大农村都有养鹅的习惯,饲养方式主要是利用房前屋后的杂草地放牧和饲喂蔬菜边皮叶,然后适当补充玉米。这种饲养方式存在营养不足、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为说服当地农户改变这种单一传统饲养方式,我们于2004年在贵州省麻江县的谷硐镇进行了不同营养水平精料  相似文献   
30.
为从细胞水平上揭示刺葡萄3-O-类黄酮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功能,以刺葡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根据刺葡萄愈伤组织转录组UFGT序列片段,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VdUFGT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VdUFGT基因cDNA和DNA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1 371 bp和1 448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456个氨基酸,为带负电荷的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一个UDPGT结构域,是UDPGT超家族成员,包含UDP-黄酮糖基转移酶特征区域。由UFGT同源基因编码蛋白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植物进化的关系相一致,6个葡萄属植物聚为一支。RT-qPCR分析表明,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VdUFGT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白色愈伤组织,培养25 d的2个细胞培养物差异可达79倍;在刺葡萄愈伤组织连续培养过程中,红色愈伤组织中VdUFGT转录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在愈伤组织快速生长中期和衰老初期分别出现峰值,而刺葡萄白色愈伤组织VdUFGT转录水平与红色愈伤组织相比变化幅度不大,且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说明VdUFGT对刺葡萄红色愈伤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的花青素生物合成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主要发生在刺葡萄愈伤组织细胞快速生长中期和细胞衰老初期。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VdUFGT调控刺葡萄细胞花青素合成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